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倩 藺小清 劉養杰
摘 要:從國內外產學研模式及現狀出發,分析基于產學研模式的珠寶類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意義與價值,挖掘協同發展思路,提出實施步驟。
關鍵詞:產學研;珠寶類專業;產業;協同發展。
Research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Jewelry Special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Model
Zhang Liqian, 2, Lin Xiaoqing 1, 2, Liu Yangjie 1, 2
(1.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erce of Geosciences,XianShaanxi 712046,China; 2.Shaanxi province gem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XianShaanxi 712046,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mod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jewelry specialty and Industry Based o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excavates the idea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Key words: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jewelry specialty; indust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產學研合作對經濟、科技、教育和社會進步具有促進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均取得了較大成果。20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提出“對內振興經濟,對外重振國威”的口號,積極鼓勵大學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其中4 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是產學研合作成功的范例。德國高校產學研合作模式強調目標的始終如一,過程的持續長久,效率的極大化,典范為雙元制教育——以理論知識為基礎,應用為目的,教學活動在企業與高校交替進行,雙方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加拿大高校產學研合作模式集中體現在高校、學生、企業三方的合作,具體做法為將學生的專業學習同實際工作相結合。日本早在1933 年,就成立了全國性的按重要課題劃分的“產學合作研究委員會”,1956年,日本產業合理化審議會向通產省提交了《關于產學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詢報告,1960年底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強調“要特別重視產學合作”,“加強教育、研究、生產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視產學研合作教育為基本國策。
國內的產學研教育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初,由國務院生產辦(國家經貿委前身)、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學院 3 家發起推出“產學研聯合工程”,并組建臨時辦公機構,即“產學研工程”辦公室, 行使其產學研聯合的功能。十多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積極運作、實施,通過專家咨詢、技術轉讓、共建技術中心、共同研究開發、共辦高科技實體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逐步形成了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科技與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通過建立高校技術創新基地、高校參與企業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校企共同培養高層次人才等取得了系列成效,但是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實現根本轉變。在某些領域和地區仍然存在教育、科技與經濟脫節的現象,教育和科技資源配置仍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中國高等學校方面,建設過于一體化,缺乏自主性、個性、活力和社會適應性,且形成封閉的辦學模式,與社會及產業界相互疏離,各自成封閉的系統。企業方面,僅僅依靠內部的科技力量,大量科技資源和科技人才仍在企業之外,導致大多數企業技術進步水平低, 產品缺乏競爭力。政府方面,促進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系列政策、法規和相應配套措施缺乏。
2012年至今,筆者與課題組成員先后多次走訪國內開設寶石學專業的合作企業,探求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辦學模式,通過師資共享、共建實驗室、設立企業冠名班、校內外實習實訓等方式聯合培養人才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對應用型高校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培養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及經濟成果轉化。因此,本課題通過產學研實踐探索中的經驗,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建立完善的應用型高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著力于合作企業生產,助推其產業結構、經濟發展。
二、專業與產業結構協同發展意義和價值
(1)理論意義
從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國外學者注重研合作模式具有合作緊密、內容廣泛、穩定持久、經費保障、應用性強等特點,強調成果轉化助推產業經濟發展;而國內學者的研究相對集中于理論,與經濟結合度不緊密。由于我國不同地區資源、區位和文化吸引力不同,經濟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本文以應用型高校的寶石學相關專業產學研實踐為研究對象,深入挖掘校企合作、聯合辦學人才培養模式,并且在此基礎上將珠寶企業產業化模式與產業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打造專業優勢的產學研合作,從而將教育、科技與產業結構、經濟實現協同發展。
(2)實踐意義
第一,本課題研究有利于探索適合應用型院校的產學研人才培養,尤其與優勢、特色專業緊密結合,更切合實踐與理論結合研究,不空談理論。
第二,本課題研究針對珠寶企業產業化模式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打造專業優勢的產學研合作,從而將教育、科技與產業、經濟緊密結合,最終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三、產學研模式的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思路
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資源等情況,本課題以實踐教學體系完善的寶石學專業切入點,挖掘目前與企業聯合辦學已取得的實踐成果,以教育資源儲備應用型人才,走進企業,實現經濟發展為目標,提出可行性方案。基于合作行業、協會、企業在玉雕人才培養調研工作總結,本文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分析珠寶企業人才需求現狀,找出存在問題。
第二部分:尋找國內成功案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抓手助推當地經濟發展案例,與本課題進行對比,分析。
第三部分:在對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我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
第四部分:構建以珠寶產業為入手點、著手點的教育、科技及產業經濟發展方案。
四、研究假設及創新之處
(1)研究假設
經濟發展的根本在于科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圍繞政產學研進行資源的配置,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2)創新點
一是對陜西省應用型本科院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化探索,不脫離專業空談實踐;二是借鑒國內,尤其是南方城市的產學研人才培養助推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結合我省的政府支持,企業配合,完成應用型教育資源的全方面合作,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及儲備,達到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步驟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標設定。
實證分析階段: 實地調查珠寶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分析存在問題。調研珠寶企業經營者聯合辦學意愿及需求。
比較分析階段: 對比國內南方高校產學研辦學助推經濟發展成功案例,探索陜西省的各種資源配置情況及產學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專題研究階段:
一是陜西省應用型本科院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二是基于寶石學專業的產學研聯合辦學模式綜述。
綜合研究階段:應用型本科教育、科技及經濟協同發展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張麗倩(1985-),女(漢族),講師,珠寶學院副院長,理學碩士,從事珠寶、礦物學等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
項目:陜西省高教學會高教科學研究項目(XGH17233);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SGH18H567);校級教改(JG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