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拍攝《情滿四合院》讓導演劉家成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困境,市場認為“題材不夠新穎、演員不具流量、宣傳沒有炒作點”。在一片質疑聲中,他依舊醉心于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畫面、每一場戲的精雕細琢,用自己的執著完成了這部后來被贊為真正的京味兒大劇。記者隨后在采訪劉家成時,他曾用情地表示:“我就是個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比任何人都熟悉,我有責任把真正北京人的模樣告訴所有人。”
“京味兒大劇”在熒屏的異軍突起并沒有讓導演劉家成沖昏頭腦,相反他對家里越堆越高的劇本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我會越來越謹慎地做京味兒劇。我希望每部戲都能超過我之前的作品,一定要全方位升級。”說起眼下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芝麻胡同》,劉家成非常自豪堅定地說:“它一定會成為熒屏爆款!”
拍戲訣竅是“真情實感”
《情滿四合院》播出后,讓播出方和市場沒有想到的是,不只北京的觀眾,很多南方觀眾也都對該劇青睞有加。這樣的現象打破了之前電視劇市場“南水不能北調”的慣例。劉家成坦言,在自己心目中并沒有所謂的地域之差。“我認為一部作品真正成功的訣竅就是四個字—一真情實感。京味兒只是一個背景,大家的情感是相通的。創作者們只要在情感上下足功夫,在劇本的打磨上精益求精,在人物情感上去偽存真,觀眾一定會接受的。”劉家成認為,打破壁壘并不是自己創作的目標。“實際上這是一個現實主義創作上的定位問題。我覺得只要做到客觀地描寫、真實地再現、藝術地表達,打破壁壘根本不是問題。在創作電視劇上,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真誠的表達,觀眾就一定可以接受。”
劉家成坦言,自己不但不會遠離,反而一定會堅守在這片京味兒劇的領土上。“我作為一名導演不可能完全不考慮市場,我要時刻了解市場,了解觀眾口味。但是我同時也要堅守。我始終認為,能夠打動我的故事,一定能打動廣大觀眾。該堅守的時候一定要堅守,不能一切都將就市場,那樣就會更沒有市場。”
有媒體報道,拍攝完《情滿四合院》后,導演劉家成曾表示自己不再碰京味兒題材。然而不久他就推出了《芝麻胡同》,這算不算是食言呢。記者跟劉家成求證時,他笑了。“我并不是說完全不拍了,而是要謹慎拍攝。因為同類題材的作品,觀眾如果看到就會跟以往的作品比較。我希望自己的每一部戲都能超過前面的,即便是持平,對我來說也是失敗。后來遇見《芝麻胡同》,好劇本讓我有了創作的沖動,讓我感覺到了一種超越自己的自信,這是最重要的。”
《芝麻胡同》創作難點在前期
在《芝麻胡同》還在劇本創作階段,劉家成就做了不少調整。比如現在劇中的醬菜鋪是故事的核心,但本來編劇是想寫棺材鋪的。“確實很多人都接觸過,但是我認為從市場上來說,觀眾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心里會多少覺得有點硌硬,所以我們商量后就改成了醬菜鋪,從醬菜中孕育出了一種人生的狀態。”
但是,他告訴記者,《芝麻胡同》的創作難度其實主要在前期場景制作上。“因為我之前的京味劇都是實景拍攝,但這幾年北京發展太快了,很多老街道修繕后,都沒有了當年的味道。我們只能在郊區搭建場景。我這次搭景面積就16000多平方米,但是等我把場景快搭建好之后,卻發現這里是違建。幸虧相關領導了解到我們的難處,同意讓我們先把戲拍完。等我們這部戲拍完的第七天,我眼見著大鏟車把我們的芝麻胡同、沁芳園、四合院全部都推到了。但是我心里也確實是酸酸的。”
讓劉家成欣慰的是,《芝麻胡同》播出后也收到了很多年輕觀眾的肯定。“我今天還在看收視數據,年輕觀眾的比重很高,還有很多00后的呢。有不少年輕觀眾都問我,當時的北京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就是我希望達到的效果,我希望我的作品對年輕觀眾能起到引領作用。”
劉蓓、王鷗讓劉家成很欣慰
過去一提起京味兒劇,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駱駝祥子》《龍須溝》。劉家成是胡同里長大的孩子,他內心非常清楚真正的老北京人到底是什么樣。“很多觀眾對老北京的印象都是貧窮的、落后的,但其實北京人都非常講究。我小時候最怕去我爺爺家,他們規矩特別多,吃飯時筷子怎么放,什么時候不能言語,嘴巴吃東西不能出聲。而且我奶奶在衣著上也特別講究。那時候的北京人家里再窮,也會有一兩身好行頭,出門穿戴上,帽子是盛錫福的,鞋是內聯升的。”
因此在創作《芝麻胡同》時,劉家成在人物服裝造型上格外用心。“我們這次真的是不惜血本,力求把北京人的美感和質感展現出來。這些也是我在進一步創作中從影像資料中發現的。北京人講究的就是有里有面,穿戴講究程度絕不亞于上海灘的時髦人士。嚴振聲的家庭也算得上是中產階級了,穿戴都非常講究,不管皮鞋布鞋,還是長袍馬褂,我們都是精挑細選的。”
對于劇中的幾位主演,劉家成也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何冰的完成度完全在我預料之中,但是劉蓓完全超出了我的期待值,她這次的狀態非常好。我們之前沒有合作過,我對她寄予的希望也特別高。她這次特別用功特別努力,把角色演繹得非常到位準確。”
選擇京籍演員出演京味兒作品,一直都是劉家成的創作習慣。但這次他卻大膽起用了非京籍的王鷗。“我當時約她第一次見面,就決定要用她了。因為她除了和角色性格符合外,也表達了強烈的愿望想讓自己提高。王鷗后來的表現讓我很欣慰,證明我當時沒有用錯人。我們這部戲拍的特別苦,在高溫40℃的大夏天里,演員們還要穿著厚厚的棉服。為了呈現質感,服裝老師用的都是新棉花和絲綢面料。所以演員拍完一場戲,從里到外都會濕透了,有時我都不忍心看他們。王鷗特別認真,她好幾次都找到我,說能不能再演一條,很讓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