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_郭憶靜
“貓是唯一能馴化人類的動物。”
沒有人可以確定第一只貓是在什么時候進入人類的生活中,但“鏟屎官”這個職業有可能是最先誕生在古老的埃及大陸。從一些考古研究可以發現,養貓最初部分原因是為了對付金字塔和建筑物內的鼠害,在長時間的合作關系中,古埃及人對貓產生了非同尋常的情感,貓死去后會被做成木乃伊,養貓的人也會將眉毛剃光,以表悼念。他們還將貓捧上神壇,奉為神靈拿來崇拜,古埃及神話中有一位貓首人身的貝斯特女神。
古時候,耕田種地是最重要的謀生手段,人們發現辛苦種出的糧食被田鼠糟蹋時,內心勢必是崩潰的,直到野貓登堂入室,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到了先秦時代,人們把貓和虎作為神供起來,從此,貓咪們翻身成了主人,養貓護田什么的就隨緣吧,擼貓才是正經事。
腓尼基人把埃及黑貓偷運到地中海地區販賣,這些貓與歐洲野貓雜交的黑貓更是大受歡迎。以至于到了羅馬時期,士兵的袖章和軍服上繡著黑貓圖案,被當作自由的象征。從此,貓在歐洲繁衍開來。
中世紀,基督世界認為“貓是魔鬼的寵物,是所有女巫的偶像”,歐洲各地開始屠貓,甚至形成節日的儀式。法國的火炬節,用火燒貓成了一個固定的節日,為的是從基督教社區中驅逐惡魔。這個時期的歐洲藝術作品中,貓也常常以反派出現。形形色色的民間虐貓行為以及藝術作品對貓的諷刺一直在歐洲持續,深深影響到18世紀。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貓成為塑造家庭氛圍的象征。它的野性被淡化,溫柔友愛的一面被突出。貓被描繪成溫柔可愛的家庭精靈或端莊有序的家庭主婦,它常常和小女孩玩在一起。19世紀初的巴黎,有只養尊處優的貓是主人身份、地位和情趣的象征。巴黎政府甚至制定了稅法對飼養寵物進行管理,而重稅讓寵物進一步起到了劃分階層的作用。
宋朝真是一個浪漫的朝代,民間對于物質享樂的追求可謂花樣百出。眾多名貓出現于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們的家庭中,成為供人賞玩的寵物。貓的身份也完成了華麗的轉變,貓與蝴蝶一起出現,嬉戲,寓意“耄耋”,以這種吉利的諧音來表達人們求得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景。
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貓有時是忠良勇士的模樣,有時是奸佞小人的代指,又或者是狐媚女人的化身,豐富的形象鮮活地存在古今流傳的文化載體中。古人還絞盡腦汁給自家的貓取最別致的雅號,光是黑白相間的就有幾種叫法,據說全身黑色,肚腿蹄爪都是白的,叫“烏云蓋雪”;四個爪子白的黑貓,叫“踏雪尋梅”;白尾黑貓叫“墨里藏針”。
除了事事以家里貓大爺心情為第一考量,愛貓的文人們還編了專業書籍。咸豐三年,黃漢寫了一本《貓苑》,廣搜博采了歷史有關貓的典故、詩文及傳說等,還包含之前已失傳的《相貓經》。這部書從文化、民俗等角度論述了貓的特點、功用以及貓在歷朝歷代的大致生活境況并佐以各種軼聞典故,生動地展示了貓與人的關系。
明代宮廷專門設有“貓兒房”飼養御貓,明世宗、明熹宗等皇帝更是嗜貓成癖。宋朝眾多文人墨客個個躋身貓奴行列,陸游首當其沖,留下了無數描述貓生活狀態的詩詞。對于文人而言,貓還有“護書”的功用,因此被附加了一些“雅”的成分。宋朝出現了一批以“乞貓”為主題的詩,當時這個討小貓的風氣已經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間。
貓的形象變遷和女性的社會地位密切相關。20世紀初開始,主人和貓睡在一張床上變得尋常起來。從那時起,可以看到很多小主人或者女主人和貓在床上嬉戲的作品。貓雖然較晚被家庭接納,但在搶占人類的床上,它卻比狗領先了一步。貓身上怪誕品質得到了文人和藝術家的欣賞,印象派畫家和作家是貓最重要的推手。男性藝術家多有在女人和貓的題材中傳遞性暗示的傾向,男性借貓說事,難免透著他們的自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