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地質構造對煤礦的安全生產影響非常大,且在不同區域其地質構造影響程度各具特點,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進。小地質構造對于煤礦掘進和采煤工作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需作業人員在了解實際影響因素后合理進行掘進技術的使用,以便于確保其工作有序進行,本文就小地質構造對煤礦掘進和采煤的影響展開研究。
關鍵詞:構造;掘進;采煤;影響
1.引言
地質構造是由于地殼運動造成的內部擠壓而產生的,在不同作用力影響下,地質構造也會呈現出不同形態。形態各異的地質構造對于煤礦資源采集工作影響比較大,且在緊急情況下會引發一些安全事故。雖然在近年來煤礦采集中,人們在地質方面有較大重視,并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但對于小地質構造的預防及甄別能力仍有待加強,只有從意識上進行轉變,才能將各種措施付諸實踐,從而降低這些客觀因素對采煤的影響。
2.小地質構造的分類
煤礦作業環境比較惡劣,各種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頂板事件給人們帶來了較為慘重的教訓,究其原因就是對小地質構造的不重視、不了解,所以有效進行小地質構造的研究與分析也十分必要。小地質構造是伴隨著大地質構造而出現的,但其影響力相對較小,極易被人們所忽視。小地質構造主要包含小斷層、小褶皺、復合頂板三方而,其各自表現形態千差萬別,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根據各自特征進行鑒別,以便于找出最優解決措施。
2.1小斷層
在煤礦作業中,小斷層出現幾率非常大,可通過眼睛觀察來進行小斷層初步甄別。頂板位移、煤層厚度的遞加或遞減這些都是小斷層出現的征兆,煤層中出現巖層或頂板的巖化也是其重要標志之一。工作人員可憑借上述分析與自身經驗進行預防,以此來提高其工作安全性。小斷層落差≤ 5 m,在掘進工程中出現正斷層、小裂縫或逆斷層現象,這些都是小斷層的常見現象。正斷層和其它斷層結構相比,其穩定性和平整度相對較高,逆斷層也是小斷層的一種形式,這種類型斷層結構往往傾斜角比較大,逆斷層中具有較為嚴重的小褶皺,這些不規則變化對于煤礦采集中支護工作的開展都會造成較大影響,需根據實際受力程度采取實用性較強的加固技術。對于巖層破裂等問題也要予以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煤礦掘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2小褶皺
小褶皺現象主要出現在向斜和背斜的結構中,在礦井開采工程中,煤層頂板的撓曲構造形式比較普遍。可知,煤層頂板撓曲構造具有較強不規則性,且其規模相對較大,所以給后期支護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受煤層自身特性影響,一旦出現形變等現象則會給煤礦采集工作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需要全面進行分析,然后再制定出有效解決措施。
1.3復合頂板
煤層頂板類型主要有三種:老頂、直接頂及偽頂等。很多煤層頂板中存在著薄煤線,煤線結構往往出現在直接頂和偽頂之間。通常情況下,復合頂板主要構成部分是薄巖層和多層煤線兩部分。在這種結構較為特殊的情況下,無法確保支護工作有效性及穩定性,給煤礦掘進及后續工作帶了較大安全隱患。
2小地質構造對掘進和采煤作業的影響
煤礦資源采集工作改變了地下巖層內部相互作用力,這種作用力的改變同時也會造成巖層之間變化,從而放大地質構造的不穩定性和破壞性,為煤礦采集等工作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在回采工序進行中,受作用力影響,周邊松動的巖層和煤塊會自發掉落,極大降低了支護工作有效性及作業人員安全性,一旦出現倒塌、滑坡等不利現象則會給煤礦企業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其后期救護及清理工作也會非常復雜和困難;小地質構造情況下,在掘進作業過程中,采掘活動對工作而前方煤體的影響范圍達30m,通常極易引發局部冒頂,容易導致瓦斯積聚。研究表明,越靠近煤壁瓦斯壓力梯度越大,在距離巷幫5 m范圍內,瓦斯壓力變化幅度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瓦斯爆炸發生幾率,這對于各項工作開展也極為不利,需在具體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視,從而確保其工作安全性;受個人經驗及工作意識影響,小地質構造影響因素極易被人們忽視,如果單一依靠肉眼去觀察則無法及時察覺,只能在特定工序中才能被發現和確定,所以必須加強工作人員對于小地質構造的鑒別能力,只有通過較強排查能力及較高活動預見性,才能有效確保各項工作安全、有序地開展下去。
3預防小地質構造對煤礦掘進及采煤工作影響的措施
任何事故出現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所以需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意識上的轉變,并不斷加強自身知識累積,這樣才能在工作中發揮出自身綜合能力,為企業及個人價值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對于小地質構造造成的影響也要非常客觀地分析,從而確保掘進、采煤工作順利進行。
3.1采煤工作中冒頂現象的預防措施
冒頂現象出現之前,工作人員可通過觀察周邊變化來進行察覺。裂縫、掉渣等現象都是非常明顯的標志,可通過控制采煤深度來進行有效緩解,同時加強支護工作實用性,在相應設備移動過程中及時進行后續支護工作,以此來確保頂板穩定性及安全性。要根據作業需求來進行支護技術的選擇,對于一些作用力較大的區域或設備頻繁移動的區域需重點進行關注,需技術人員根據自身經驗和科學分析來進行支護技術及密度的控制,以此降低冒頂現象出現的幾率。
3.2掘進過程中局部冒頂現象的預防措施
通過對當前掘進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分析,工作人員發現,頂板縫隙逐漸擴大且逐漸延伸、敲擊時聲響異常等都是冒頂現象出現的前兆,且隨著時間推移,掉碴現象逐漸增多,開始出現滲水等不利現象,此時需馬上進行必要的人員轉移。在這些現象惡化前,可通過有效預防措施來實現掘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掘進過程中,支護工作必須同時進行,通過邊掘進邊支護的方式來增強煤礦穩定性及工作安全性,綜合性能較強的支護器械及材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需經過嚴格審核才能投入使用。嚴格按照工作要求進行規范化作業,施工過程中的數據記載及分析也需有計劃進行,每向前掘進一段距離需進行壓力等數據的檢測,并依據數據變化規律來進行后續工作安排。一旦出現掘進面積過大或過高的象,需及時采取支護技術進行穩定,以便于提高工作安全性。
3.3關于隱蔽式小地質構造的預防措施
打頂板錨桿和錨索時,感覺出錨桿鉆進速度明顯要比平時速度要快,打好錨桿和錨索后,如果出現滲水且速度逐漸加快等不利現象,需及時進行相應措施的處理。及時進行各種應急機制的制定,做好詳細數據記載及分析,也要及時進行必要的支護工作,從而實現其預防工作的有效性。
4.結語
小地質構造帶來的安全問題在煤礦生產中絕對不能忽視,對小地質構造應加強研究,加強煤礦企業工作規范化及標準化,及時進行技術人員培訓及系統性知識學習,以便于增強各項工作有效性,杜絕小地質構造引起的事故。
作者簡介:
史洪寶,男,1973年出生,2006年畢業于鶴崗職工大學地質測量專業,工程師,現工作于龍煤鶴崗礦業公司新陸煤礦地測大隊,主要從事礦井地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