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
CAIJING MAGAZINE
3月以來,基于對流動性缺口的擔憂,市場關于降準的預期逐漸升溫,3月29日甚至一度出現了“降準”的假消息,引發市場波動,而后央行辟謠并罕見出手維權,將當前有關降準的討論推向了高潮。短期內降準概率有多大?在筆者看來,短期內貨幣政策或難以進一步寬松,降準可能性與必要性也在降低。
一是結合基本面來看,逆周期政策已稍見成效,帶動經濟有見底企穩之勢。在前期政策積極發力以及中美貿易戰緩釋的背景下,3月經濟數據出現了一些改善。展望4月,伴隨著增值稅減稅落地、基建補短板等逆周期調控政策相繼步入集中發力期,加之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形勢有望實現筑底企穩,逆周期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壓力已然降低。
二是短期通脹存在上行壓力,制約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的空間。與經濟企穩相對,當前二季度通脹壓力有所上升。目前看,價格底部疊加非洲豬瘟影響,本輪豬周期啟動無疑,豬肉價格帶動食品分項,將成為二季度通脹上升的主因,而近期原材料價格的上升也將提供助推作用。
三是短期流動性緊張局面可以通過多種公開市場操作緩解。當然,在全球貨幣政策普遍鴿派、中國經濟略有好轉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并無轉向的必要。而從貨幣市場的利率看,3月月度的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均低于去年同期,顯示流動性整體寬松。而對于二季度的集中繳稅、MLF到期等流動性壓力,除了降準,央行亦可借助OMO、MLF到期續作等進行流動性對沖,更靈活地根據短流動性變化而適時調節,但不會導致流動性過度寬松。
四是防范資產泡沫重來,對降準工具的使用也將更加謹慎。本輪穩增長中,決策層對于貨幣過度放水的警惕性超出以往,一直在修正“放水”預期。當前思路更注重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考慮到年初以來股市大幅回暖,3月房地產市場銷售數據同比也有所改善,未來實體經濟能否兌現樂觀情緒,將利好落實在企業經營數據的改善才是最重要的。
五是當前貨幣政策的主要困境并非流動性緊張,而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性的降低。自去年6月以來,去杠桿已經轉變為穩杠桿,2018年以來,央行已經先后五次降準,貨幣政策已然轉向寬松,但目前貨幣政策面臨的主要困境是如何疏通傳導機制、引導實際貸款利率下行、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數據顯示,私營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2018年以來顯著攀升,而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則在今年初大幅下滑,利潤情況得不到改善。因此,當前貨幣政策面臨的“水管銹住”的困難,并不能僅僅通過放松貨幣來解決,改善企業盈利才是關鍵。
實際上,當前貨幣政策面臨的困境是如何服務于實體經濟,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積極落實減稅降費、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簡政放權、加快推動改革開放舉措落實,才是提振企業信心、改善利潤,讓經濟重新煥發活力的要義。
溫州商學院金融學院 劉昊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陳工
“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決定因素:探求省際差異的來源”
《財政研究》2019年2期
從代際公平角度來看,地方政府具有為資本性開支債務融資的理由。但如何衡量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合理性與必然性?本文從人口、經濟、政治和體制四個方面識別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影響因素,對影響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因素進行定量分析與檢驗。
計量結果顯示:人口年齡結構對債務規模地區差異幾無影響;無論是一般預算收入,還是中央補助收入,都正向促進了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增加,尤其是中央補助收入刺激了地方政府支出,從而增加了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政治商業周期對債務規模存在一定影響,在地方政府官員任期的第三年,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加最快;財政透明度的省際差異不能解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規模的不同。
(2019年4月1日-2019年4月12日)
1 改造中國制造
2 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十字路口
3 失落的騰愛醫生
4 TMD自救計劃
5 響水爆炸背后:流動的危險因子
6 “全球化的故事還會繼續”
7 監管科技的八大發展趨勢
8 歐洲“隱形硅谷”的秘密
9 擴大市場依然是第一要務
10 誰能打破電商業寡頭壟斷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