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前些天去逛超市,在收銀臺碰到有趣一幕。正在收銀臺結賬的是一位30歲左右的男子,排在第二位的是兩位20出頭的女孩,兩位女孩聊天的聲音很大,內容基本上是在互相調侃,讓對方一定找個有錢人嫁了,自己作為閨蜜可以跟著沾光。
她倆正說時,前面那男子拿出信用卡付款,恰巧這個收銀臺的刷卡機死機了。收銀員用手臺呼叫負責人過來檢查刷卡機,大家只好在后面等。兩位女孩中,有一位不耐煩,對前面的男子說:“你可以掃一下微信或支付寶付款啊。”男子神色有些窘迫,說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寶里都沒有存錢,綁定的卡里也沒有錢。
那女孩說:“那你可以用花唄啊,現在用花唄付款還可以領優惠紅包。這樣,只要你先用支付寶掃我的二維碼,再支付的時候就可以得幾塊錢紅包,我也能領到幾塊錢紅包。”說著,她在自己手機里翻出二維碼遞過去。
男子略顯為難,搖頭。那女孩看他似乎聽不懂,“切”了一聲,輕蔑地收回手機。這時,收銀臺負責人過來了,調整好刷卡機。男子付款離開。輪到她們倆,那女孩仍不滿,和閨蜜說:“你說剛才那男的,看著歲數也不大啊,怎么這么土,連花唄都不會用,給他紅包都不會領,這都什么年代了,還拿個破信用卡出來。”
她身邊的閨蜜之前一直沒說話,此時正盯著男子遠去的背影,喃喃地說:“看來,我是不能指望你將來嫁有錢人了——有錢人在你面前,你都不認識。”
怎么?閨蜜反問她:“你看見剛才那男的用的是什么卡嗎?”
不是信用卡嗎?閨蜜無奈地點頭,說:“是信用卡,可那不是一張普通信用卡,而是XX銀行發行的限量版,無限額度,現金資產超過1000萬的人,才有可能有這種卡。”
女孩大驚,問你怎么知道。閨蜜嘆口氣,說:“我以前看過這卡的照片,今天第一次見到真的,你沒注意到嗎,那張卡上鑲著鉆石呢……”
這次巧遇影射著一個關于時尚的話題——如今,隨著互聯網消費信貸開始向線下延伸,用手機支付也可像用信用卡那樣先消費后還款,很多人都以出門不帶錢包為時尚,認為信用卡、現金都是老一套的付款方式。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信用卡仍是消費的主流支付方式,即便在我國最發達的地區香港,人們仍然堅持使用現金。
從時尚的角度看,是否使用信用卡,用什么樣的信用卡,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和品位。這是因為,像花唄、京東白條、趣分期、任性付這些具有貸款消費功能的移動支付方式,普遍門檻較低,沒有任何經濟實力的人都可以申請使用。而信用卡則具有一定的申請門檻,銀行需要考察你的資產情況、收入狀況、消費水平后才能發放。
信用卡自誕生以來就和持有人的身份息息相關。世界排名前5的頂級信用卡,如美國運通百夫長卡(又稱黑卡)、摩根大通銀行發行的鈀金卡(鈀金材質、激光雕刻)、迪拜第一皇家信用卡、Stratus獎勵維薩卡、顧姿世界絲卡,這些信用卡不僅僅提供無限制的信貸額度,更提供全方位的高端服務。
除了這些離老百姓過于遙遠的頂級信用卡之外,國內外發行的普通信用也是分了級別的,限量版、鉆石白金卡、金卡直到普卡。像上文所說的卡上鑲嵌鉆石只是一個特例,更多的卡片則是依靠顏色和圖案來區別,表明其提供的不同等級的服務,而這種增值服務是目前移動端消費貸款不具備的。因此,至少在目前階段,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用移動端消費貸款的方式才是時尚,也不要覺得它在短期內會取代信用卡。實際上,在你和朋友外出消費時,你用哪種方式支付,你拿出的是一張什么級別的信用卡,在時尚人士的眼中,你的消費水平、身份、品位都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