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宜,陸中榮,王仁麗,羅彩嬌,丁起武,羅 斌,李春龍,胡志敏,陳洪濤,鄧杰文
(欽州市中醫醫院 男性科,廣西 欽州53500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是一種不明原因的炎癥狀態,是各類型前列腺炎中最常見的類型[1]。好發于性活躍期的青壯年男子。特點是病因復雜,癥狀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病程長,不僅能引起患者排尿異常及局部疼痛,還可引起性功能障礙,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2]。西醫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中醫治療本病方法較多,內外綜合療法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本院運用金菊消炎膏穴位熱導入聯合金菊敗醬散加減治療Ⅲa前列腺炎(濕熱瘀阻證)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男科門診收治的符合Ⅲa前列腺炎(濕熱瘀阻型)診斷標準的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2.52±8.73)歲;病程5~24個月,平均病程(10.23±4.40)年。對照組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34.48±6.85)歲;病程5~25個月,平均病程(10.37±4.50)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中醫診斷納入標準 ①青壯年男性患者;②小便灼熱涉痛、或尿頻、或尿急、或尿色短赤、或尿滴白;③骨盆、生殖器、會陰部區域不同程度隱痛不適;④或有早泄、或陽痿、或性欲減退癥狀;⑤舌紅、舌苔黃、或厚膩,脈弦澀或滑數。符合中醫濕熱瘀阻證辨證標準。
1.2.2 西醫診斷納入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男科疾病診治指南》制定標準:①有排尿異常癥狀;②有骨盆疼痛癥狀;③性功能異常;④ 有精神神經癥狀;⑤前列腺液常規異常。
(1)前列腺炎病程<3個月;(2)屬于I、II、Ⅲb、IV前列腺炎;(3)患有其他嚴重的尿路感染疾病如腎盂腎炎、結石、結核感染等;(4)合并嚴重的心肺、血管、腫瘤等全身疾病者;(5)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傳染病、性病者。
治療組:給予金菊消炎膏(金銀花、野菊花、兩面針、土茯苓、黃連、黃柏、黃芩、烏藥、冰片各等分打成細粉,足量凡士林膏加熱后加入藥粉熬成膏狀備用),每貼藥膏20g均勻平攤于紗布,貼于穴位(命門、腰陽關、腎俞),用TDP治療儀熱導入,每日1次,每次30 min,連續治療2周;同時給予金菊敗醬散(金銀花10 g、野菊花10 g、敗醬草15 g、兩面針10g、天花粉10g、黃芪15g、路路通10g、澤蘭10g、生地10g)加減水煎口服,日1劑,分3次口服,連續治療2周。
對照組:給予口服寧泌泰膠囊(國藥準字Z20025442,貴陽新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次4粒,每天3次,連用2周;左氧氟沙星膠囊(國藥準字H20073451,廣東逸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每次口服1粒(0.2 g),每天2次。連續治療2周。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NIH-CPSI評分、EPS結果,以及兩組患者的總體療效。
EPS-WBC、NIH-CPSI評分參照相關標準[3]。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后評分,分別對疼痛或不適癥狀(0~21分)、排尿癥狀(0~10分)、生活質量(0~12分)進行評分,以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及療效。總體評分:1~14分為輕度,15~29分為中度,30~43分為重度。
療效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4]。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前列腺壓痛消失,質地正常或接近正常,癥狀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有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6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有所改善,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好轉,甚或加重,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無改善,癥狀積分減少。
經過治療,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0%,優于對照組的7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兩組EPS-WBC組內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PS-WBC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PS-WBC比較 (±s)
組別 例數(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60 26.45±3.71 12.43±8.43 11.792 <0.05治療組 60 26.35±2.98 15.90±7.99 9.492 <0.05 t 0.163 -2.313 P 0.871 0.022
兩組NIH-CPSI組內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CPSI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CPSI比較 (±s)
組別 例數(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60 32.42±2.84 11.37±6.52 22.933 <0.05治療組 60 30.85±2.65 16.03±7.70 14.092 <0.05 t 3.124 -3.583 P 0.587 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由多種原因所導致的一類綜合征,其中最常見的是Ⅲa前列腺炎,臨床上以排尿異常、盆腔區域疼痛或不適為主要表現[5]。一般認為與神經內分泌因素、不良刺激、心理因素、病原體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盆腔部位疾病[6-7]等有關,是男性生殖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好發于20~40歲青壯年男子,起病緩慢,臨床癥狀復雜無特異性,病理改變主要是腺葉的纖維增生、腺管堵塞、炎性細胞浸潤等[8]。目前對慢性前列腺炎多采經驗性治療,包括抗生素、α-受體阻滯劑、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及植物制劑和理療等,但臨床療效不一[9]。
本病屬中醫“熱淋”“勞淋”“精濁”“腎虛腰痛”等范疇,主要為六淫邪氣、七情受傷、性不潔、性亂等所致,病機特點是濕熱侵淫日久,精室損傷,脈絡堵塞,日久正氣受損,導致虛實寒熱錯雜、陰陽失調。中醫對本病的治療強調內外兼治,重在治本,重視經絡調和。
本院采用金菊敗醬散加減治療本病,組方:金銀花、野菊花、敗醬草、兩面針、天花粉、黃芪、路路通、澤蘭、生地,該方源自五圣消毒飲化載,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止痛功效。金銀花、野菊花清熱解毒為君,敗醬草、天花粉清熱解毒排膿為臣,兩面針、路路通、澤蘭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為佐,黃芪補氣排膿、生地涼血存陰為使,防君臣之藥過于寒涼傷陰、耗損正氣,全方清熱解毒、通經止痛兼具活血化瘀排膿等功效,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中醫病因病機的立方意義,組方合理、驅邪不傷正。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敗醬草具有明顯的抗炎、抗病毒、鎮痛作用,可抑制機體致病菌活性,提高免疫功能[10]。野菊花中黃酮類化合物抗炎鎮痛活性作用明顯[11]。金銀花主要成分包括有機酸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無機元素類物質、揮發油、三萜皂類物質等,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消炎、解毒、保肝利膽的效果[12]。外治方法運用壯藥金菊消炎膏(金銀花、野菊花、兩面針、土茯苓、黃連、黃柏、黃芩、烏藥、冰片)外敷,全方依然主要是以清熱解毒藥金銀花及野菊花為君,土茯苓、黃連、黃柏、黃芩加強君藥解毒功效,為臣,兩面針、烏藥行氣止痛通絡為佐,冰片辛散走串,是穴位引經良藥。穴位選取命門、腰陽關、腎俞,穴位來自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通過TDP燈對穴位進行熱導入,疏通經絡,改善骨盆區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可以有效緩解慢性前列腺炎癥狀及骨盆疼痛癥狀。
通過內外聯合兼治的純中醫方法對60例Ⅲa前列腺炎(濕熱瘀阻證),與對照組60例(常規治療)進行對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EPS、NIH-CPSI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壯藥金黃消炎膏穴位熱導入聯合金菊敗醬散加減治療Ⅲa前列腺炎(濕熱瘀阻證)有顯著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