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孟宸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在香港地區展開卓有成效的斗爭,正如其宣言里所總結的:“三年零八個月,冒出生入死之險,不惜重大犧牲,救護盟邦人士,肅清土匪活動,破壞敵偽統治,保護人民利益,確實盡了我們應有的努力,并做了許多成績。”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僅用17天便占領被英國統治的香港。1942年2月,港九大隊成立。港九大隊不僅是戰斗隊,更是工作隊和宣傳隊,破除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帶給香港的各種陋習,把民眾團結在自己周圍。
淪陷時期,最讓香港百姓高興的事,是隔三岔五看到港九大隊在交通要道甚至軍警單位門口張貼抗日傳單《地下火》。許多老香港人至今都記得當年“老友(游)神出鬼沒”的情景。
1944年3月,日軍展開新界大掃蕩,游擊隊針鋒相對地發起“四月大行動”,方蘭領導市區隊相繼在油麻地、太古船廠、紅磡等地張貼宣傳品,她還安排潛伏日偽機關的隊員梁福炸掉日軍九龍憲兵隊隊部附近的四號鐵橋。據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報道:“夜深人靜,轟然一聲,震動全港,市民均從夢中驚醒。敵寇則心驚膽喪。”
和市區隊一樣,港九大隊的短槍隊也令敵人聞風喪膽。1943年,隊長黃冠芳和副隊長劉黑仔(劉錦進)帶領短槍隊乘夜突入啟德機場,炸毀日軍油庫,后來又處決日本高級特務東條正之和日本憲兵雇用的漢奸翻譯。4月,劉黑仔在市區發傳單,宣布將攻打日軍“南支”派遣司令部,嚇得敵人慌忙抽回掃蕩兵力,只能困守自保。
至于海上,主要由漁民組成的港九大隊海上中隊更是威風八面。截至1944年,海上中隊殲滅日偽軍近兩百人,他們還將火炮架在漁船上,對日軍陣地實施襲擾炮擊,令其難以招架。
1944年2月11日,港九大隊與日軍展開驚險的“飛虎隊員”爭奪戰。
那天,被譽為“飛虎隊”的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出動飛機空襲香港啟德機場,美國飛行員唐納德·科爾的座機被擊中,他被迫在香港觀音山九龍坳上空跳傘,日軍出動上千兵力搜山。科爾回憶,當他聽到日軍號叫時,一名中國少年突然出現在眼前,拉起他的右手將他引向渺無人煙的密林深處。隨后在市區隊、短槍隊和海上中隊的共同努力下,科爾不但在敵人眼皮底下養好了傷,還順利地回到后方。
港九大隊成立三年多里,粉碎日軍10余次大掃蕩。從草創時期的上百人發展成800余人的抗日勁旅。同時,港九大隊也是共產黨抗日武裝中最擅長城市游擊戰的部隊,其市區中隊擁有來自香港各界的300多名戰士,甚至有人滲透進日本憲兵總隊特高課。
遺憾的是,大批香港人對這段歷史不甚了解。199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儀式,紀念為保衛香港而捐軀的烈士,記錄115名原東江縱隊港九大隊陣亡烈士姓名的戰士名冊被放入香港大會堂的紀念龕內,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的香港特區政府以廣泛追認的方式,表彰了為保衛香港而浴血奮戰的近千名游擊英雄。
(摘自《新民晚報》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