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恩攀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青島分所 山東青島 266107
可靠性工程是指為了達到產品的可靠性要求所進行的一系列技術與管理活動。可靠性系統工程是研究產品全壽命過程中同產品故障作斗爭的工程技術[1]。可靠性系統工程的研究內容包括: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以及與故障相關的保障性和安全性。軍工產品研制的論證、方案、工程研制和設計定型階段開展的可靠性工作項目分為100,200,300,400系列。
風險本質上的一般概念是:某一特定損失或后果發生的可能原因和后果的組合。只不過不同的定義側重或強調的方面不同,但都包含兩個基本要素,一是風險原因或稱風險因素,二是風險后果。其中風險因素是指造成危險情況或發生的原因,既包括潛在間接原因,又包括外在直接原因;風險后果是指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危險情況或損失[2-3]。
由于軍工產品研制可靠性工作項目實施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以及明顯的層次性,因而可以先采用簡單的風險檢查表進行風險因素和風險后果的初步排查,在此基礎上采用工作分解結構(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和風險分解結構(RBS,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法對檢查表法的識別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最終讓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識別專家組填寫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識別清單。風險識別清單(風險識別矩陣)是在項目管理過程中識別風險(風險因素)的一種重要結構性文件,并且還是對項目風險潛在影響后果進行評估的一套方法論。
運用WBS-RBS辨識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清楚看出每個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因素和風險后果,二是縱觀研制階段全部可靠性工作項目,綜合得到最為主要的風險因素和風險后果,即通用風險因素和風險后果。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WBS-RBS分析辨識從工作項目和風險兩個角度分別進行分解,然后構建工作項目分解樹和風險分解樹。在對軍工產品研制可靠性工作項目利用WBS-RBS法進行風險識別時,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形成風險分解結構,如圖1所示。根據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狀況,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將風險逐步分解,細化到底層風險因素為止。

圖1 可靠性工作項目的RBS
建立可靠性工作項目分解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可靠性工作項目的WBS
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綜合評價就是在求得該階段所有單個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后果評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該階段風險后果的累積求和,因此不引入新的評價指標。本文最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在新研的軍工產品每個階段開展可靠性工作項目之前,根據事前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因素評價值預測得到風險后果的評價值,進而對階段的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后果評價值累積求和,得到各個階段的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后果綜合評價值,如果預測到某階段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后果評價值過高,則應及早改善薄弱可靠性工作項目開展的環境和條件,提高人員、技術和管理的狀態水平,若不如此該階段風險后果綜合評價值將過高,必然不允許轉階段。因此對于新研軍工產品來說各個階段可靠性工作項目風險綜合評價是一種預測性的評價,其前提工作是利用訓練神經網絡等方法,根據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因素評價值來對風險后果評價值進行預測,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每個階段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后果評價值進行累積求和,將最終綜合評價的結果與已研產品或樣本產品比較,為可靠性工作項目的風險管理決策,尤其是轉階段決策提供依據[4-5]。
隨著我國對軍工產品研制的大力投入,風險管理必然將成為軍工產品研發項目的重要環節,風險管理作為項目管理過程的一部分,對于項目的成功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