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浩
物種名片
中文名:翱翔蓑鲉
拉丁學名:pterois volitans
食性:肉食
分布:原產地為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后入侵到美洲東海岸附近
有一種魚,它姿態優雅,胸鰭就像炸開的羽毛一樣,從頭部開始就包裹(gu6)著身軀(q$),樣式很像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宮廷貴族穿戴的拉夫領。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只是蓑(su4 )鲉(y5u)的一種——翱(1o)翔(xi1ng)蓑鲉。
改變的體色
小時候的翱翔蓑鲉和成年個體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身體透明,雖然身上已經有了深色的斑紋,但數量很少,而且胸鰭上的斑紋并不是條紋,而是一些圓形的大斑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它身體的顏色會逐漸變深,斑馬紋似的條紋也會越來越多。小小的翱翔蓑鲉完成了華麗的變身——它長成體長40多厘米的大魚了。
海底很多生物都被翱翔蓑鲉的外形吸引,但因為這家伙的鰭尖呈刺狀,有毒,所以,真正敢親近它的可沒幾個。翱翔蓑鲉也深知自己毒液的厲害,所以,當遇到威(w8i)脅(xi9)的時候,它就會張開自己的鰭條,使自己看起來很大,像刺猬一樣。
禍害大西洋
翱翔蓑鲉生活在珊瑚礁中,以小型魚類、甲殼動物和其他無脊(j@)椎(zhu~)動物為食。
因為長得漂亮,常被人們當作觀賞魚,所以,它才有機會從印度洋-太平洋海域(y&),一路“偷渡”到了美洲大陸的大西洋一側,成了入侵(q~n)當地珊瑚礁區域的物種。它們生長迅速,捕食頻(p!n)率很高,再加上強大的繁(f1n)殖(zh!)能力——一條魚一次可以產下200萬枚卵,這些卵在隨后的36小時內就可以孵(f$)化——它們給那里的珊瑚礁動物群帶去了大麻煩。
一定有辦法
為了保住珊瑚礁動物群,人們不得不進行干預。
有些人穿上潛水裝備,用魚叉刺住翱翔蓑鲉,然后把它舉到鯊魚面前,喂給鯊魚吃。說來奇怪,翱翔蓑鲉的毒液對鯊魚并不構成威脅,所以,這真是個不錯的點子。而對于這種新食物,鯊魚們也從不接受慢慢變為主動捕食。但愿,這些鯊魚能把瘋狂繁殖出來的翱翔蓑鲉多吃掉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