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本報特約記者 魏云峰



人民海軍生日快樂!盡管4月23日青島外海霧氣彌漫,但參與閱艦式的中國海軍新型艦艇相繼出現時,依然讓所有人心潮澎湃。當天受閱的這些“明星艦艇”充分展示了中國海軍現代化的最新成就。
檢閱艦:從“116”到“117”的大跨步
檢閱艦是參與檢閱的最高首長乘坐的艦艇,對艦艇、飛機等受閱編隊進行檢閱。此次擔負檢閱艦的是西寧艦(舷號117),屬于052D型導彈驅逐艦,于2017年在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正式入列。
據介紹,052D型驅逐艦是我國新一代驅逐艦,配備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垂直發射系統,集成多種新型武器裝備,信息化程度高,隱身性能好,電磁兼容性強,主要擔負編隊指揮、區域防空、反潛和對海作戰等使命任務。
2014年3月,052D型驅逐艦首艦昆明艦(舷號172),在南海艦隊入列。隨后同級艦“下餃子”般入列部隊,目前已有長沙艦、合肥艦、銀川艦等十余艘服役,成為新時代中國海軍的主力艦型。
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期間擔任檢閱艦的就是052D型的長沙艦。而作為北海艦隊首艘入列的052D型驅逐艦,西寧艦擔任此次任務的檢閱艦是實至名歸。
拉開歷史的大幕,在此次受閱編隊中不乏公眾耳熟能詳的艦艇。例如石家莊艦(舷號116),它也曾于2009年4月23日在海軍成立六十周年海上閱艦式中擔任檢閱艦。石家莊艦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裝備有性能先進的反艦、防空、反潛、電子戰等武器,具備優良的區域防空能力,它于2007年3月入列北海艦隊。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點,西寧艦與石家莊艦的入列時間,正好相差10年;相同的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它們各自代表了中國海軍最先進的戰斗力。
網上關于讓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擔任檢閱艦的呼聲很高,但最終西寧艦能脫穎而出,部分原因是052D型驅逐艦將是未來中國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力驅逐艦。▲
觀摩艦:戚繼光艦閃亮登場
觀摩艦是跟隨檢閱艦觀摩海上閱艦式的艦艇。此次擔負海上觀摩艦任務的是戚繼光艦(舷號83),滿載排水量9000噸,是目前中國海軍噸位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專業訓練艦,也是整個亞洲噸位最大的訓練艦。2017年2月,戚繼光艦在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的某軍港入列。
一般情況下,訓練艦以中國著名的英雄人物命名。中國海軍此前兩艘訓練艦分別以中國杰出的航海家鄭和(舷號81)和民族英雄鄧世昌(舷號82)來命名。
其中鄭和艦曾經在2009年海軍成立六十周年海上閱兵中擔任觀摩艦。鄭和艦滿載排水量6000噸,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遠洋航海訓練艦,1987年4月入列,劃歸大連艦艇學院管轄,被譽為“中國軍校第一艦”。
訓練艦為中國海軍院校人才培養和軍事外交做出卓著功績,被譽為“海上流動大學”。2018年,《環球時報》記者曾經登臨戚繼光艦。該艦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性能優越,配備多套由我國自主研發、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教學裝備,通過網絡教學終端實現編隊訓練、對抗演練等網上推演功能,可保障400余名海軍學員或官兵完成航海業務、艦艇航行與操縱、艦艇共同科目等近、遠海實習任務,還可執行出國訪問、重大自然災害救援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
領頭艦:新型戰略核潛艇受關注
4月23日14時30分,海上閱艦式正式開始。此次閱艦式采取艦艇單縱隊航行、飛機梯隊跟進的方式進行。首先接受檢閱的是潛艇群的8艘潛艇。“長征10”號戰略導彈核潛艇作為此次海上閱艦式的第一艘受閱潛艇踏浪而來。據報道,“長征10”號戰略導彈核潛艇舷號412,是新型戰略核潛艇,同時還是中國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潛艇。
