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奎 盧笑笑
摘 要:壓力容器采用哪種方法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應進行具體的分析。 因此, 根據焊接殘余應力在壓力容器中的分布狀態、 壓力容器的不同用途 ,正確選用消除對策, 使不同的處理方法在不同性質、不同壓力容器上各揚其長,各得其所, 從而達到既保證安全可靠又經濟適用的目的。
關鍵詞:壓力容器;焊接技術;焊接應力;熱處理
壓力容器的制作過程,從設計圖紙的工藝性審核、制作工藝的編制、材料的驗收入庫到制作、檢驗與驗收的各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壓力容器的最終質量,所以只有澄清概念,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才能使我們的壓力容器制作水平登上新的臺階。
1壓力容器制造質量的影響因素及控制措施
壓力容器的制造屬于精密儀器的制造,對制造工藝要求比較嚴格。為了保證壓力容器產品形成的各個階段都處于受控狀態,確保產品質量滿足法規、標準的要求,壓力容器制造工藝、生產過程管理、工裝和模具也應該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制造工藝應嚴格遵守壓力容器制造的工藝流程。鋼制壓力容器大多采用焊接方法制成,壓力容器制造過程中的焊接質量控制變得尤為關鍵。焊接生產也是現代工業生產中制造各種機器部件、工程構件和裝備的主要生產方法之一,使得焊接技術對焊接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對焊接材料的使用過程應十分謹慎,避免出現差錯。由壓力容器制造單位的技術部門應提供采購技術條件,詳細規定采購焊接材料的質量要求和標準,管理部門應實行具體的監管。
2壓力容器焊接新技術
近年來,伴隨著壓力容器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國內外相繼開發了相關的技術,特別是一些新材料、新鋼種的焊接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同時在提高焊接質量方面,無論從工藝設備上還是焊接材料的研制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1 厚壁殼體窄間隙埋弧焊技術
隨著電站鍋爐和石化壓力容器的大型化、高參數化,鍋爐筒體和壓力容器殼體的壁厚在不斷增加,我國從80年代中期先后從國外引進了這一技術,并于近年自主發明了“雙絲窄間隙埋弧焊”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大型壓力容器(如:加氫反應器)的生產,有效解決了焊接效率與質量的矛盾。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
(1)能進行移動立柱式焊接作業,可完成各種直徑的筒體縱、環縫的焊接操作;
(2)可獲得性能優良、致密性高的焊縫接頭;
(3)采用帶有側壁光電跟蹤和自動防偏的焊接轉胎,能提供最佳焊接操作和產品焊接質量的可重復性;
(4)為不等厚結構的壓制筒體的加工制造提供了便利條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2.2 接管自動焊接技術
接管的自動焊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接管與筒體的焊接;另一種是接管與封頭的焊接,通常都采用接管插入的形式。
(1)接管與筒體的自動焊接 利用近年來開發的數控馬鞍形埋弧自動焊接設備,實現用一臺設備,三套程序,分別完成外馬鞍、內馬鞍和水平環焊縫的自動焊接。
(2)接管與封頭的自動焊接接管與封頭的焊接有兩種形式:向心接管的焊接和非向心接管的焊接.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可以實現焊前自動定心、自動尋位、自動定位,焊中自動跟蹤,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2.3 管道內壁堆焊接技術
為提高化工和核電設備的抗腐蝕能力,接管內壁有時需要堆焊不銹鋼耐蝕層。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300彎管內壁堆焊 彎管內壁堆焊采用沿圓周環向方式進行自動堆焊,工藝方法為填絲的鎢極氬弧焊或弱壓縮等離子弧焊。300彎管內壁自動堆焊機采用5軸協調運動,依據各自的數學模型,自動排列焊道。對應各軸運動的數學模型,以彎管的曲率半徑R和內徑d為參數,為保證焊接過程穩定運行,設備具有弧壓自動跟蹤系統和斷點記憶、自動復位功能。
