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生存根本,是關乎社會民生的大計。其中住房問題是老百姓面臨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之一,房子成為中國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的充分條件。雖然經濟的發展豐滿了老百姓的腰包,但其在一路攀升的房價面前卻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房價如何會到了今天讓人們“談房色變”的境地?未來中國房價的走勢又是如何?政府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權益?本文將對上海經濟適用房的現狀做一個簡略的分析。
關鍵詞:經濟適用房
"經濟適用住房"這一提法可追溯到1985年,當時國家科委藍皮書"城鄉住宅建設技術政策要點"中曾提出,"根據我國國情,到2000年爭取基本上實現城鎮居民每戶有一套經濟實惠的住宅"。1991年6月,國務院在"關于繼續積極穩妥地進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大力發展經濟適用的商品住房,優先解決無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問題"。199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文件中提出了實施國家安居工程的方案,開始了以安居工程為主要形式的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
1998 年,中國面臨著亞洲經濟危機沖擊,對外貿易的形勢明顯惡化,國家試圖擴大內需來提升經濟增長點,首當其沖的是住宅產業受到廣泛重視。1998年7月,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中明確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
至此,將經濟適用住房建設作為一個經濟增長點和解決城鎮住房困難問題以國家政策的形式被確立下來。建設部頒發的《城鎮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管理辦法》是經濟適用房政策的綱領性文件。
1998年的房改政策,對于全體中國城市居民來說是一個具有歷史性轉折的政策。房改取消了多年的福利分房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名為”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國務院還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
城市中的大部分家庭都由政府為他們提供經濟適用住房,開發商所建造的商品房約占供應總量的10%~20%。23號文中強調了房屋的公共產品特性,同時也強調了政府在其中的責任。經濟適用住房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另一方面,以住宅為主導產品群對上游及下游產業多個物質生產部門具有極強的關聯度,可帶動國家經濟增長。在經濟適用住房發展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明顯感受到現在的經濟適用住房供給比例和目的與當年的23號文的中設想的大相徑庭。
經濟適用住房作為保障性住房中的一種,是讓老百姓心里有保障的民生工程,確實能為低收入群體排憂解難。經濟適用住房作為我國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解決我國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任務,在住房供應市場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有序發展是解決大多數家庭住房問題的關鍵。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體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給體系,是我國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標之一。
現在各省市經濟適用房受理工作都不相同,上海的經濟適用房操作流程已經做了七個批次,也漸漸地暴露了許多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讓經濟適用房的受理、供應流程更加的規范、更加完善,使經濟適用房政策能夠更好地持續發展,切實解決老百姓購房的后顧之憂。
對于上海來說都是由市里統一安排受理時間的。然后各區貼公告,發布受理時間段。各街道再根據自己街道的人流量安排地方,做好受理工作。由于是階段性工作,所以存在以下幾點缺陷:
一、受理
1、人手不足、業務不熟
街道的工作人員都是有固定崗位的,階段性的工作只能是各個科室抽調人員,政策業務現學現用,錯誤率高
2、集中受理、人員嘈雜
每天都有幾十戶上百戶的家庭集中在一個地方提問題、交材料,聲音大到聽不見,不便于溝通、交流
3、時間倉促、材料缺失
一個受理周期只有兩個月,申請戶交材料的時候很有可能材料不全,會出現漏交材料的情況
二、審核
審核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階段是街道初審。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大量的申請戶的基本信息輸入電腦,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家庭地址、工作單位、戶籍年限等等,一般情況下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還要對申請戶的人均住房面積進行核查,是由街道打印每戶一單送市住房核查辦公室,也要幾個星期的時間。最后要對財產收入進行核查,將件袋送到去民政,一般耗時幾個月是正常現象。核查通過的申請戶進行初審合格公告。然后,每家每戶的件袋統一送到區里再次審核。核查無誤者再次公告。
三、搖號
因為每批次都有幾千戶家庭申請,為確保公平,所以只能搖號解決這個問題,結果是公開。但是排在后面的申請戶就是不相信,總是質疑搖號的公正性。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質疑。
四、看房
樓盤的啟動時間不一,所以看房的時間要往后排,等到可供應的樓盤都安排好樣板房了,再統一安排去看房,各區都有大量的申請戶集中去看房。有好幾個樓盤要看,樓盤與樓盤之間的距離較遠。耗費大量的時間,很多人沒有自己的主見人云亦云。
五、選房
各區的保障機構花費大量專項資金,選房階段每天都會有兩三百戶家庭按次序輪候選房,時間緊、壓力大。被人質疑,情緒不穩定。
六、簽約
房子選好了要去開發商那邊簽約,又是很多人在一起,七嘴八舌、頭昏腦漲。回家以后啥事都想不起來了,開發商說了些什么完全忘記了。
每一批次開始受理的時間是不確定的,給一些老年申請人帶來不便,使之失去了申請資格。受理之后一直到選房、簽約,最后拿到房子往往要跨過好幾年,影響到一些新婚的家庭。
經濟適用房的工作從受理開始 政府就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直到老百姓選房簽約結束,確確實實做了一件民生實事。但是給老百姓帶來的感受卻是周期長、太復雜,結果卻是事與愿違。
時至今日經濟適用房的受理、供應等流程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了。只有創新、優化經濟適用房的受理、供應的流程才能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才能使經濟適用房有序發展。
政府的財力是有限的,運用市場經濟原理能解決的問題,就要充分利用市場規律、尊重市場規律。由市場決定其商品在市場的價格機制、同時帶來了競爭機制,政府也可以出臺各種決策機制。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市場氛圍,政府要在政策上給到房地產開發商優惠政策。有思想有責任的房地產開發商必定會面對時代、面對社會、面對公眾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行動回應。讓房地產開發商有利可圖,這就是市場經濟。利潤的本質是企業盈利的表現形式,是全體職工的勞動成績,企業為市場生產優質商品而得到利潤。這些利潤會吸引一定量的房地產開發商,在一個公平公開的市場體制下良好的有序的競爭。
其次,街道辦事處的大廳里設有各個種類的服務窗口,包括廉租房、公租房,那么再增加一個受理經濟適用房的窗口也在情理之中。街道應該定編定崗,對上崗人員政策培訓。經濟適用房需要提交的材料相對于廉租房和公租房是比較復雜的,所以收件難度大,時間跨度長。會要求申請戶反復去到申請窗口,熟悉業務的工作人員,辦事效率會相對高,給申請戶的感受會不同,提升了申請戶的滿意度。
這些申請戶是現在社會中低收入的群體,他們不是來購買商品住房的人,他們在心理上與購買商品住房的人群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手中的錢不多,對自己也不夠自信,還存有對社會的各種不滿。所以他們特別敏感,特別容易受傷害。讓他們滿意,就是解決了人民內部矛盾,就會保障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安定團結。進一步完成了和諧社會的任務。
嚴格按照節點、 流程,按照收件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初審在街道公示,街道可以在辦事大廳的墻面上張貼公示欄,每天都可以公示。 初審公示結束后須將件袋送到區里,進行復審。按照流程復審過后給申請戶發一張登錄證明。
手持這張登錄證明的申請戶可以按照自己家庭的實際需求,自由安排看房時間。自主考慮選哪里的房子、選期房或者現房,選什么價位的房子。最終憑登錄證明去自己選定的房地產開發商處簽約。
經濟適用房發展已經經歷了近十年的歷程,在模式上需要創新,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受眾。一個行之有效的政策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經濟規律有著與其他科學規律不同的特點,即具有社會性。它是在主要由社會生產關系構成的,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的。
作者簡介:
田穎 (1970.11),女 ,漢族, 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