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琪?方楚瑜
摘要:博物館文創產品既具經濟效益,同時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地區文化特色的弘揚作出巨大貢獻。哈爾濱市內多所博物館擁有高質量、高數量的文物資源,具有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潛力。本文通過對哈爾濱市內多家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目前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現狀,并結合國內外多所博物館文創發展成功案例,有針對性地提出哈爾濱市內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總結具有地區特色的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對策。
關鍵詞:哈爾濱;文創產品;博物館
傳統的中國博物館主要以收藏、研究、教育這三大功能為主。隨著民眾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文化傳播的載體和渠道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博物館文創產品在博物館的運營中越來越重要。文創產品的設計到營銷,既體現了一所博物館的資源整合實力,也展現了博物館的運營實力。目前,國內成功的文創產品開發案例以臺北故宮、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等少部分博物院為主,其中北京故宮所開發的文創產品不僅受到大眾喜愛,形成了固定的粉絲群體,并成功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同時文創產品的銷售也給北京故宮帶來不可小覷的利潤,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并學習的。本文通過對哈爾濱市內多所博物館走訪調研,發現文創產品的開發存在問題,并提出建議。
一、研究背景
2016年作為中國文化產業轉折性的一年,亦是中國博物館發展的重要一年。亦是從16年起,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才真正顯示蓬勃發展的態勢。
放眼國外,歐美國家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已相當成熟,并以形成一個體系。歐美系博物館其功能與國內博物館是有較大差別的,與我國強調收藏研究更勝于教育所不同,歐美系博物館,把教育國民放在首位,但更強調的是提供娛樂、充實人生這種個人體驗上,即“Educate”,“Entertain”,“Enrich”“3E”原則。而博物館文創產品在增強個人對博物館參觀體驗上起到了重要功用。從國外相關機構給予的數據可得知,美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所得的利潤占有博物館全年總收入的相當份額。
總體上看,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速度是較緩于歐美國家。目前我國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熱銷給其博物館本身帶來巨大效應和社會關注度,越來越多國內博物館開始重視文創產品的開發。近年來,多家文化文物單位依托其館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博物館通過其出色的文創產品,成功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走進博物館去了解文創產品原型的興趣,從而實現既提高了博物館的社會效益,也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使文物“活起來”,從而使文物走到人們生活中去,實現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7)”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文化產業較為發達地區仍集中在北上廣深以及東部沿海地區,該分布狀態與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狀況相類似。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鼓勵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這不僅是為了使文化文物單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更是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水平和滿足精神文化需求。
根據調研,哈爾濱市內多家博物館都擁有豐富的館藏文化資源,而又極富文化上的獨特性。黑龍江省博物館、黑龍江省民俗博物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黑龍江省藝術博物館為例,其優秀的館藏文化資源以及民俗文化資源使其具有文創產品開發的潛力。如黑龍江省博物館,作為黑龍江地區最早最大的文物事業機構,其藏品約11萬余件,涵蓋各個品類。其優秀藏品金代銅坐龍,明代朵顏衛左千戶所百戶印,《蠶織圖》,《瑤池醉歸圖》,《西域輿圖》以及鄧散木、潘天壽的巨作等都為該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的優秀藍本。而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其背后所代表的歷史意義,亦能將其“附于”文創產品中,創造出色、而具有深意的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館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上所取得的成功,這種成功是可以借鑒用于哈爾濱市內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的。
二、開發現狀及問題
為了保證對哈爾濱市內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現狀的研究具有普遍性,根據博物館的分類原則,對該地區各類博物館選取一至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進行參觀調查。
作為綜合類博物館的代表,黑龍江省博物館是哈爾濱市內文創產品開發種類最多、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該博物館具有單獨分隔出的文創商店,但其內銷售的商品大多為昂貴的藝術品,文創產品較少,多為體現歷史民俗方面的服飾類用品,且缺乏自身特色和實用性,低端產品制作工藝較差。商店內人流量低,可見銷售情況并不樂觀。同時關注到最近黑龍江省博物館對文化創意產品逐漸重視,在2017年曾舉辦黑龍江省博物館“創意龍博 精彩無限”文創大賽,并將獲獎產品單獨開辟展廳進行展出。