(2)900彎管內壁堆焊 彎管內壁堆焊采用沿彎管母線縱向方式進行自動堆焊,工藝方法為熔化極氣體保護焊(GMAW)。其主要特點是:工件安裝在二維變位機上,工件旋轉運動實現焊接過程;工件翻轉運動,使每一條焊道處于平焊位置;900彎曲焊槍安裝在三維導軌上,用于焊槍的自動變位。
3壓力容器焊接應力消除方法
3.1在設計上的措施
在保證結構性能的前提下,按照JB1618-75的規定,盡量減少焊縫的長度、數量和截面尺寸。①當直徑≤2200 mm時,焊縫不能多于1條,直徑>2200 mm時,不能多于2條,同時焊縫不能過于密集,又要避免交叉;②焊接時盡可能地降低接頭剛度,選擇剛性較小的接頭形式;③采用反變形法,用翻邊連接的方式替代插入管連接的方式,且盡量將平板少量翻邊,以減少焊縫的約束,降低焊接應力。
3.2 在焊接工藝上的措施
在焊接重要結構鋼或焊接高強度鋼時,進行構件整體焊前預熱,將構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再焊接。預熱可以減小焊縫區金屬和周圍金屬的溫差,焊后又能夠相對均勻地同時冷卻,從而降低了焊接的內應力。焊接塑性較好的鋼材時,可以使用手錘錘擊焊縫,錘擊要在焊后熱態情況下按一定方向進行,以延展焊縫材料金屬的塑性,降低內應力。
4壓力容器熱處理技術
近年來,在壓力容器等焊接結構制造中,低合金高強鋼材料的應用日趨增多,但在提高鋼材強度的同時,其焊接裂紋敏感性也增強。因此,焊前預熱、焊接后熱及焊后熱處理等工藝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它們是保證壓力容器等焊接結構件質量的關鍵環節。
4.1焊前預熱
是在焊接前進行的,其目的是為降低焊縫熔敷金屬和母材的冷卻速度,以防止對裂紋敏感的淬硬組織和氫的共同作用而出現裂紋。
4.2 焊接后熱
焊接后緊接著對焊接區進行后熱處理的目的,在于排除焊接區內氫等有害氣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焊接接頭的硬度。在大型壓力容器制造過程中,特別是用Cr―Mo鋼制造的壓力容器,為防止焊縫氫誘導裂紋的產生,經常需要多次進爐進行中間消除應力退火(ISR)。
4.3 焊后熱處理
對壓力容器等焊接結構進行焊后熱處理,是為了提高斷裂韌性、降低殘余應力水平,以增強抗脆斷的能力,軟化材料組織和消除應力腐蝕開裂的可能性。焊后熱處理按施工方法可分為爐內熱處理和爐外熱處理,爐外熱處理又分為爐外整體熱處理和局部熱處理。研究證明,經過消除應力熱處理后工件的應力一般能消除60% ~80%以上。
5結語
壓力容器廣泛用于石油、化工等行業,屬于特種設備結構件,主要由各種鋼質材料經焊接成形。壓力容器焊接后,由于焊接時不均勻加熱的溫度場所造成的內應力達到材料屈服極限,使局部區域產生塑性變形,當溫度回到原始的均勻狀態以后,內應力仍然殘留在結構中,造成結構焊縫區的殘余應力。焊接殘余應力的存在影響容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研究證明,容器一經焊接,殘余應力就不可避免地同時伴生,它的產生機理雖已被初步認識,但由于壓力容器的外形尺寸、焊接工藝、施焊程序以及拘束大小的不同,殘余應力的水平也大不一樣,并且分布十分復雜,故需要確定合理的消除( 或減少)焊接殘余應力的對策,使壓力容器在制造時,保證質量,經濟合理;在役時,安全運行,杜絕安全事故。為消除或減少殘余應力,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有關研究,歸納起來,一方面是采用先進的焊接技術與合理的焊接工藝,另一方面是實施合適的熱處理工藝。
參考文獻:
[1]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 焊接手冊[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6
[2]陳曉冬.壓力容器中焊接殘余應力的消除對策[J].材料工程,2016(6):15-17
[3]雷萬慶,楊松,楊文健.壓力容器制造行業焊接、熱處理技術的發展[J].大型鑄鍛件,2014(2):45-47
[4]林尚揚,于丹,于靜偉.壓力容器焊接新技術及其應用[M].壓力容器,2017,26(11):2-3
[5] 林曉斌 .零件失效分析和抗疲勞設計 [J].熱處理,2017,26(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