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正在舉行的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中美電影節和中美電視節主辦方舉行發布會,宣布第15屆中美電影節和中美電視節將于2019年11月4日至11月30日在美國好萊塢及全美多地舉辦。著名表演藝術家陶玉玲,演員張光北、趙保樂、顏丹晨、孫茜等,以及導演高志森、楊亞洲、戴瑋、滕俊杰等出席了發布會。除200多場次影片展映活動及“金天使獎”頒獎典禮外,“雙節”期間還將舉辦影視高峰論壇、影視推介會等數十場大型研討活動。
中美電影節由美國鷹龍傳媒公司主辦,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國家電影局、美國制片人協會、美西編劇協會以及中國駐美使領館共同支持。作為首個列入美國國會年報的中美電影文化交流活動,每年有超過300家中美影視公司在“雙節”平臺上交流合作,每年展映超過500部中美優秀電影,觀影人數累計超過130萬人次。今年,中影股份、珠江電影集團、博納影業、SMG、大盛國際、北廣傳媒、香蕉影業、騰訊影業、華錄百納等數十家中國影視公司以及來自美國的迪斯尼、華納兄弟等影業集團,將攜優秀作品亮相“雙節”。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15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組委會將與中影股份聯合推出迎國慶中國電影展映活動。自今年6月至10月,將在美國城市衛視展播《地道戰》《烈火中永生》《南征北戰》《林海雪原》等21部紅色經典主題電影。
談及創辦“雙節”的初衷,中美電影節及中美電視節主席、美國鷹龍傳媒公司董事長蘇彥韜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5年前,法國、英國、波蘭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有“世界的好萊塢”之稱的洛杉磯設立了電影節,而中國卻沒有一個固定的電影節,但中美雙方的電影人都有彼此交流的需求。2004年,他發起創辦了中美電影節,2013年增設中美電視節。“剛開始,中美電影產業體量很不平衡,只有不到10部電影參加中美電影節展映,現在每年有超過500部電影參展。這一平臺也促成了美國著名導演卡梅隆在天津設立中國公司。”
“如果一個電影節背后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實體,沒有國家的文化自信來支撐,它不可能成為有影響力的電影節。”蘇彥韜表示,15年來,中國電影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中國電影產業化已初步形成,正在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中美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兩個電影票房市場,足以決定一部商業電影的成功或失敗。二者已經可以彼此平等對視,誰也別俯視誰,誰也別小瞧誰。”
對于部分在本土大受歡迎的中國電影并未得到海外市場認可的問題,蘇彥韜表示,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觀眾不可能大同,對一部電影的認可也不可能世界大同。“很難有一部電影全人類都喜歡。就算一部電影在美國、歐洲等影響力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受歡迎,也總有其他國家不喜歡。但總體來講,世界整個電影產業會趨于大同。”他認為,未來中國電影在內容上會越來越突出自己的觀點,并運用世界能聽懂的表述方式來表達。這種表述方式可能是中國因世界而自我調整,也可能是世界因中國而改變,或者是中國與世界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新的中國電影語言方式。這種新語言方式未來在世界電影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將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對于世界電影游戲規則的重新調整,也會越來越有話語權。
雖然中美經歷了激烈的貿易摩擦,但蘇彥韜認為,中美電影市場的競爭是合理競爭,不會是意識形態的競爭。“在美國有一種說法:中美關系在美國是東邊冷,西邊熱。東邊是美國的政治中心,西邊是美國的文化中心。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很火熱,很多好萊塢電影人并不認同政府的做法。而電影文化則是不同文明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