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建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國家的道路建設行業取得的長久進步,對車輛行駛的舒適度也適時提高,傳統道路和橋梁的設計、建設中也運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藝。但橋頭 跳車現象在我國的道路上一直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該如何利用現代道路設計原則和施工技術來減少和消除橋梁跳躍,提高道路安全駕駛是我們目前首先要處理的問題。
關鍵詞:設計;施工; 道路與橋梁
引言:橋頭的“跳車”對現在道路的安全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從最近幾年來看,由于橋頭的“跳車”而產生的交通事故比較常見。同時,道路與橋梁連接的工藝水平也是直接影響駕駛員在道路駕駛舒適性的主要原因。如何設計和建設現代道路與橋梁之間的聯系減少橋頭“跳車”現象對于中國道路交通的發展非常重要。多年來,對橋頭“跳車”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主要原因是橋梁剛度和橋臺下沉系數的差異,以及工程完工后下沉的原因。對這一原因,科學的設計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1.道路和橋梁連接的設計和施工量
道路與橋梁之間連接的設計和施工是確定橋梁在項目完工后是否會“跳車”的重要因素。 “跳車”嚴重危及駕駛安全,這很可能導致交通事故。背靠式回填設計,路橋聯合結構設計,減少道路和橋梁連接基礎沉降等方法,解決橋頭跳車的重要途徑。通過現代道路與橋梁之間的連接設計和嚴格的建筑質量控制,減少橋頭跳車的發生是提高駕駛安全和保護人民生命的重大事務,也與我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2.道路與橋梁設計中的問題
良好的道路和橋梁的結構設計,并根據橋梁的應用功能設計出經濟可靠的施工方案,以確保結構設計的有效性及可持續性,在道路和橋梁設計過程中,大多數現代設計師都運用已經出現問題的橋梁案例或者年久失修的橋頭連接點作為問題標桿,運用計算力的不均勻性或者橋梁整體結構與道路的錯位沉降偏差作為依據進行設計,忽略工程設計和結構系統的唯一方法,因此對結構材料,橋梁等設計元素的影響存在誤解 最終的設計和施工在剛投入使用時效果尚好,幾年后就明顯不能滿足規范和使用要求,只有通過加固才能進一步提高使用的耐用性和安全問題。
在設計道路和橋梁之間的連接時,由于理論設計過度,在實際施工中,根據施工部門的不同,標準可能會變得不均勻或過度,從而不符合實際施工要求。尤其初期投入安全使用該場地使其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壓力損壞,使大多數鋼筋受力后不能按照設計的變形值卸荷。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因為在設計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以及重于以往出現的問題,而忽略了現實的施工設計是針對某個項目、某個環境而進行的設計,同標準量化的設計使橋梁的性能不能夠真正滿足道路實際運營環境,地質、氣候、車流量、車載等因素未能在設計階段綜合考慮,導致出現不均勻受力,甚至臺背回填的質量偏差,都會直接導致“跳車”這種現象。
3.道路和橋梁之間接縫的設計和施工
3.1.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
此刻,改變橋頭的“跳車”,更常用的道路和橋梁交匯點主要改變了橋梁后部的回填方法,并在道路和橋梁交界處創建了一個平板。采用了加固道路路邊等幾種方式。
臺背回填的方法應基于橋墩基礎的設計和道路與橋梁交界處的地質條件,通常具有較大的摩擦角,高強度和可壓縮性,快速壓實,以及使用諸如巖石的可滲透填料。爐渣,礫石,礫石等,以及填料級配應該是合適的。通過適當的回填選項和對回填材料的科學設計和分析,可以有效減少路面沉降,減少路面和橋臺錯臺,減少橋頭“跳車”。也可以不在路基上提供水泥穩定層,以提高路堤的剛度,并且沿著距離橋臺10 m的堤壩縱向距離,用4%至6%的水泥穩定路堤,然后在橋的末端和路基的交叉點設置1:1的坡度。通過這種方式,減少了垂直變形和剛性及柔性突變,減小了交錯平臺的高度,減少了橋頭“跳車”的發生。
對于橋頭“跳車”的發生,在目前使用現代科學的設計理念是使用平板設置使柔性路段產生逐漸轉變成剛性橋臺,用這種方法來減少橋頭“跳車”的事故發生。在踏板設計安裝時,踏板的尾部要薄中間加厚,以防止二次“跳車”的出現。
在設計道路與橋臺之間的連接時,要避免在加固處理橋臺的基礎上,不要忽略臺厚回填的事情發生,降低因為設計造成的橋頭“跳車”的事故出現。
3.2.道路和橋梁連接的施工量
道路與橋梁連接的施工主要集中在臺背回填的壓實,而在這個施工段非常重要,它是決定橋頭“跳車”是否出現的關鍵,是施工質量的重要時期。因為臺背處于路基與橋臺連接的地方,壓路機工作難以施展開來,這成為路面滾動的薄弱環節,往往會導致平整度、壓實度、彎沉均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在臺背回填操作期間,每個松散層的厚度受到嚴格控制,厚度控制在20cm以內,壓實度嚴格控制在95%以上,回填材料中的最大值粒徑控制在5cm以下。臺背的位置不得使用大型壓實機械,改用小型壓縮機進行多次組合碾壓成型,不適合機械壓實部位或者機械無法壓實到位的地方,要使用人工整平配合夯實機械均勻夯實等方法。檢查回填材料的壓實度,以減少彎沉值,在施工期間實時監控超聲波測試和壓實,確保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要求。
橋墩軟基處理是道路與橋梁交界處施工的重點,軟基處理必須保證軟基排水的充分固結時間,使路面處于穩定狀態。在軟土路基施工時,必須盡快設定軟土路基的施工時間,延長預加載時間,根據基臺軟土路基的質量安裝袋裝砂井或物料排水板,并攪拌樁安裝在基臺上。在過渡段混合段的構造中,攪拌和沉降是結構的焦點,深層攪拌器懸掛在起重機上,儲存泵通過漿料軟管連接到混合器,混合器裝置的重量沿著導向架均勻降低。在這種施工方法中,必須嚴格控制下沉速度,但一般來說它可以控制在0.5~0.8 m/ min,在混合攪拌過程中,注意控制噴射壓力和控制噴射量,以保證水泥攪拌樁的結構質量。
4.加強技術的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在施工過程的技術管理是保證道路與橋梁連接施工質量的重點,工程施工企業要注重施工過程的技術管理,加強對技術人員和旁站的檢查,加強對施工現場設備運行參數的控制和監控。監理人員和現場工程師的雙重技術管理,有效地保證了施工過程中各項技術參數和技術控制指標的實施,保證了道路和橋梁節點的施工質量。
結束語:
道路和橋梁連接的設計和施工是交通安全的關鍵,科學的道路和橋梁連接以及現建設的使用是降低連接高度的關鍵。工程項目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必須認識到現代技術應用的重要性,積極引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深入研究我國道路橋梁建設的工程地質條件。為我國道路交通行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欣.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8):111-112.
[2]趙世靜.關于道路橋梁連接處施工技術分析及改進措施[J].甘肅科技,2016,32(18):97-98+136.
[3]李成龍. 淺析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A]. 科技部.2014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論文集[C].科技部:《科技與企業》編輯部,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