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 忠
2019年1月,已經99歲高齡的山西省婦產科奠基人之一 于載畿仍然奮戰在醫療工作第一線。她說:“不工作,吾寧死。”
從事醫療工作70多年,她依然保持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本色。她是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名譽所長。被授予山西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優秀專家等稱號,被醫學界稱之為 “工作狂人”。

1920年,于載畿出生在山東青島。受家庭影響,她想當老師,也想當醫生。于載畿姐妹3人先后進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讀書,畢業后都留校工作。后來,姐姐去了山東;妹妹留在北京,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她則來到太原。
于載畿師從著名婦產科學開拓者、“萬嬰之母”林巧稚。有一次,因沒有對病人進行規范操作,林巧稚查房后,非常生氣,嚴厲地訓斥了她。從此,她在行醫時,每當有產婦生產,她就一直守在病床前,直到嬰兒出生。
林巧稚規范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對她影響很大,她決心以畢生精力奉獻于醫療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42年,于載畿從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留校任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1949年,國家號召支援地方醫療建設,29歲的于載畿主動請纓,要投身到祖國醫療建設當中。當時山西省衛生廳廳長何穆正在北京,他慕名找到于載畿,請她到山西工作。于載畿坐上火車來到太原市。此后,歷任山西醫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所長、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科協副主席等職。1956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于載畿與人合作,成立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科研小組。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療效明顯。在首例病人的臨床試驗中,她們看到病人病情一天天轉好,堅定了研究的方向和信心。在6年時間內,她們用研制的中西藥,結合病人的自身癥狀,對600多例宮外孕女性進行了醫治,獲得顯著療效。首創了不開刀治療宮外孕新方法。這項研究成果轟動醫學界,并在全國推廣。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提高,宮外孕非手術治愈率達95%以上。1971年,這項成果獲得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集體獎。這一療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其簡便易行、療效確切,廣受贊譽,于載畿也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于載畿在婦科領域貢獻卓越、獨樹一幟,1978年這項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1984年,山西醫科大學醫學院宮外孕研究室擴建為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于載畿任所長,著重研究治療急慢性盆腔炎、月經失調、不孕癥和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她們的研究成效顯著,多項研究成果獲獎,并作為成功范例寫進教科書。她著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正式出版,其醫療技術被推廣到世界各地。
于載畿工作起來不要命,不分晝夜,沒有節假日和休息日。白天看病治病,晚上編寫教案,指導教學,有時工作長達20個小時。
年輕時因夜以繼日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她第一次懷孕流產,又沒有靜養休息。幾番輪回,形成了習慣性流產,導致她終身不育。她身邊的人常勸她減少工作量而安心保胎,可她滿口答應后,又把“休息”二字丟在腦后。她的助手說:“有些工作讓我們來做吧,您要多注意休息。”可她依然把助手的話當作耳旁風。
于載畿說:“我們要有同情心,把更多的愛奉獻給患者。我們要集中精力,為患者診病治病。患者來看一次病不容易,我們不能辜負患者對我們的信任。”
于載畿的快樂,都是在為病人治病中得到。有一次,于載畿為一個外地前來的農村婦女診病。這位婦女思想壓力很大,家庭生活困難更讓其一籌莫展。于載畿通過望聞問切,明確告訴患者不要著急,你的病很快就會治好。我給你開點藥,慢慢服用。幾天后,患者的病情逐漸好轉、痊愈。患者逢人便講:“我在外地住院治療,花了一萬多元也沒治好,在于大夫這里只花60多元就治好了我的病。”
有一年春節,于載畿聽說單位有位醫生家里有事,她說:“你回家吧,春節我替你值班。”那位醫生堅持不肯,最終她還是把這位醫生勸了回去。看病成了于載畿的第一要務,她用拼命工作換時間,也換來了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僅獲省級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就有20多項。于載畿常跟人說:“不工作,吾寧死。”
1980年于載畿到了退休年齡,可她選擇了退而不休,堅持坐診,為病人診病治病。武鄉韓衛兵的妻子患不孕不育癥,四處求醫不愈,朋友推薦他找于載畿。經過于載畿細心診治,他的妻子連服兩個月中藥,三個月后成功懷孕。太原吳女士患較嚴重的婦科病,多處求醫無果來找于載畿。于載畿開了幾付中藥,讓患者回去服用。幾天后,患者病情明顯轉好,僅花了50多元。1995年4月,于載畿獲“趙雪芳式白衣戰士明星”稱號。
于載畿從醫70多年,從不收病人紅包。有些病人慕名前來請她看病,想給她送紅包。外省一位姓張的患者在診病之前,悄悄把一個紅包塞到于載畿的衣兜里。于載畿把紅包送還給患者,說:“看病是我的工作,我不能收你的紅包。”
一位在太原居住的患者,特約于載畿給她看病,并為其準備了大紅包。看病那天,患者不聲不響把紅包塞到于載畿的衣兜里。于載畿把紅包退給病人,說:“我收了你的紅包,我就不值錢了。”
患者聽了淚流滿面,逢人便講:“于大夫給人看病仔細認真,還不收病人的紅包。”
于載畿告訴身邊的醫護人員:“我們不能收患者送的紅包。患者四處奔走,求醫買藥,找人看病,其身心遭受創傷,此時也是病人最痛苦的時候,患者的最大愿望是讓醫生給仔細診病,對癥治療,早日康復。看病是需要花錢的,一場重病,一家人都陷入災難和痛苦之中,因此我們不能收病人的紅包。”“我們是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我們都有一技之長,比那些患者生活狀況不知要好過多少,如果收了病人的錢物,我們就不配當共產黨員。”
走進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已經99歲高齡的于載畿,仍堅持每天出診,這在全國也十分罕見。有時遇到大雨大風等極端天氣,同事們怕她路上出事,不讓她來,但她還要堅持出診。她說:“病人等著我給她們看病,那是信得過我,我們不能讓人家失望。”
因年事已高,于載畿視力和聽力都大不如前。問診時,都是由助手給她當“翻譯”,跟于載畿大聲說話,把患者的主訴病情告訴于載畿,再由于載畿做出診斷。在書寫病歷時,于載畿都是親力親為,不用別人代勞,因為眼睛視力不好,就用尺子比量著書寫病歷。醫生劉毓林說:“于載畿大公無私,對患者負責,體貼入微,不看完最后一個患者不下班。由于就診人多,上午出診到了下午還沒看完,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值得我們學習。”
于載畿工作嚴謹,醫德高尚,在全國婦產科學界及廣大婦產科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于載畿救治過成千上萬個女性,給她們帶來了福音。但她終身未生育,無兒無女。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工作在第一線。她說:“干工作就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給自己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