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
每年春分這一天,很多人特別是小朋友會玩“豎蛋游戲”。他們經過多次嘗試成功將一個表面光滑、新鮮的雞蛋豎立在桌子上后興奮不已,獲得極大的滿足感。你知道嗎?這個流行全世界的“豎蛋游戲”竟然是從中國傳到國外的!
為什么春分這天雞蛋可以豎起來?人們給出的解釋是:春分這一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一樣長,受到的太陽引力平衡,這樣當地球、雞蛋和太陽排列在合適的位置時,雞蛋就能豎起來,而且只有在這一天才能豎起來。但事實并非如此,這個解釋不合理。
根據美國天文科普作家菲爾·普萊特的調查,西方世界對“豎蛋游戲”的了解源自1945年駐重慶的美國記者在《生活》雜志中對中國習俗的報道,只不過當時中國人是在立春這天玩這個游戲,而不是在春分這天。美國記者關于“立春豎雞蛋”的報道讓美國人大開眼界,紛紛效仿。關于游戲背后的科學原理,當時中國人的解釋是,立春標志著“春回大地,陽氣上升”。
后來“立春豎雞蛋”之所以變成了“春分豎雞蛋”,很可能是因為立春被中國人作為春季的開始,于是被翻譯為“the first day of spring”,可西方國家習慣把春分這天作為春季的第一天,隨著“豎蛋游戲”在全球推廣,當年的中式“立春豎雞蛋”悄悄演變成了國際化的“春分豎雞蛋”。
關于游戲原理的解釋也從立春時“春回大地,陽氣上升”變成了“引力平衡”——因為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等長。只不過這個解釋看似很科學,實則不合理。
據說流亡在美國的愛因斯坦看到美國記者關于“豎蛋游戲”的報道后大笑不已。愛因斯坦笑什么?因為他一看就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了嘛。
1947年,日本物理學家中谷宇吉郎看到“引力平衡”這種不合理的解釋后,用實驗證實了其實在任何時候人們都能把雞蛋豎起來。
人們對春分能豎起雞蛋的解釋為什么不科學?從天文學的角度說,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雖然南北半球受到等量的日照,可太陽總是在遠處,太陽對地球和我們身邊一切物體的引力總是存在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告訴我們: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我們腳下的地球相比,太陽質量雖然很大,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但距離很遠,我們根本感受不到太陽引力。所以,太陽引力與豎雞蛋這事兒沒關系,它根本不會干擾你豎雞蛋這個動作和成功率。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參考宇航員在地球軌道上的“失重”狀態。宇航員們在空間站也受到地球引力,這力比在地面受到的地球引力略小,相當于在地面受到的地球引力的90%,但地球引力這時充當了宇航員隨著空間站在軌道上繞地球運行需要的向心力,所以宇航員們感受不到地球引力,我們看到他們在空間站自由地飄來飄去,仿佛沒有重量。
同樣,我們和雞蛋都隨著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運行,太陽引力充當了我們繞太陽運行需要的向心力,所以不管太陽引力大還是小,就像宇航員感受不到地球引力一樣,我們和雞蛋都感受不到太陽引力。
我們和雞蛋能穩穩地待在地球上,只是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完全不需要考慮太陽引力。不管是你有本事站歪了還是雞蛋有本事立住了,都不是太陽引力的功勞。
對于在春分這天當中的什么時候“豎”雞蛋,民間有各種說法,有的說只能在春分到來前10分鐘豎雞蛋,有的說春分這天早上6點鐘豎起來的雞蛋可以豎立一天。相同的是,他們都認為只有在這一天可以豎立雞蛋,別的日子都不行。
假設“引力平衡”這種解釋是合理的,那么人們在秋分這天應該也能將雞蛋豎起來。也許是因為春分這天青黃不接,人們沒有事做,所以就玩“豎蛋游戲”。而到了秋分,可以吃的東西太多了,大家都忙著補秋膘去了。
其實任何時候,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嘗試幾次,你就能把雞蛋豎起來。
豎雞蛋要在比較光滑的平面上進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特別容易。菲爾·普萊特曾經在各種時間不同場合表演豎雞蛋,用實際行動粉碎了“只有在春分這天才能豎雞蛋”的謠言。他豎雞蛋的經驗是:要放松,心平氣和,手要穩,尋找雞蛋可豎立的位置。雞蛋表面不是絕對光滑的,總是有微小的凹凸之處,只要讓至少3個凸起的點接觸平面,雞蛋就能“站”起來。
菲爾·普萊特還收到過粉絲提供的一個更加令人驚奇的實驗成果——1999年10月16日,密歇根州一所中學的老師帶領學生們不僅成功把雞蛋豎立在光滑平面上,而且保持時間長達一個月,最后還是人為放倒的。
春天來了,去豎個雞蛋吧,同時別忘了謝謝牛頓,他發現了引力。你們可別作弊喲,在泥沙地上豎雞蛋什么的,太明目張膽了!
(轉自科學松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