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擁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但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孩子都被不同程度的牙齒問題所困擾。近幾年,孩子的齲齒更是出現了“一早二多”的現象,即出現年齡早、出現齲齒的概率增大、孩子齲齒出現的數量也有所增加。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2歲兒童恒牙齲患率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個百分點;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個百分點。兒童患齲情況已呈現上升態勢。

齲齒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很多家長認為,齲齒所造成的影響只是牙齒本身。實際上,人類的牙齒是用來咀嚼食物的,如果出現齲齒,食物無法被牙齒磨碎,便會影響孩子營養的吸收,最終影響身體發育;而人類發音的時候,需要嘴唇、牙齒和舌頭共同形成一個構音屏障,這樣才能把語音發清楚。
齲齒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嬰幼兒時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確的發音。但早期乳牙齲壞和早失會使孩子發音不清,孩子可能會羞于開口,這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很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兒童牙齒受了外傷,包括因牙齒齲壞導致牙列缺損、牙齒缺失等,也會影響發音,而發音不清晰則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最終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誤區一:吃糖導致齲齒
很多家長認為:刷牙+不吃糖=不蛀牙,但這樣的認知是不對的。蛀牙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慢性疾病,如遺傳因素、牙齒本身的發育結構等,而其中導致蛀牙的真正罪魁禍首是細菌。
細菌往往潛藏在牙齒表面,一有機會就會慢慢腐蝕牙齒。而吃糖并不是導致齲病的唯一因素,因此需要從各個方面加以預防,才能防止齲病發生。
誤區二:乳牙齲齒不重要,恒牙才重要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看牙麻煩,往往抱著僥幸的心態,認為反正乳牙總會脫落,到恒牙再好好保護就可以了,乳牙問題不用治,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6歲到12歲階段對孩子牙齒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口腔內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處于替牙期。如果家長一味地認為乳牙不重要,執意不管或拔掉壞掉的乳牙,將不利于孩子恒牙的生長,對后繼恒牙的萌出會產生很大影響。
誤區三:牙齒不齊只影響美觀,不用整形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牙不齊只是影響美觀而已,但其實錯頜畸形不僅不好看,還會引起一些口腔疾病和頜骨發育問題。
比如牙齒排列不齊,我們在刷牙的時候就很難把牙刷干凈,牙縫里經常會殘留很多食物,長此以往,就會產生齲齒等口腔疾病,而這只是錯頜畸形帶來的一個簡單危害。牙齒排列不齊還會影響咬合、咀嚼,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如臉型等問題,都會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愈加嚴重。牙齒不齊影響的不只是美觀,更重要的是孩子身體和心理上的影響。因此建議家長發現孩子的口腔有這些問題時,盡快就醫。
誤區四:電動牙刷比手動刷牙更干凈
很多家長認為電動牙刷放在牙齒上便可以替代本人刷牙,而實際上,如果孩子只是拿一個電動牙刷放在嘴里一動不動,那電動牙刷刷干凈的只是它轉到的一面,而其他面依然沒有刷到,而且孩子也很難掌握電動牙刷在每顆牙上的停留時間。電動牙刷雖然能提高孩子刷牙的效率,但掌握不到刷牙要領也是徒勞。
同樣,漱口水也代替不了刷牙,它只能起到簡單的沖洗作用,而牙齒上那些難以清潔的地方只有認真刷牙才能清除掉。
正確的刷牙方法
再好的預防方式也離不開平日的認真維護,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刷牙是最有效的預防齲齒的方式。因此,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刷牙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畫圈刷牙法、顫動刷牙法、巴氏刷牙法等等。
學齡的孩子一天要刷4次牙,即一日三餐和睡覺前,一定要把牙刷干凈。另外,無論采取哪種刷牙方式都要保證刷牙時間不少于3分鐘,否則牙齒是很難清潔干凈的。
涂氟、窩溝封閉
齒涂氟即在牙齒表面涂上一層薄薄的氟化物,保護齒面表層釉質,從而防止蛀牙。涂氟防齲,相當于是給牙齒穿上了一層“保護衣”,另外還能抑制口腔中致齲菌的生長以及細菌產酸腐蝕牙齒,保護牙齒的形態結構,使牙齒易于清潔,抵抗力增強,有效預防蛀牙。
窩溝封閉是針對牙齒發育時的兒童而進行的一種能有效增強牙齒抗齲能力的技術,是用一種高分子復合樹脂材料涂在兒童牙齒窩溝內,液態的樹脂在進入窩溝后固化變硬,形成一層保護性的屏障,就像給有缺陷的牙齒穿上了一層“保護衣”,使牙齒免受食物和細菌的侵蝕,從而增強牙齒抗齲能力。關于窩溝封閉,需要注意的是最佳操作時間(如下圖)。

做窩溝封閉的最佳時間
定期檢查牙齒
蛀牙是細菌性疾病,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因此定期到牙科處進行牙齒檢查,可以很好地掌握口腔以及牙齒的發病情況,如果有所加重,便可以及時進行治療。(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