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集花,陳光春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530022)
冠狀動脈造影術是全球公認的用于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全球各大醫院,其具有創傷小、安全系數高、術后并發癥少、術后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縮短等優點,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接受[1]。但經橈動脈穿刺行冠脈造影術是一種有創操作,易出現一些局部并發癥,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有術后穿刺點及肢體腫脹、疼痛、瘀斑等,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在解除加壓包扎后,患者的上述癥狀會逐漸自行消退,時間持續數天至數周不等,通常無需特殊治療。但是,由于有時候往往多次穿刺,部分患者年齡大且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導致患者的不適感及疼痛感明顯,為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加快癥狀的消退,我院選用TDP治療儀照射配合十一方酒外敷治療冠脈造影術后穿刺肢體的并發癥,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冠脈造影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60~83歲;伴高血壓病67例,伴糖尿病33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均出現術后穿刺點及肢體的腫脹、疼痛、瘀斑等癥狀。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80歲,平均(70.3±7.5)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83歲,平均(68.6±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選擇右側橈動脈進行穿刺,協助患者將右上臂自然外展,在腕部墊予手托以利于穿刺,按無菌原則消毒手掌至肘關節的手臂,鋪無菌方巾,橈動脈穿刺前用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后,于橈骨莖突近端橈動脈搏動最強處作為穿刺點,按照Seldinger法穿刺橈動脈,穿刺成功后先置入6 F橈動脈鞘,經鞘管內注入硝酸甘油注射液200μg及肝素鈉注射液3 000 U,然后選擇5F TIG造影導管,在DSA引導下行冠狀動脈造影術。造影結束后,給予拔除橈動脈鞘管,穿刺點覆蓋無菌方紗,用我院自制的彈力帆布包扎帶包扎,按壓力度以穿刺未見點出血而遠端動脈可觸及搏動為宜。
1.3.1 穿刺部位及肢體疼痛 患者在術后彈力包扎帶包扎后,自訴穿刺點疼痛,并伴有局部或者右手掌酸賬感。
1.3.2 穿刺部位及肢體血腫及腫脹 患者在術后彈力包扎帶包扎后,穿刺肢體包括手,前臂出現腫脹,伴有大小不等的瘀斑或者血腫,血腫范圍是局限的。
1.3.3 穿刺點滲血 由于有些患者在術后患肢活動不當,加之冠脈造影手術過程中應用肝素及患者凝血功能下降,加壓點發生移位,導致穿刺點處出現滲血及術側肢體瘀斑。
手術結束后6h,解除加壓包扎后,用酒精對兩組患者穿刺口部位進行常規消毒,在穿刺點用無菌小方紗塊覆蓋,解除加壓包扎后24 h用兩層紗布塊浸濕十一方酒(本院院內制劑)敷于觀察組研究對象患處,范圍超過腫脹及瘀斑處,將TDP治療儀的治療頭對著患處,照射距離10 cm,每次照射20~30min,每天2次,3~6天為1個療程。而對照組給予單純TDP治療。
1.5.1 制動 指導患者在術后穿刺點加壓包扎6 h內,術肢限制活動,避免手腕關節旋轉、用力提重物或劇烈運動,保持患者腕關節伸直,前臂墊一小軟枕,盡量抬高患肢20°~30°,有利于改善術肢血液循環,減輕患肢腫脹,緩解患者疼痛。
1.5.2 患肢護理 穿刺點加壓包扎6h,每隔2h放松加壓1次,連續3次后解除彈力包扎。術后24 h禁止在患肢測量血壓及進行靜脈輸液。
1.5.3 病情觀察 造影結束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選擇患肢大拇指測量血氧飽和度。觀察穿刺點有無活動性出血;觀察患肢遠端的血運情況、皮膚感覺、皮膚溫度、動脈搏動及手指活動情況。如果患者訴手部及上肢發麻,觀察有出血點及瘀斑伴有肢端冰涼,皮膚肌張力增大,提示壓迫過緊,影響血液循環,應相應松動壓帶。
