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家根
在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平衡發展,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人與自然界的爭斗,將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科研系統工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及《各省市防汛條例》,沿海沿江碼頭、水上單位,如何做好臺汛突發事件的防范與處置工作,制作切實可行的臺風、暴雨、潮汛突發性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預案,使災情處于可控狀態,能高效有序地進行搶險救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尤為重要。
1)臺風、強臺風、超強臺風、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引發的災害事故;
2)大潮、暴潮、臺風暴潮引發的江河潮汛災害事故;
3)大雨、暴雨、雷雨引發的漬澇災害事故;
4)臺風暴雨暴潮引發的洪汛災害事故。
我國海上南北通道與長江東西運輸通道,約1 800 km大陸海岸線和1 800 km長江內流水域江岸線,分布著許多沿海港口、河口潮汐型港口及沿線碼頭廠房等生產單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確定其每年均可能遭受臺風、暴雨、高潮和江湖流域洪水的襲擊。
由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在氣溫偏高的梅雨和盛夏季節,集中降雨量大,易出現龍卷風、冰雹、雷暴等局部強對流災害天氣。一旦臺風、暴雨、高潮及洪水災害聚會,極易引發靠泊船只碰撞沉沒,碼頭倉庫機械設施坍塌,堤防決口,倉儲貨物受損,高空墜物傷人等次生衍生災害,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命安全事故。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災難,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依靠人民群眾和專業救援力量,做好防災抗災救災搶險的應急處置。
2)統一領導,逐級負責
在各沿海沿江省市防臺防汛組織的領導協調下,各單位成立防臺防汛領導小組,建立防臺防汛應急機制和預案,實行統一指揮,各相關部門、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層層把關逐級負責。
3)條塊結合,屬地為主
發生臺汛災害事件現場的先期處置指揮,以所在單位為主,實行屬地負責制,上級部門及毗鄰各單位應予密切關注和配合,充分發揮上級領導和周邊協同的救災體系作用。
4)科學決策,技術規范
再制造是指:對處于壽命周期內的舊機械結構做分解和清洗,將其中的損傷部件進行修復和重新裝配,并通過合理有效的試驗手段驗證,最后使再制造機械結構的性能和可靠性達到或者接近原制造精度的一種技術[1]。
嚴格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有效性準則,發揮技術專家、科學決策作用,采用先進的救援技術裝備,規范的應急救援行動,遇有災情快速反應,正確無誤地及時搶險救災。
5)預防為主,防救結合
堅持防救相結合原則,實現臺汛災害事件應急控制、救援的常態化管理,做好災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完善事前風險評估、物資儲備、組織落實、裝備精良和預案演練,保障應急處置的有效性。
圖1 應急組織體系
港航單位臺汛災害事故發生,應逐級上報,經應急領導小組集體審核,由領導小組組長批準,針對其危害嚴重性,發布相應級別的預警信息,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指令信息的發布(見圖2)。
圖2 防臺防汛預警信息發布
圖3 災情報警程序
見表1。
表1 通訊聯絡方式
1)先期處置
發生臺汛災害事故時,事發單位應首先按本單位指定的預案展開即時處置和自救,并立即向上級單位報告,當上級單位指揮到場后,即時移交現場指揮權,由上級單位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應急救援行動,當事故發展趨勢和次生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應立即報省市應急聯動中心,提出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及應急等級和范圍的建議。
本著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進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及風險分析,對高危險區域、可能發生臺汛災害事故的情形、造成的危害和規模、所需要的應急力量等,采取預警預防行動。
按照臺汛災害事故的分級、性質、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響應級別分為四級。具體的分級與相應的應急響應,應根據各自單位所處的港口
碼頭水域及氣象潮汐實際狀況,因地制宜地確定(見表2)。
表2 響應分級圖表
見圖4。
圖4 應急響應程序圖
1)I級響應,在港航單位和防臺防汛領導小組的領導和指導下,成立港航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領導小組組長任總指揮,小組成員單位迅速到位,視頻通信系統實行24 h連線專人值守,各相關部門和所屬單位密切配合,協同處置。
2)II級響應,在港航單位和防臺防汛領導小組的領導和指導下,領導小組副組長任總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迅速到位,視頻通信系統實行24 h連線專人值守,各相關部門和所屬單位密切配合,協同處置。
3)III級響應,由港航單位成立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任總指揮,辦公室成員單位迅速到位,各相關部門和所屬單位密切配合,協同處置,現場情況及時上報港航應急領導小組。
4)IV級響應,由港航單位相關部門或事故發生單位組織指揮,總指揮由應急辦主任或事故單位分管負責人擔任,按相關應急預案實施處置,控制事態發展。
事故災難發生后,主要依靠所在單位范圍的應急處置力量進行現場處置,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急響應行動,應急處置指揮及救援組織見圖5。
圖5 應急處置指揮及救援組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