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筆者原創舞蹈作品《我想抱抱你》為分析對象,從主題選擇、動作編排兩個方面分析了該舞蹈的創作過程。在主題選擇上,《我想抱抱你》選擇了現實題材的主題,反映了“低頭族”這一社會現象,使作品有現實意義。在動作編排上,《我想抱抱你》不僅做到了舞蹈動作的形式再現,同時也通過主題動作的提煉將人物形象塑造的十分飽滿。通過對作品《我想抱抱你》創作過程的理論分析,可發現編創中的不足之處,有利于提高編創能力。
關鍵詞:我想抱抱你;形象塑造;主題動作
1 從內容方面分析《我想抱抱你》創作過程
1.1“‘低頭族忽視身邊人”的主題選擇
“主題是舞蹈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對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意蘊和中心思想,又叫做主題思想。主題一經形成,它在整個創作中便居于主導地位,并貫穿于作品始終。”[1]
我認為沒有觀察就沒有藝術,觀察是舞蹈創作的起點。這個作品最初的靈感就是源于我對生活的觀察,我發現當下大部分的人不論是在吃飯、等車還是休息時都會投入到一種狀態當中——低頭專心致志的把玩手中的手機,手機似乎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在觀察中,我還發現到了一個普遍現象——大部分人在沉浸于手機的世界中時,都會下意識的忽視掉身邊的一切事物,仿佛手機成為了生活的全部。最終,這些觀察結果使我確立了這個舞蹈的主題:在創編中,我選取了一對夫妻的人物形象去塑造整個故事。妻子是一個沉迷于手機無法自拔的標準低頭族,她似乎將生活中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手機中。深愛著妻子的丈夫對此無奈之極,他無數次的去擁抱自己的愛人,渴望能夠得到對方的注意與關愛,換來的卻是愛人數次的冷漠與厭煩。手機逐漸成為了兩個人之間最大的阻礙。隨著矛盾不斷的激化,二人間那永低不抬的頭和沒有底線的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2“低頭族”妻子人物形象的塑造
“舞蹈具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可以說形象性是一切藝術的本質特征,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但是又并非凡是形象就可以稱之為藝術。藝術作品中的形象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
我認為在編創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度直接的決定了主題表現的清晰度。所以我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到了兩個方法去塑造“低頭族”妻子這一人物形象。一、對于人物體態的把握:觀察生活中的“低頭族”,在觀察中找到他們在玩手機時體態上的共性——頭部前傾下垂,后背微駝,肩部微聳。這些體態特征在經過藝術化的加工后都被我運用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二、對人物形象心理狀態的剖析:探尋人物潛在的動機——手機已經是妻子生活的全部,所以她絕不可能離開手機絲毫,也始終無法將注意力從手機中轉移;感受人物最細致的情緒變化——沉迷于手機世界中無法自拔的精神狀態使她忽視了近在身邊的丈夫,由于丈夫接二連三的擁抱干擾到了她,所以她對丈夫的情緒出現的轉變,由最開始的冷漠逐漸變為厭煩,最后轉為憤怒。
在運用這兩個方法去塑造人物后,我覺得“低頭族”妻子這個人物形象不論是在外型上還是內心層次中都更加清晰、飽滿了。
2 從形式方面分析《我想抱抱你》創作過程
2.1 主題動作
“主題動作是指一個舞蹈或一個舞蹈形象的核心動作,它是為突出舞蹈主題思想和塑造典型舞蹈形象服務的。”[1]“主題動作的產生需要編導深入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會來發現。”[2]因此,它的產生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基礎,但它也不是對生活現見象的直接模擬。主題動作要具備生動性、可動性。主題動作的產生、變化、發展是支撐舞蹈視覺感受的主體,準確的主題動作能直接的表達舞蹈作品的主題思想。
2.1.1 限制性主題動作的運用
“動作是舞蹈本體創作的起始與終止,它占有著舞蹈編導的大量思考空間。”[3]舞蹈中妻子這一人物形象的定位是“低頭族”,所以在動作語言的編排中我需要尋找到一個能夠清晰傳達人物特性的方法。在數次的嘗試中,我最終選定了雙手手心向內交叉重疊這個極為特定的動作語言來表現“手機”的存在,并且在整個舞蹈中都將人物的視線鎖定在兩個手心之間,以此來表現“低頭族”的人物形象。雖然這動作語言極具限制性,但我認為它是整個舞蹈的形式表現,它的出現不應只是一晃而過,或是短暫重復。所以在編排中我不僅只是將它作為主題動作,更是將它貫穿于了整個舞蹈的始終。我發現在特定的動作限制中去編排舞蹈,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產生新的思維模式。
2.1.2“重復就是力量”的動作情感傳達
舞蹈中丈夫這一人物的定位是一個滿心深愛自己妻子的形象,他的內心情感在十分飽滿的同時還極具層次化。在編排的過程中,我尋找了很多能夠體現愛意的動作語言,最終還是選取了“擁抱”這個動作語言作為主題動作,因為我認為它是一個能夠很好的傳達出人物情感的外在形式,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可舞性。
在整個舞蹈中,“擁抱”這個主題動作重復了很多次,但每一次的重復都不是毫無意義的隨意安排,而是結合了丈夫的整個心理活動:舞蹈開始丈夫通過輕輕的擁抱傳達對妻子的愛意;而后他一次次的加大了擁抱的力度去表達他內心對于妻子只關注手機而忽視他的不滿;最后無力的擁抱則表現出了他的無奈和對妻子越來越沒有底線的愛。主題動作的重復不僅能夠使丈夫的內心情感層層疊進,還能夠使妻子與丈夫的狀態形成強烈的對比,以此明確的突出主題。
2.2 對于服裝的選擇
我認為雙人舞較群舞而言不善于去營造環境氛圍,所以在編創中我選擇了依靠服裝去營造整個舞蹈的環境氛圍。因為我所選擇的題材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現象的反應,所以我認為整個舞蹈的環境氛圍應該是具有生活氣息的,于是我選擇了一對家居服作為這個舞蹈的服裝,在服裝的輔助下營造出夫妻間的家庭氛圍。
3 總結
我認為在實踐編創中對于理論的學習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對理論的探索與理解中,我能夠更清楚的知道在編創中形式的重要性,并且合理的分配形式與內容的比重。
在對作品《我想抱抱你》創作過程的分析與整理中,我也發現了編導對于其自身創作過程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性。我認為在這篇分析中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我可以在記錄的過程中跳出編創者的角度,站在研究的角度去更加客觀的分析我的創編手法,進而發現不成熟的部分繼續加以磨練。
參考文獻:
[1]隆蔭培.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4-1.
[2]張宏清.主題動作在舞蹈創作中的重要性[A].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6,33(04).
[3]謝飛.舞蹈動作開發與編舞技法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4.
作者簡介:張馨月(1997.5.1)女,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