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
時隔近6個月,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努爾·白克力的問題有了最新進展。
3月1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察委網(wǎng)站掛出消息,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努爾·白克力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從去年9月21日白克力被調查的消息公開,到這次被正式雙開的處分,這178天的時間里,白克力“對抗組織審查,在組織談話時不如實說明問題”,但還是被揭了老底:貪婪腐化,大搞家族式腐敗,以權謀私,生活奢靡,貪圖享樂,道德敗壞,搞權色交易……
人們曾對這位少數(shù)民族局長寄予厚望。然而,從少年天才到“封疆大吏”,再到國家能源局局長,白克力的人生軌跡和仕途在不經(jīng)意間就發(fā)生了蛻變和轉折。
少年天才走上仕途
翻看白克力的履歷,不難發(fā)現(xiàn),他和眾多草根官員背景相似,也曾是一枚“天才少年”。
1961年,白克力出生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樂市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當時恰逢中國剛剛經(jīng)歷3年自然災害,全家靠父親一人支撐,生活艱難。作為長子,他從小就幫助父親維持生計,早早體味到父輩的不易。
熟悉白克力少年時代的人回憶說,當時的白克力發(fā)奮求學,1977年的高中招生,他以全鄉(xiāng)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不過,他僅僅讀了1年高中,便在老師的鼓勵下報名參加高考。
放榜那天,他得到了一個喜憂參半的結果:他的成績超過錄取分數(shù)線100多分,但新疆大學捷足先登,把他“搶”到門下。雖頗感沮喪,白克力還是如約踏進了新疆大學的校門。
同活躍于當今政壇的一些“60后”高官一樣,白克力在大學里讀的也是人文社會科學:政治理論專業(yè)。而且,漢語流利的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5年制的維吾爾語班。
1986年,當中央黨校到新疆招考研究生時,白克力獲得學校推薦名額,并在考試后成為3名錄取者中唯一一個維吾爾族人。
畢業(yè)后,白克力相繼出任新疆大學團委書記、校黨委宣傳部部長。
1993年9月,是白克力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離開新疆大學,前往喀什任職。他的仕途從此正式開始了。
1998年3月,36歲的白克力正式履任烏魯木齊市長之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會和首府城市市長。
據(jù)一位媒體人士回憶:“這個維吾爾族市長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敏捷干練。當時烏魯木齊大氣污染嚴重,市民多有微辭。白克力主政的兩年中,致力于綠化荒山,治理污染產業(yè)和汽車尾氣,市民叫他‘環(huán)保市長。”
2008年1月22日,白克力當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主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白克力無論是在喀什,還是在烏魯木齊,每個崗位上都政績斐然,早早就進入中央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的視野。”2014年12月,白克力出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當時的能源局在經(jīng)歷幾次高官落馬之后,儼然已經(jīng)站在風口浪尖,成為腐敗重災區(qū),媒體當時的報道說他要同時面臨能源改革和反腐大考。
可惜,白克力未能經(jīng)受住這場考驗。
倒在“腐敗重災區(qū)”
2018年9月19日,白克力結束有關工作會議從莫斯科乘機返回北京。當航班抵達北京首都機場后,白克力旋即被有關部門帶走。
2天后的早上8點,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確認白克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
2018年10月12日,白克力被正式免除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職務。
直到上個周末的雙開通知中,白克力的違紀違法行為昭然若揭。
3月16日的通報中稱,經(jīng)調查,努爾·白克力對抗組織審查,在組織談話時不如實說明問題。
貪婪腐化,大搞家族式腐敗,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他人在職務提拔、工作調動、企業(yè)經(jīng)營、礦產資源開發(fā)等方面提供幫助,直接或通過其親屬非法收受他人巨額財物。
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長期要求他人無償為其家人提供高級轎車、專用司機等服務,頂風違紀,多次違規(guī)接受高檔宴請,收受巨額禮品、禮金。
生活奢靡,貪圖享樂,道德敗壞,搞權色交易。
同時,努爾·白克力理想信念喪失,毫無“四個意識”,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生活紀律,構成職務違法并涉嫌受賄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毫無顧忌、不知敬畏,性質極其惡劣,后果特別嚴重,應予嚴肅處理。
白克力上任能源局局長是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帶著對新年的期冀,人們曾對他的上任充滿期待。
當時有媒體寫道:“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形勢表明,國家能源局已經(jīng)成為腐敗重災區(qū)。努爾·白克力如何整肅能源領域隊伍、重震能源領域的官場生態(tài)?”
今日看來,努爾·白克力再次讓人失望了……他也成為國家能源局自2008年成立以來,歷任5名局長中,第二個落馬并被雙開的局長。上一個,是劉鐵男。
(摘自《環(huán)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