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蓉
校園本該是一片神圣的凈土,但近年來各種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校園寧靜被破壞。校園安全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及家庭幸福,為校園構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護網絡,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一、校園安全風險主要類型及產生原因
1.貫穿叢林原則的校園暴力。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比比皆是。一是熱暴力。其一,教師被打被殺事件。老師管教學生稍微出格,個別家長、學生為報復就辱罵、打殺老師,老師成為弱勢群體。其二,學生跳樓、喝農藥、打群架、被性侵等惡性事件。個別學生心理素質特別差,看不到生活的樂趣,經受挫折的能力極差。個別老師對學生有過激的言行,例如辱罵學生、猥褻性侵學生等等,也是導致他們選擇極端的重要原因。除了師生間的事件,學生間的欺凌事件也偶有發生。如以大欺小,“大蟲吃小蟲”,收“保護費”,這是叢林原則在學校的體現。有的覺得這是一種英雄行為,是樹立自己威信的方式,弱小者易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甚至人格障礙。有的學生成績差,想以此引起他人的關注。為了“自衛”,幾個弱小者一同對付個大者,以暴制暴打群架。二是冷暴力。個別老師對成績差或者調皮的學生不聞不問。有的對學生態度迥異,取決于學生給他送禮與否。學生之間的冷暴力也是常見的。比如拉幫結派,冷落孤立某個學生。
2.校園及周邊不良網絡。家長給孩子配備手機的很多,帶來一些便利但害處也不少。一是進入網戀難以自拔。網絡上一些女主播大尺度的表演、色情畫面給心智不成熟的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因為網戀成本極低,對依賴父母生活、經濟條件有限的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不曾謀面的優勢,偽裝成帥哥美女勾引學生,欺騙其純真感情,一些網絡犯罪產生。如以高富帥的假面孔誘騙女學生,以介紹工作為名拐賣女生,騙錢騙色。有的因為網戀過早偷嘗“禁果”,個別甚至成了“未成年人懷孕媽媽”,給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響。二是網絡游戲。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吃喝拉撒睡在校園周邊網吧,經常逃學。有的網絡游戲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一些網絡暴力游戲侵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讓學生性格變得暴戾,“三觀”出現偏頗。三是網絡詐騙。有的學生遭騙后不敢告訴老師和父母,吃啞巴虧,犯罪分子利用其心理頻頻得手。
3.深陷校園借貸“泥潭”。一是同學之間的借貸。一些學生借錢給同學收利息堪比高利貸。借錢后不愿意還或者利滾利債臺高筑還不起,容易引發打架斗毆等安全事故。二是網絡借貸。多數為手機App借款平臺,也有微信公眾號。如花無缺借款App、錢米錢包等等,多實行循環放貸,前面的沒還清就可借新貸,讓學生陷入還貸的泥潭不能自拔,其正常的學習生活被攪亂,有的因此而精神崩潰。
4.邪教滲透“洗腦”。一是開展邪教集會活動。以舉辦沙龍、論壇等為幌子,在活動中輸入邪教內容,侵蝕學生心靈。采用“蠶食”政策,以信教的學生去拉攏更多學生。二是以用手機、互聯網等現代通訊手段進行邪教傳播活動。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說等手段對學生進行輪番“轟炸”,對其進行“洗腦”,培養“后備人才”。把邪教入迷者納入邪教組織成員,對其進行掌控,騙錢斂財,危害社會。
二、校園安全風險防控對策
1.多渠道防控校園暴力風險。一是營造尊師重教的特殊氛圍。積極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真正的英雄、楷模形象,輸入正能量。發揮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使其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二是教育部門和教師要積極作為。深化警校協作,健全門衛門禁管理制度與校園巡查制度,確保學校每個區域有視頻監控。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避免教師體罰或傷害學生等現象發生。對違反師德師風行為加以查處,情節嚴重者逐出教師行業。多方面科學量化老師業績,著力改變“唯成績論”的做法。加強對教師的安全保護,提升其維權意識。侵犯教師人身安全的行為要懲罰,情節嚴重的依法追責。教師要注重教育方法,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師生間要加強交流溝通,融洽相互間的關系,對頑劣學生多點耐心、關心和愛心。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師的作用,定期給學生做心理指導。建立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對有明顯傾向的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防患于未然。設立校園安全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時調解,積極探索建立多元風險分擔機制,鼓勵各種社會組織參與其間,設立學校安全風險基金,對學生意外傷害實行救助。三是家庭要協助管理好學生。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讓家長隨時了解學生表現情況。如果有錯及時糾偏,使之回歸正常軌道。學校要與家長簽署聯合管理學生協議,對失職監護人實行責任追究。四是教給學生防范校園暴力行為的方法。遭遇暴力馬上報警或者大聲求助。敢于仗義執言,讓暴力者有所畏懼。五是大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正面引導,開展讀書月、讀書周、科技活動周等活動,倡導“好讀書、讀好書”。組織“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舉辦文化演出、文化展覽、國學講堂,在文化交流中提升其文化修養和品位。過濾色情文化和暴力文化,消除其危害。搞好素質教育精品工程,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2.大力整頓校園不良網絡。一是對學校周邊網吧進行整頓。以學校為圓心,在半徑兩公里的地方不能開網吧。對網吧不定期開展檢查,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要加大查處力度。對超時營業的,吊銷營業執照。開通投訴電話,讓老師、家長、學生等共同監督,一旦查實加以處罰。二是開展“凈網行動”。從源頭上加以治理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對問題網站進行清理,清理重點為視頻、視頻網站、視頻下載服務、聊天室、手機網站、微信等,最大限度擠壓不良信息。各相關部門要“聯動作戰”,徹底打贏網絡保衛戰。三是教育學生正確利用網絡。網絡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對豐富學生的學習和知識很有幫助。教會學生正確選擇需要的內容,進一步拓展知識視野,使之成為學習的好幫手。對一些負面的東西要明辨是非,不被其蒙蔽。講清楚網戀的害處,教育他們不要私自去會網友。要有安全防范意識,對網絡詐騙說“不”。把業余生活安排好,多讀紙質版有用的書籍,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不要打網絡游戲。外出辦事盡量邀請同學同行,避免意外發生。
3.走出校園借貸的怪圈。一是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學關系。同學暫時有困難,要鼓勵大家伸出援手。但借錢者數額應比較小,且要明確還錢時間。教育學生言而有信光榮,做“老賴”可恥。對借錢收利息的行為要加以教育和制止,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及時改正。二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育學生根據家庭狀況和實際需求,購買合適的消費品,養成良好消費習慣。勤儉節約,父母給的零用錢要精打細算,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盡量不買。三是遠離網絡借貸。對學生講清楚網絡借貸的危害,以身邊案例教育他們遠離之。一旦陷入這個“泥潭”,要及時告知老師父母,做好補救工作。建立校園法律顧問制度,開辦各類法治宣傳教育欄目,普及借貸的相關法律知識,讓學生知法學法懂法。
4.防范邪教滲透。一是通過媒體進行宣傳。播放反邪教的視頻,或者運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一些易記的標語,組織師生觀看反邪教警示片。二是舉辦反邪教進校園主題警示教育大型宣傳活動。以“防范邪教滲透 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比如運用展板開展反邪教知識傳播,分發宣傳手冊等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反邪教的相關知識。三是召開反邪教主題班會。通過知識搶答、互動提問、沙龍、小型情景劇、文藝表演、演講等方式加深學生對邪教危害的認識,提高其防范邪教意識。做到不看、不聽、不傳、不信,自覺抵制邪教、遠離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