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航
33歲的陳美桂是一名神經內科護士,由于扎針技術一流,被患者送外號“陳一針”。其實,陳美桂還有一個更響亮的稱號——護士發明家。

2010年7月,24歲的陳美桂從武漢大學醫學院臨床護理專業畢業,進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做護士。
陳美桂不但待患者和藹可親,扎針技術更是一流,無論老人還是孩子,無論血管多么細,多么難以辨認,她都能“一針見血”?;颊邆冇H切地稱她“陳一針”。
2015年年初,陳美桂被輪換到神經內科重癥病房做護士。病人中有一些急性腦中風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吞咽困難,護士們必須通過鼻飼管才能給患者喂藥。有些固體口服藥不易溶于水,護士們要將藥物放入碾藥碗碾碎,再將粉末用溫水溶解后,通過鼻飼管喂給患者。
給患者喂過幾次藥后,陳美桂發現,這種喂藥方式不但費時費力,而且碾藥碗中可能會有藥物殘留,如果沖洗清潔達不到要求,很容易出現各種藥劑的串用,增加患者用藥的風險。能不能發明一個集碾藥、喂藥為一體的裝置呢?
經過兩個多月的探索,一個新型鼻飼注射器的設計在她腦中成型。她把構思在圖紙上呈現出來,經過反復修改,最終,一種帶有碾磨功能的固體藥物鼻飼注射器成功出爐。經臨床應用,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廣大患者和護士的一致稱贊。陳美桂為新型鼻飼注射器成功申請到了國家發明專利。
拿到國家發明專利證書,陳美桂做發明的熱情更加高漲。她開始留心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認真思考解決方法。
一天,神經內科住進一個老人。老人暴脾氣,護士剛給他扎上針,調好了輸液滴速,老人立馬就把輸液滴速調得跟流水一樣,家屬怎么勸也不聽。由于輸液滴速過快,老人心臟出現問題,搶救了一個多小時才轉危為安。
這次意外事故讓陳美桂有了新想法:“輸液滴速太快,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會讓患者心臟負荷增大,嚴重時危及生命。如果能將輸液滴速鎖定在安全滴速就好了?!彼肓撕芏噢k法:光控滴速,但許多藥物光照后會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物效果;用壓力原理,等到只剩半袋液體時,滴速會減慢,可成本太高,推廣意義不大……那段日子,陳美桂像著了魔,買菜時琢磨,吃飯時還在琢磨……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反反復復地修改。
經過10個月的反復嘗試、打磨,陳美桂設計了一個成本只有兩三角錢、可以反復利用的塑料調節器。它由4個螺旋卡扣組成,樣子像迷你的小車輪軸承,應用時,把調節器放在輸液管外面,調好滴速后,護士將其中一個卡扣收走,患者就無法再隨意調滴速了,可以達到定速的目的。
滴速鎖定調節器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一位曾留學海外的醫學老教授說,國外大型高端醫院也有同類產品,但只能嵌在輸液管里使用一次,一個就得40元。假如病人住院20天,一天用一支這樣的輸液管,就得額外多花800元。而使用陳美桂發明的滴速鎖定調節器,住院20天,額外費用僅為40元。
短短半年,陳美桂便有了兩項實用性發明,這讓她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讓她發明創造的熱情空前高漲。
在隨后兩年多的時間里,陳美桂白天上班,下班后構思方案,又相繼研發出癡呆患者識別手環、多圖形采血試管架、置留采血組合裝置等近30項發明,其中17項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還有10余項正在申請審核中。
2017年1月,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向陳美桂拋來橄欖枝,特聘她為武漢大學客座教授,為健康管理系本科生講授“護理創新與創業”課程。健康管理系副主任張青說:“雖然陳美桂只有本科學歷,但她在護理實踐和發明創新等方面成績突出,因此破格讓她擔任選修課程導師?!?/p>
陳美桂不負母校重托,她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深入淺出地講授知識,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好評。為了把課講得更得心應手,她還考上了武漢大學醫學院護理專業的研究生。由于學生們太喜歡陳美桂的課,學院已決定把原本2年的聘用合同延長了1年。
如今,陳美桂工作、讀研、授課、發明一個都不少,忙得像極速旋轉的陀螺。雖然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她覺得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愉快。
更讓陳美桂開心的是,她的4項專利,已有企業確定要投入批量生產?,F在,陳美桂最大的愿望是這些專利早日造福于病人:“申請發明專利只是一個起點,運用于實際,才能讓它們充分發揮價值。”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