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祥?余丹
摘要:當下,在基層農村地區,農民群眾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等宗教類活動又開始頻發和興盛起來,封建思想中的消極迷信文化仍然殘留在基層農村地區,根深蒂固。農民群眾將生活的注意力轉移到參與迷信活動上面,逐漸遠離了黨組織,黨在基層農村群眾的權威性大為降低;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建設空白化和農民的生活壓力驟然加大有關;基層農村地區存在的宗教組織所產生的影響力日益增加,這是對穩定農村生活秩序的一大挑戰,研究基層農村農民群眾從事迷信活動的行為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迷信活動;農民群眾;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引言
近年來,在我國基層農村地區封建迷信思想逐漸蔓延開來,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加入了求神拜佛、燒香祈福的活動中來。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鄉鎮和農村家庭里,幾乎每個農民家庭都供奉了數不勝數的道教神仙和佛教菩薩佛祖。他們參與各類宗教性活動,將和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神靈身上。基層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將生活的注意力放在了迷信宗教上面,不利于基層農村的秩序穩定,消極的封建迷信思想使人懶惰失去勞動的意愿,阻礙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這使得黨和政府在農村的權威性大為降低,群眾與黨和政府出現了精神上的隔離。這個問題十分的嚴重。
一、基層農村地區迷信活動的現狀
在基層農村地區,做熱鬧的集會不是基層農村選舉,而是大型的廟會。每逢廟會來臨之際,各地的寺廟道觀總是人滿為患,大量的農民群眾帶著香燭、金元寶和零錢硬幣等物事來到寺廟道館包括關帝廟、孔廟和歷史著名人物的祠堂觀所,凡是有神仙的就磕頭燒香,凡是有古人遺跡的也吊唁追思,農民群眾的信仰活動不僅僅局限于佛道等宗教場所,凡是讓農民群眾覺得有神靈駐宿的地方最好都要拜一拜,求得內心的安寧。
以筆者生活的河南省黃河灘區生活圈為例子來說,農村最熱鬧的地方無謂是兩類,一個是帶有賭博性質的麻將館、棋牌室;農閑時間,留守在家的老年人、農村婦女同志大多是走家串戶的呼喊人來家里打麻將,青壯勞力從外地務工回來之后,也通常是進行棋牌類的賭博。另一個是寺廟、道館和教堂,包括孔子廟等歷史名人的廟宇、閣樓、祠堂亭館等。農民群眾大多是通過這種群體式的娛樂得到精神層次的娛樂。
二、分析農民群眾從事迷信活動的原因
存在于河南省豫北地區黃河灘區生活圈中的基層農民信仰迷信宗教的這類活動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全國范圍內的基層農村地區。它的存在和產生的歷史背景耐人尋味和值得研究的。通過多河南省豫北地區黃河灘區的基層農村走訪調查,分析研究的素材和資料,筆者總結出一些導致農村地區農民迷信宗教的研究資料。
(一)封建迷信思想參與在農村根深蒂固
我國的封建社會存在時間長達兩千年之久,其中積淀了難以計數的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古代的封建思想有許多消極的因素并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相對閉塞的農村社會中沉淀下來。比如重男輕女思想、迷信鬼怪、信奉風水、敬畏神靈等消極的、落后于時代的東西仍舊存活下來并支配者基層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和行為。在基層農村地區,人們的日?;顒油ǔ6紟в幸环N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二)農村經濟落后,農民精神無處寄托
在廣大的基層農村地區,大多數農民群眾的活動空間局限于自己的家庭院落、鄰居家的院落和自己的田園土地。每逢農忙季節,家家忙于農業勞作,無暇休閑娛樂;同時農閑時節,農民群眾缺少足夠的文化休閑設施。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農民受教育程度的逐漸提高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基層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對文化休閑娛樂產生了更多的需求。然而由于基層新農村建設進程緩慢,大多數農村并未建設公共文化休閑場所和設施,所以農民群眾大多沉迷于賭博類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中去,寄托精神。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民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基層農村地區,從事專業的農業勞動已經不能滿足農民家庭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從20世紀的八十年開始,大量年輕的農民成群式的外出打工,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幾乎全都離開家鄉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是帶有鮮明老弱病殘色彩的弱勢群體。他們在農村生活,從事辛苦的農業種植,而且收入低微;同時親人都遠赴他鄉,相思之情等都使得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有重大的缺失。
國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的基本醫療條件較差和農民的衛生習慣部分較為落后,使得農民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成為了基層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的老大難;農村地區適齡男性青年的高額的結婚成本也是在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的孩子的教育支出也在不斷增加;。人在接近絕望和無助時往往會求助于神靈的力量,于是基層農村地區的農民青年長的信仰封建迷信活動的增加就不言而喻了。
(三)基層農村地區宗教組織發展迅速
基層農村地區的封建迷信活動逐漸增多,不僅歸因于農村建設和農民群眾,基層農村地區的封建迷信活動組織和團體也有重大的“貢獻”?;鶎愚r村地區從事組織迷信活動而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愈演愈烈。這些非法性組織打著宗教的旗幟,在各種宗教場所和公開場合或者其他便于他們開展詐騙農民群眾的場合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讓農民群眾對其產生信任和依賴。同時,一些合法性格宗教組織也趁機發展信徒,拉攏農民群眾。這兩類現象絕非好事,他們的行為既傷害了農民群眾群眾的情感,又竊取了他們來之不易的財富。同時,一些基層農村地區的合法性宗教組織也在發力拉攏農民群眾信仰他們的信仰。我國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基層組織在實際生活中善于打感情牌,通過直接的溫暖,讓農民群眾感受到特有的關懷。通過送關懷、送溫暖、拉人進群等多種方式,讓農民群眾的精神領域填補了空缺。所以基層農村地區的宗教組織發展的也很迅速。
三、解決農民群眾迷信落后思想的對策
廣大基層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投入到封建迷信活動中去,是不利于基層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的,是影響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執行。關注基層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的信仰問題是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基層農村地區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前沿陣地和堡壘,黨和政府要牢牢抓緊這一工作。筆者經過深入的調研,總結出幾項解決對策。
