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遠
(徐州仁慈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水平的增高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飲食不當及隨著人口老齡化而逐年升高,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為此,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護理方案,可使患者在疾病狀態下保持應有的健康水平,可有效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預防及控制了糖尿病的并發癥的發生及發展,同時延長患者的生命[1]。為此,對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6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研究對象實施傳統教育護理模式及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干預后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深入探討,該研究報告如下。
對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間接受治療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上納入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經臨床檢查,符合診斷標準。均排除患精神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內分泌及心、肝腎功能損傷等疾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47-65歲,平均年齡(49.25±2.1)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51.23±2.2)歲;86例糖尿病患者中,其中伴有Ⅰ型糖尿病患者為2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為64例。以上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1 對照組:對本組患者采取傳統健康護理模式 (1)進行常規入院宣教,以及常規健康指導(2)護理人員對患者簡單闡述下該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3)囑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及合理飲食,嚴格控制三餐的攝入量及血糖。(4)嚴格按照血糖標準,對其進行血糖檢測(4)若出現低血壓情況,及時口服糖類食物[2]。
1.2.2 觀察組 對本組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1)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每天保持心情愉快、樂觀的心態來對抗疾病。并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及家庭方面情況,一對一進行心理疏導,解除患者的情感障礙,同時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來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健康教育。(2)合理膳食 通過進行合理的飲食習慣,在治療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可有效幫助患者體重減輕,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脂肪代謝紊亂以及高血壓情況。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少食多餐,杜絕暴飲暴食,合理定量,養成飲食規律的好習慣。(3)生活指導 結合患者的個體差異,來制定一套科學的運動計劃,在戶外應做好防寒措施,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促進糖的代謝,同時減輕了給胰島帶來的負擔,并隨身攜帶含糖實物,以便急用。(4)血糖檢測 囑患者飯后血糖控制水平的標準,空腹血糖應不超過6.1mmol/L,飯后2h血糖應不能超過7.8mmol/L。(5)出現酮癥酸中毒的處理 指導患者如出現頭暈、惡心、呼吸爛蘋果味時應立即就醫,遵醫囑進行正確服藥,血糖應維持在6.1-11.1mmol/L即可[3]。
觀察及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經不同護理干預后的臨床護理滿意度。
護理評分標準: ≥90分以上則判定為非常滿意;≥70分則判定為一般;<60分以下則判定為不滿意;臨床護理評分總分為100分
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42(97.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35(81.39)%,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詳細信息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n,%)
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嚴重高血糖時多見于Ⅰ型糖尿病,發生酮癥或酮癥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癥狀更為明顯,疲乏無力及肥胖一般多見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其發病前若不能給予及時診斷,體重會發生逐漸下降[4]。糖尿病的病因分為以下幾點(1)遺傳因素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同時糖尿病患者還存在家族發病傾向,占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據有關臨床顯示,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5]。Ⅰ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系最為密切。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原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2)環境因素 因糖尿病患者平時由于飲食不當及體力活動的減少,而導致肥胖,促使Ⅱ型糖尿病患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等感染后導致自身免疫反應,同時破壞胰島素β細胞。
糖尿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模式中,(1)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職業、文化背景及個體生活特點差異,而采取不同內容及不同層次的交涉,從中突出教育的重點。針對出診患者,要著重從該疾病的基礎知識進行耐心講解。而對復診患者要重點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具體原因。對部分應酬較多的患者,應教會患者杜絕飲酒,修改不良習慣。(2)對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差異,護理人員所采取的教育方案也存在差異。對于一些年長的患者,對活動范圍受限,可做一些時間較短的輕微運動。對于肥胖患者,應督促堅持每日做一些強度較大,且持續時間長的運動。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42(97.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35(81.39)%,這與劉莉在研究報告中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7%的結果一致。由此說明,對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提高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較傳統健康教育而言,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情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