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文
女兒出生后,父母都過來幫我帶孩子,老家只剩下一座空屋,我正好在附近出差,就回去看了看。老屋四周長滿了雜草,需要動手好好清理一番。我找來工具,挽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卻發現很多熟悉的身影,讓我無從下手。
老屋周邊的雜草并不是真的雜草,其中還有許多草藥如星幡點綴其間。豬耳朵似的葉子,那是車前草,中間頂著長滿籽粒的小棒;園子邊一叢蓬勃葳蕤的金銀花,曼妙的青藤間白黃色雙花開得爛漫;滿身長刺的大薊草如刀槍劍戟,碧綠的葉子托舉著淡紫色的管狀花瓣,層疊多姿如菊;攀爬成柵欄的是薔薇,熱情奔放,綴滿花蕾;還有艾草、薄荷、藿香、佩蘭、蒼耳、馬齒莧……人們澆水施肥,精心呵護著這些野草野花,因為生活里早已與之結下了情緣,救荒療饑治病之物,說不定哪天就用得上它。
我喜歡草藥,不僅源于職業,還因為從小在家門口親眼看到了草藥救命的事。對門的賈大爺是位中醫郎中,開出的草藥方,寥寥幾味藥,每每救人于危難。候診的人從他家排到巷口,長年不斷,多是些面黃肌瘦卻腹大如鼓、患肝硬化腹水或腎炎水腫的農村病人。
記得那時,大人小孩中常有人小便赤澀灼痛,犯了小腸火,醫學上叫尿路感染。人們會摘來車前草煎水服用,其味甘、性寒,入肝、腎、小腸經,利小便而不泄氣傷身。夏天炎熱防痱子,常取車前草煎湯內服外洗。
肉質的馬齒莧,因其花黃、葉青、根白、莖紅、子黑,對應了“陰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因此又叫“五行草”。其屬于藥食兩用植物,肥厚多汁的鮮馬齒莧水焯涼拌、熱油爆炒皆可,苦澀清火;入藥則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我喜歡的草藥還有獨活,細莖無香的小草,風骨如鶴,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當歸,綠葉紫莖開米粒狀白花,山谷溪邊,溫暖著羈旅天涯的游人。佩蘭,搖曳在《詩經》里的被賦予靈性的一株草,是愛情的信物。它開著不起眼的小碎花,氣味芳香,化濕解 暑,常用于外感暑濕、無汗發熱、胸悶腹滿。蒼耳,果實上長滿了刺,如彈丸大小。調皮的男孩摘一把蒼耳果,找一個開得起玩笑的女同學,偷偷粘在她飄逸的長發上,也許會引發一段青澀難忘的故事,因為蒼耳的別名叫常思、卷耳、老場子。蒼耳果炒過,研成粉,調上麻油,外敷治燙傷,還可治鼻炎。薔薇,又名刺花、白殘花等,落葉小灌木,花期在五六月間。薔薇花性味甘、涼,入脾、肺、大腸經,有清熱解暑、止血止痢之效,適用于暑熱侵襲和熱毒瀉痢。
老屋的雜草中,還有我認養的一株枸杞子。似樹似藤,枝條瀟灑,葉面碧綠泛著釉彩,紅艷艷的果實如寶石般晶瑩剔透,多看幾眼便溫熱了情感。枸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春采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這葉、花、子、根都是好東西。有枸杞子相伴,泡茶、做菜,煲出濃濃的湯來,生活便甜糯得有了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