這艘新型戰略核潛艇的公開亮相迅速吸引了長期關注中國水下核力量動態的外媒。英國路透社23日引用新加坡地區安全專家科林的話表示,中國在這次閱艦式上公開展出的新型戰略核潛艇可能是現有“晉”級戰略核潛艇的改進型號,后者是中國水下核威懾的關鍵核心。科林認為,盡管外界還沒有該潛艇改進部分的細節照片,但它看上去并非是全新的型號,而是在現有潛艇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該報道猜測,中國海軍目前擁有4艘“晉”級戰略核潛艇。根據美國海軍此前的說法,“晉”級戰略核潛艇可以攜帶12枚“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后者射程超過8000公里,足以打擊美國本土。路透社稱,五角大樓認為中國全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將在21世紀20年代開始建造。▲
明星艦: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秀
在潛艇群之后,排在驅逐艦群首位的是055型驅逐艦——南昌艦,舷號噴涂為101。這是南昌艦首次在中國民眾也是世界面前亮相,該艦在2017年6月下水。
055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約1.2萬噸,是中國第一款萬噸級驅逐艦,被普遍認為是目前亞洲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驅逐艦。該艦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志性戰艦。臺灣《中國時報》23日稱,055型驅逐艦具備完整的武器配置,包括130毫米新型艦炮、1130近防炮、“紅旗-10”近防系統、24管多功能發射器、多達112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以及雙直升機機庫等。055型驅逐艦還創新地采用隱形桅桿設計,主桅桿上有大大小小40多塊各種天線陣面,集雙波段雷達、電子干擾天線、敵我識別天線等多種艦載電子雷達系統于一身,在保證高度信息化水平的同時,又強化了隱形性能。報道猜測,南昌艦加入北海艦隊,是為就近與航母遼寧艦組成航母編隊。
在中國艦艇序列中,101這個舷號蘊藏著特殊意義,它曾是新中國驅逐艦部隊的首艦、旗艦——鞍山艦的舷號。跨越近半個世紀后,055型驅逐艦重新啟用101這個舷號,并用革命圣地南昌為其命名,足以看出中國對這艘戰艦的重視,也意味著它將是中國海軍所有驅逐艦中的“頭號艦”。
此刻鞍山艦正安靜地駐泊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內。鞍山艦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的蘇制07型驅逐艦。1954年10月13日,作為中國向蘇聯訂購的第一批驅逐艦抵達青島,舷號為101。鞍山艦與其他三艘同級艦(撫順艦、長春艦和太原艦)組成的“四大金剛”,在相當長時間里構成中國海軍的絕對主力。鞍山艦1992年4月退出現役,服役期長達38年,總航行10萬多海里,是世界范圍服役時間最長的驅逐艦之一。
4月20日,《環球時報》記者專程赴青島海軍博物館參觀了鞍山艦。盡管這艘排水量只有2000噸的老式驅逐艦,和中國當前任何一款主力驅逐艦相比都顯得狹小,但恰如該艦簡介中所言:“四大金剛”奠定了中國現代化海軍的基礎。有網友將055型驅逐艦和鞍山艦的微縮圖進行對比,結論是“差距驚人”,但這也恰是人民海軍由發展之初到如今壯大的真實對比。▲
十年一代艦,大家庭中的新明星
此次受閱艦艇編為潛艇群、驅逐艦群、護衛艦群、登陸艦群、輔助艦群、航母群6個群。與十年前的海軍成立六十周年閱艦式相比,參加此次閱艦式的32艘艦艇已煥然一新,均為當下中國海軍新型主戰艦船。其中有一多半是2010年后服役的。
例如受閱艦艇編隊的驅逐艦群中,南昌艦、貴陽艦、太原艦是在2017年-2019年之間入列,長春艦于2013年入列。護衛艦群中,臨沂艦、三亞艦、秦皇島艦、濱州艦、宜春艦、張掖艦是從2012年-2018年間入列。登陸艦群中,坦克登陸艦徂徠山艦、五臺山艦是2016年3月7日同天入列;船塢登陸艦五指山艦則是2019年1月剛剛入列。
這次受閱艦船中還有數艘是“00后”,即2000年后服役的,包括武漢艦、海口艦、石家莊艦與“和平方舟”醫院船。這些艦艇都是海軍現代化的“功勛艦”,為中國海軍現代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這些受閱裝備中看出,中國遠海護衛力量明顯增強,近海防御力量實現更新換代,展示人民海軍裝備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有效履行新時代海軍使命任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