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王鵬 田培育 成國力 郭麗莉
摘 要:互聯網+時代,以在線開放課程建、用、學、管為抓手,積極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本文主要分析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存在問題,探討如何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助推信息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職;在線開放課程;信息化教學
“教育改變人生、網絡改變教育”,在教育部2015 年4 月印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 號)》指導下,全國高職院校積極開展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2017年國家認定490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其中高職課程22門,2018年高職課程增長到111門,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促進了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快速發展[1]。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借助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推進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
一、我國高職信息化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近年來,在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方針政策指導下,我國的信息化教學在基礎設施,人才培訓、網絡資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不足 目前,仍有部分高職院校從管理者到任課教師對國家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了解不全面,對信息化教學的作用認識不足,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對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造傳統教育教學、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二)缺乏信息化教學環境支持 信息化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硬件設施、軟件平臺、教學資源等多個要素,很多高職院校的相關設施設備落后于信息化教學發展需求,網絡不穩定,無法支撐教學,網絡覆蓋不全面、死角較多,缺乏專用信息化教室整合各種信息化設備,因此,沒有信息化教學環境支持,很難開展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教學。
(三)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不高 目前,很多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不高,仍處于淺層次應用階段。盡管信息技術設備較先進,但教學方法依然傳統,突出表現為“講授多交互少”、“展示多討論少”,應用過程中并未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信息技術應用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四)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滯后 很多高職院校教師都是通過非正式途徑學習信息化教學,缺乏正規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培訓與支持,缺乏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規范和標準,制作的教學資源不合格,達不到信息化教學平臺對視頻、動畫等資源的要求標準,影響了課程的推廣應用[2]。
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助推信息化教學改革
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是推動高職教育現代化,深化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夠促進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在課程建設基礎上推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依托優質資源面向高等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學習者開展培訓與認證服務,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一)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基礎
在線開放課程即為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學生和其他社會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提供支持服務的網絡開放課程。在線開放課程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和學校的圍墻,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方式,真正推動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變革。
1.教學平臺的選擇:優選社會認可度高的網絡教學平臺;
2.組建教學團隊,明確任務分工。團隊負責人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學術造詣,團隊主講成員應具備承擔本課程教學任務的豐富經驗;
(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內容
1.課程內容:在明確課程目標基礎上,確定課程任務,同時,重視課程名字的選取,隨著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隊伍的不斷壯大,同類課程越來越多,擁有一個吸引力的課程名稱有利于使課程脫穎而出。
2.教學大綱:經過教學團隊反復斟酌、研究,梳理課程的教學大綱,確立涵蓋課程核心知識點、技能點的微視頻主題和數量。
3.設計腳本:突出課程特色的微視頻腳本設計是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核心環節,精煉臺詞、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圖片、視頻、動畫、圖片、案例、實物等),標清資源出現位置,利于工作人員制作視頻。
4.視頻錄制:錄制前,確定整門課程的拍攝風格,視頻錄制不宜過長,3-15分鐘為宜,設計合理、短小精煉的微視頻,便于學生集中精力,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或技能點。可采用教師出鏡、不出鏡或間歇出鏡等形式錄制。
5.課后作業:在線開放課程不是萬能課程,互聯網無法把“二流”變成“一流”。在線開放課程的核心還是“課程”,布置課后作業,有利于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6.在線討論:在線討論環節作為在線開放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建設和推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精彩的討論話題能夠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
(三)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
在線開放課程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高職院校應堅持應用驅動、建以致用,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在線開放課程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做好統籌規劃、培訓等工作,積極推廣教師應用在線開放課程的典型案例,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水平[4]。要緊緊抓住學生這個中心,加強對學生進行線上線下學習的指導,要緊緊抓住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這個著力點,促進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
三、小結
以在線開放課程建、用、學、管、共享為抓手,積極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實現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變軌超車”。 在線開課程建設重在集成、創新、共享、融合四個方面,在信息化環境下,大力發展教師的在線教學能力,注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過程本身,突破課前、課中、課后的時間結構,構建一個通過師生移動終端將人與人、人與資源、人與問題聯合為一體的新型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以過程考核為指揮棒,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學手段。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把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成一種涉及教學理念、方法、手段等模式的變革。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高職院校在充分了解國家、省級相關政策文件基礎上,發揮專業優勢和信息化技術優勢,建設內容質量高、教學效果好、適合網絡教學的在線開放課程,促進形成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師生合作研討的教學模式,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以“課堂為主”向“課內外結合”的轉變,實現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學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發揮多方聯動作用 積極發揮校-校、校-企聯動作用,選擇資源優勢突出、同類院校認可的課程,優先建設,推廣應用。高職院校之間、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通過協同創新、集成創新方式聯合建設在線課程,聚集優質資源,推動在線開放課程群建設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曾浩.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信息化教學改革應用探討[J].才智,2019.15:148
[2]王燕.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對高職教育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158-159.
[3]劉婉君,梁林.網絡課程中在線討論話題的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8. 20: 141-142.
[4]林麗青.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及實踐教學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1:28-31.
*項目來源:黑龍江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院校課程改革中的研究與實踐》
項目主持人:李玉平 項目編號:SJGZY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