對于社會歷史類博物館,主要調查了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與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這類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較少,只有類似于筆記本、書簽、書架的幾個樣品,整體產品種類單一、形式粗放。而作為文化藝術類博物館的代表黑龍江省藝術博物館以及作為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則基本不見文創產品。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知道哈爾濱市內的博物館的文創產業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大多數博物館的仍保持傳統機制運行,整體規劃注重布展效果,而對于處于重要宣傳擔當位置的文創產品開發保持低關注、低投入的態度,對比全國其他地區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處于滯后狀態,總體問題分析如下:
(1)開發模式單一,缺乏專業性設計人才。目前國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有四種模式,而哈爾濱市內博物館以選購貼牌和自主開發為主,且大部分博物館并沒有自己的團隊,缺乏市場開發的專業性人次,設計人員對于博物館的認識層次較低,導致開發的效率慢,創意不足,設計缺乏系統性等諸多問題。
(2)檔次分布不均,缺少底端產品的設計。以黑龍江省博物館為例,過度追求高檔次產品,文創產品設計大賽中獲獎的多數為實用性不高而審美價值高的藝術品。低端產品則整體制作工藝差,而針對文創產品的銷售價格做了詳細的調查問卷,其中大多數受調查者接受50-100元之間的文創產品,即低端產品的市場需求更高。
(3)脫離流行趨勢,缺乏適時更新的能力。哈爾濱市內博物館文創產品多為公眾心中大多數的傳統文創產品,比如將展品照片直接印在各種物品上進行售賣,或者是有民族特色的編織品,沒有對文物形象進行二次創作而是直接運用,使青年人對待此類文創產品購買欲降低。同時,文創產品不會根據季節、節日進行特色創新,缺乏與時俱進的能力。
(4)產品形式單一,缺少博物館自身特色。產品設計的同質化嚴重,過于借鑒成功案例,對其進行簡單的移植嫁接,忽視了案例的適應性,缺乏對博物館自身特色的發掘,使產品缺少競爭力。
(5)資金投入較低,缺少政府的政策扶持。由于哈爾濱市內博物館的文創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大多數博物館對于文創產品的開發積極性不高,資金投入也相對較低,相關政策也沒有建立。這使文創產業發展陷入僵局。
三、發展對策
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多渠道共同開發文創產品,積極聯系外包開發,增加與其他文化產業的關聯性。同時可與高校聯合,引進市場研發方面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文創產品研發的專業性人才。加強與制作商的聯系與溝通,使制作商深入了解文創產品背后的文化內含,做出有自身地域民族特色文創產品。
(2)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市場需求,明確產品市場定位。在開發高端具有觀賞性的文創產品同時,也應注重低端產品的開發,增強其美觀性和實用性。吸取成功案例的創意出發點,再結合本館的自身特色,做出符合參觀者心理價位、高性價比的文創產品。
(3)拓寬現有開發思維,關注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并將其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當中,對產品進行適時更新。如在各大節日推出限定產品,在對文物形象設計中加入動畫因素等,吸引青年人購買。
(4)開拓銷售渠道,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博物館內的文創產品商店以外利用新媒體渠道對產品進行銷售,比如成立網店,或開設公眾號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進行宣傳銷售等,同時也可以針對網上留言評價對文創產品進行完善。
(5)加大宣傳力度,對文創產品進行多方面宣傳。積極與其他產業與社會機構進行合作,開發聯動產品,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進而促進文創產品的銷售,在提高產品知名度的同時,造博物館文創產品品牌,吸引資金投入。
四、結語
如今,博物館文創產品在新時期博物館內已經有了新的文化意義和地位。廣大民眾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也期待博物館文創產品商店內的文創產品。優秀、獨具匠心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能為哈爾濱市內博物館帶動相關效益,同時也能作為旅游紀念品,體現哈爾濱市的文化與經濟價值,從而發揮其不可預計的市場潛力,推動哈爾濱旅游業發展。如何盡快建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形成針對文創產品的設計制造、加工制作的上游企業,使文創產品在文化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這是文物單位工作者所需要思考與努力的問題。同時也應意識到,哈爾濱博物館文創事業不能只是文化文物單位的單方面努力,更加需要社會各方面人才對其進行創新,才能開發出真正精美、實用、接地氣的優秀文化創意精品。黑龍江省的優秀歷史文化資源不僅存在博物館陳列廳里,更要“活起來”,走到人們生活中去,與人們生活實際結合。
參考文獻:
[1]熊雯.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幾點思考[J].科技咨詢,2016(8):73-74.
[2]趙曉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點滴思考——以黑龍江省博物館為例[J].現代國企研究,2018(20):183.
[3]邱玲菁,朱麗梅,顏丹.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對策——以江西省博物館為例[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10):108-112.
[4]王京琴.試論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J].博物館研究,2018(4):64-67.
[5]馬晶晶.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與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呂梁學院院報,2015(4):59-63
[6]金青梅,張鑫.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42-46.
[7]杭侃.讓文物活起來的一些思考[N].中國文物報,2019-3-6(4).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02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