1.5.4 心理護理 行冠脈造影檢查的患者往往都會有恐懼、煩躁、緊張的心理,又因手術肢體脹痛,導致睡眠障礙,不能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適當的關心和幫助,安撫病人情緒,提供舒適安靜的環境,術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中及術后可能發生血腫的原因,如冠狀動脈造影是有創傷檢查、術中必須使用抗凝藥等。必要時遵醫囑予藥物止痛,告知患者經積極處理后血腫可盡快消散,不影響日后活動,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撫[2]。
每日早、晚在患者TDP治療儀照射配合十一方酒外敷前,由醫師和護士觀察穿刺口皮膚腫脹、疼痛及瘀斑消退情況,根據患者對疼痛、活動、感覺的主述記錄,對腫脹時間、腫脹面積及與周圍正常皮膚的顏色進行比較觀察。
本研究采取自制癥狀評分量表,將療效分為顯效、治愈、無效。顯效:治療1~2天后患者自述疼痛感覺明顯減輕,腫脹消失,皮下瘀血范圍較前明顯消退,局部皮膚顏色變淺,患者肢體血運、活動、感覺良好:治療3~4天后疼痛減輕,腫脹消失或較前消退,皮下瘀血范圍較前消退,局部皮膚顏色較前變淺:治療5天后疼痛明顯減輕或無疼痛,無腫脹,皮下瘀血范圍較前消退,局部皮膚顏色較前變淺。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疼痛緩解率、腫脹消退率、瘀斑消散率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消退情況比較 (%)
經過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100.0%,優于對照組患者的8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由于冠脈造影術的反復穿刺易造成血管內膜損傷,甚至血管破裂、皮下瘀血和壓迫血管導致整個手掌血運循環受阻,手掌掌指關節活動受限,導致穿刺點及掌指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瘀斑、腫脹、疼痛,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3]。臨床上,因為大多數患者在解除加壓包扎后都可以自愈,并沒有給予特殊治療及處理。但是,臨床上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年紀大、手部皮膚松弛、血管彈性差、局部血運循環欠佳等因素,導致解除加壓包扎后,自愈時間較長,部分患者因瘀斑、腫脹、疼痛等不適感而導致焦慮[4]。因此如何減輕患者的這些不適感是當前醫療護理的重點。
中醫理論認為,橈動脈穿刺過程中血脈受損,脈絡損傷,血溢肌膚則局部瘀斑,造影結束后穿刺點加壓包扎后導致瘀血阻滯,血行不暢,不通則痛;而包扎時間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凝聚肌膚,津液輸布受阻則腫脹;此時治療應以溫經通絡、消腫、散瘀鎮痛為原則[5]。十一方酒主要由乳香、沒藥、紅花、自然銅、續斷、馬錢子、秦艽及桂林三花酒泡制而成[6],廣泛運用于我院各種傷科疾病的治療中。臨床實踐表明,十一方酒具有顯著的生肌止痛、活血化瘀及消炎抗感染等功效。TDP治療儀(特定電磁波譜)又稱神燈治療儀,其選取人體內不可缺少的33種元素涂層構成核心部件——治療板,當治療板在電的作用下或受熱至280℃時,可釋放帶有30多種元素的綜合電磁波,波長范圍在2~25μm,容易被人體內的核苷酸信息高分子所吸收,當電磁波進入機體后,可以加快人體的生理化學反應,可加速病變部位血液循環、促進自我調節機制、改善微循環,有效提高機體內各種酶的活性,可以明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消炎鎮痛、促進生長和修復作用[7-8]。研究表明中藥外治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9]。但是中藥外治理論體系的機制尚未完善,其臨床運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0]。TDP治療儀照射配合十一方酒外敷,可促進十一方酒更好更快地被皮膚吸收,提高十一方酒的藥效,更好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疼痛、促進腫脹及瘀斑消散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TDP治療儀照射配合十一方酒外敷治療冠脈造影術后穿刺肢體并發癥,患者疼痛、腫脹、瘀斑明顯消退,具有療效顯著、操作簡單易行、見效快、無副作用等特點,值得臨床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