(一)引領農民群眾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
存在廣大基層農村地區的宗教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動是嚴重破壞基層農村的政治生態的,封建迷信活動的蔓延會大大降低大和政府在農民群眾心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要培養堅持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自覺抵制封建迷信活動,自覺遠離宗教場所,主動投入到黨的懷抱中。
相較于封建迷信思想,培養農民群眾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基層農村地區,要積極的引導農民自覺遠離封建迷信或,自覺抵制封建消極思想,通過展開多樣化的宣傳教育工作,讓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基層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的信仰,用科學的社會主義信仰代替陳舊、落后于時代的、迷信的、墮落的消極思想。這樣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為了更好地減少農群眾的生活壓力。黨和政府要想方設法提升基層農村地區的農民收入,要盡可能較少農民群眾的支出。國家要提高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推進進程,讓國家資源更多地向老齡化人口傾斜;在教育支出上面,要重視農村地區教育的投入,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傾斜和投入,讓更多的農民孩子花更少的錢,上更好地學校;改革醫療衛生制度,加大基層農村地區的醫療設施建設,要讓農村留得住醫生,還留得住好醫生,要讓農民群眾看得起??;同時,通過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提供農民各項優惠政策,讓農民可以開源節流。
時代的發展和基層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農民群眾的精神消費需求逐漸旺盛起來。黨和政府要全力滿足基層農地區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黨和政府應該投入專項基金,在基層農村地區大力建設圖書館、閱覽室、休閑廣場、籃球場、操場等文化休閑與體育運動場所。同時要發動廣大基層農村干部,調動農村干部的積極性,大力建設具有新時代風貌的農村精神文化。建設公共文化廣場,可以釋放農民群眾的精神積極性,可以很好地是農民群眾遠離不良文化、遠離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優秀的品行風尚。
(三)依法管理宗教活動,加強基層黨組織領導
基層農村地區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堡壘,黨和政府要重視基層農村地區的意識形態工作。不要讓宗教鉆了黨和政府的空子。在基層農村地區,要嚴格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嚴格地打擊從事非法性的、煽動性的、以詐取農民群眾經濟利益的非法行為,要讓基層農村地區的精神土壤潔凈化,不留一點污濁。當前,在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下,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這個階段的人們思想層面的變化和沖突是必不可免的。但是,黨和政府要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要將意識形態工作放在首位,對于基層農村地區的宗教工作更要抓緊和落實黨中央的政策。讓基層農村地區的宗教活動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安全有序的平穩開展。針對基層農村地區的非法性迷信活動組織要采取全天候、無死角的嚴打。要知道,宗教問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特殊性。加強基層農村地區的黨組織建設,在農村地區開展讓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富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特色的活動,將農民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的旗幟之下。
四、結論
解決基層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信仰缺失問題,關鍵在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靠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指引。黨和政府要通過多途徑、多方法把基層農村的農民群眾團結在黨的旗幟下,要引導農民群眾自覺遠離宗教迷信思想活動,嚴格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并嚴厲打擊非法性封建迷信組織,維護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要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很好地宣傳到廣大基層農村地區,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基層農民群眾心中,要在廣大基層農村地區營造優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要讓馬克思主義在廣大基層農村扎下根來。
參考文獻:
[1]河北省秦皇島市政研會課題組.關于當前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的調查[J].政工研究動態,2007(20):42-44.
[2]王悅洲.當前我國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的特點及其破除[J].襄樊學院學報,2007(06):5-10.
[3]李霞玲.湖南農村鬼神迷信活動調查報告[J].科學與無神論,2004(02):38-39.
[4]鄒水才.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的危害與成因分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6):31-48.
[5]丁蘭國.中國現代化和農民素質的提高[D].中共中央黨校,2001.
[6]張博,潘立云.農村傳統陋習及對策芻議[J].學習論壇,1999(02):29-30.
[7]朱先德.對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的幾點思考[J].河南公安學刊,1998(05):44-48.
[8]楊森,李育紅,雷龍乾.甘肅農村迷信活動調查研究報告[J].發展,1997(04):37-39.
[9]喬培華.中原農村信仰傾斜之分析[J].農村發展論叢,1996(03):54-55.
[10]吳春松.破除封建迷信 任重而道遠——對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的調查與思考[J].群眾,1995(10):52-54.
[11]劉云萊.河南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猖獗[J].瞭望周刊,1986(22):45.
[12]王玉海.當前農村封建迷信活動的種類、成因及其對策[J].河南公安刊,1998(01):48-49+51.
作者簡介:
尚志祥(1995)男,河南省新鄉市人,民族:漢,職稱:無,學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余丹(1998-)女,民族:漢,河南省信陽市人,學歷: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