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楊應勇,華光紅
(1.貴陽中醫學院,貴州 貴陽550002;2.貴州神奇藥物研究院,貴州 貴陽550002)
相惡是中藥七情配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義為兩種藥物合用發生相互作用而致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1]。相惡配伍最早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勿用相惡相反者。”[2]由于《神農本草經》并沒有對相惡作出明確的解釋,故后世醫家對相惡涵義的理解存在差異。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序例》中首先解釋七情,并以“今按其主療雖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雖爾,恐不如不用”之語論述相惡相反[3]。聯系《神農本草經》之“勿用”以及《本草經集注》之“不如不用”可推斷,此處“所制伏者”,當不是藥物毒性[4]。此后,歷代醫家多從藥物效能制約方面理解相惡。
《備急千金要方》中竹葉黃芩湯、《傷寒論》中小柴胡湯,《金匱要略》中澤漆湯、《外臺秘要》中柴胡桂枝湯等均合用了黃芩、生姜。按照傳統藥性理論分析,所謂“生姜惡黃芩”主要是因為二者寒溫相對,生姜辛溫發散,而黃芩苦寒降泄,二藥合用,導致生姜的溫肺、溫胃牽制黃芩的清肺、清胃功效,而其他功效不受影響。其理論分析是否作為配伍禁忌也有所爭議,缺少必要的量化標準來證實。鑒于此,本實驗通過HPLC法測定黃芩與生姜不同配伍比例下黃芩中黃芩苷的溶出量,以探討黃芩與生姜相惡配伍變化的物質基礎。
島津高效液相色譜儀(SPD-20A檢測器、LC-20AT泵、SIL-20A自動進樣器、CTO-10AS柱溫箱);分析天平(上海民橋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JA10003N);純化水處理器(艾科浦,AHL-0501-P);超聲波震蕩儀 (CLB Model9960A);光波爐(小鴨TA-816);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Anke TDL-5-A)。
黃芩苷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15-200815);乙腈(色譜純);甲醇(分析純);磷酸(分析純);黃芩和生姜(貴州神奇制藥有限公司,根據2010版《中國藥典》規定,檢測合格);超純水(純化水處理器取用)。
色譜柱:Diamonsil C18(2)(250mm×1.6mm,5μm);流動相:乙腈-0.4%的磷酸溶液(V/V)(24∶76);流速:1.0 m 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80 nm。黃芩苷主峰與各雜質峰分離度大于1.5,理論塔板數不低于2 000。
精密稱取黃芩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 m L含黃芩苷40μg 的溶液,搖勻,即得。
取黃芩粗粉9.0g與生姜18.0g,置于同一圓底燒瓶中,加入8倍量的沸水,直火回流2 h,放冷,取出,離心(3500 r/s)5min ,取上層清液置于250m 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0 m L溶液,置于25 m 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過0.45μm微孔濾膜,即得。
按供試品的制備方法制得缺黃芩的陰性樣品溶液。
按照上述色譜條件,依次吸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樣品溶液各10μL,分別進樣。觀察色譜,在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色譜圖相應位置上,有相同保留時間的色譜峰,而陰性樣品溶液在此無干擾,表明本方法專屬性強。見圖1、圖2、圖3。

圖1 黃芩苷對照品溶液色譜
精密稱取黃芩苷對照品20.02 mg,置于100 m 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制成每1 m L含黃芩苷0.200 2 mg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取對照品溶液0.5 m L、1.0 m L、2.0 m L、3.0 m L、5.0 m L置于10 m 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色譜峰峰面積。以色譜峰面積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為:y=3E+06x-35099,r=0.99999(n=5)。表明在本條件下,黃芩苷在0.01001~0.1001mg/m L濃度范圍內與峰面積線性關系良好。

圖2 樣品溶液色譜

圖3 陰性樣品溶液色譜
取供試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譜儀,進樣體積為10μL,連續進樣6次,計算得峰面積RSD為1.08%,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放置0 h、2 h、3 h、6 h、8 h和24 h后進樣,進樣量為10μL,計算得峰面積RSD為0.7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性好。
精密取供試品,平行處理6個樣品,依次注入液相色譜儀,進樣量為10μL,計算黃芩苷含量。結果峰面積RSD為1.69%,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精密量取樣品溶液2.5 m L,置于25 m L容量瓶中,共9份,分別按照供試品中含黃芩苷的量與加入黃芩苷對照品濃溶液(濃度為0.4004mg/m L)的比例1∶0.8,1∶1,1∶1.2各制備3份,按照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于“2.1”項色譜條件下測定。結果表明平均回收率和RSD均符合要求。具體數據見表1。
按照“2.3”項下方法制備4種不同黃芩與生姜取樣量比例(9∶0,9∶4.5,9∶9,9∶18)的供試品溶液,各取10μg注入色譜儀,進行含量測定,測得黃芩中黃芩苷的含量結果見表2。

表1 黃芩苷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n=3)
本試驗是考察黃芩與生姜不同配伍比例對黃芩苷的溶出量影響的單因素考察試驗。經方差齊性檢驗,得到4組試驗的結果方差齊性,再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統計結論因F=184413.5904>F0.01(3,4)=16.69,因此P<0.01,認為黃芩與生姜的不同配伍比例對黃芩苷溶出量的影響極顯著。方差分析見表3。
為客觀地得到差異是否有顯著意義,對四組結果再用q檢驗法進行檢驗。查多重比較的q表得q0.05(4,4)=5.76、q0.01(4,4)=9.17。經計算得到DT(0.05)=0.276、DT(0.01)=0.439,現將4個結果均數兩兩間差數的絕對值逐個比較,以免不漏不重。q檢驗見表4。

表2 不同比例配伍黃芩苷含量測定結果 (n=2)

表3 方差分析結果

表4 q檢驗結果
由表4可以得知,黃芩與生姜的配伍比例在9∶0、9∶4.5、9∶9和9∶18時對黃芩苷溶出量的影響均有極顯著性意義。
本研究采用HPLC法測定黃芩與生姜不同配伍比例下黃芩中黃芩苷的溶出量,探討黃芩與生姜相惡配伍變化的物質基礎。結果表明,黃芩與生姜的配伍比例為9∶0(黃芩單煎)、9∶4.5、9∶9、9∶18時,黃芩苷的溶出量分別為50.24mg/g、5.99mg/g、15.79 mg/g、8.14 mg/g。經方差分析,不同配伍比例對黃芩苷的溶出量均具有極顯著影響。上述實驗結果表明:黃芩與生姜不同配伍比例下黃芩苷溶出量的影響具有較大差異,從微觀量化角度闡釋了傳統藥性理論“生姜惡黃芩”的科學內涵。
七情配伍是中藥配伍理論的核心內容,用現代微觀物質量化標準探討中藥七情配伍理論的科學性,對中醫臨床用藥具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