劉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伊消得人憔悴”、“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些詩句,凝聚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折射出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教師是火種,照亮了學生的心靈荒漠,教師是石級,承托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近日,我校教研組學習了《嚴禁在職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我對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悟。
一、作為一位母親,我愿我的孩子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晨光曦微,許多孩子已被喚醒,背起和自己身高相仿的書包,奔走于各個補習班。我是一個四歲孩子的母親,每逢這一幕,憂思上心頭。
首先,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在學校中從事學習活動的兒童、少年和青年,是學習的主體。學校教育必須從年輕一代的身心實際出發,適應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他們應該學會愛的能力,他們本是愛自己、愛親朋、愛學習、愛生活的天使,而不是被補課塞得滿滿的,只會學習的機器。長期課外補課,有些學生可能產生依賴性,喪失學習的主動性;有些學生的課余時間被額外的繁重的補課擠占,學習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就加大。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還浪費了家長的金錢,最嚴重的是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以后的學習產生不良后果。可見,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注定是失敗的教育。
其次,我通過對親朋家的小朋友的詢問,課外補課選擇的地點往往具有簡陋性和隱蔽性。有時為了提高利用率,經常一間小屋子裝滿了孩子。這些地點消防設施缺乏,疏散條件不足,產生嚴重的安全隱患。試問,哪一個家長愿意把心肝寶貝放到風口浪尖上呢?
二、作為一個教師,我愿我的同仁能修煉內功,成為幸福的老師
蘇軾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師在學校工作是很繁重的,備、教、批、輔、改,還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困難。如果教師給學生做有償家教,占用大量的休息時間,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教師的精力,教師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有償補課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教師想用課余時間為學生補課,真正想提高學生的成績,順便獲得應有的勞動報酬;二是,以家教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賺取額外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但不論是出于何種動機,長此以往教師有償補課對學生,對自己,甚至對家庭,對社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首先,課上課后兩重天,面對孩子和家長,教師能承受良心的拷問嗎?其次,對自己而言,教師的成長更需要自身不斷的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通過閱讀名著專著、讀教育期刊等向文本學習的途徑,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充分利用現代遠程培訓平臺,收看名師教學實錄等方式,開拓自身的視野,把學到的知識及時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去,不斷的完善和更新知識庫,通過繼續教育,使自身得到長足發展,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精湛的業務水平一定成就高質的課堂教學,我想,此時,教師獲得充實的精神財富要遠遠大于物質享受。再者,如果教師被有限的人民幣擋住了雙眼,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機會,生活也毫無樂趣可言。這與補課的初衷不正背道而馳嗎?
哥德說:“如果您失去了金錢,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熱情,將失去一切。”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做一個問心無愧的老師,一個充實快樂的老師,做一個“兩袖清風”的老師,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失去學生的信任、成長的機會和家庭的天倫之樂。
三、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愿校園是喧囂塵世中的一方凈土
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巨任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當前形勢下,作為在職教師更要從自身做起,做到“廉潔從教”,無論面對怎樣迷離的塵世,都應始終堅持一面廉潔的大旗,遵守職業道德,堅守高尚情操。歸根到底,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師風師德的建設,建設一支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我的弟弟上高中時,曾是重點班的學生,因不適應學習節奏,成績一落千丈,意志消沉。調到普通班后,班主任拍拍他的肩膀說:“是金子到哪都發光。”就是這樣一句話,打開了他的心扉,重拾希望。他現在是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軍官。而我初中時不參加補課遭受到差別對待,給幼時的心靈蒙上一層陰霾。也許是親身的經歷,自我執教的第一天,我便告誡自己,做一個有師德的老師,絕不能因一己之快,斷送任何一個孩子求知的欲望。當我年老之時,我可以摸著胸口,說:“我無愧于我的事業,無愧于每一個孩子”。
其實我的領導和同事們都奮戰在全心全意為學生奉獻的路上,其中的艱辛與付出是常人不能想象的。他們從未把教師當作職業,而是奮斗終生的事業。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育家陶行知說:“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三尺講臺,耕耘一生。我相信,課外補課只是個別人的現象,但只要有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我們必然反對,而且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于說教,對課外有償補課說“不”,用高尚的師風師德還校園一片凈土。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讓我們站的新的歷史高度,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乘著十九大的東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