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2000年度中國足球先生、前國腳,中國在歐洲五大聯賽處子秀和處子球的貢獻者。他在2001年世界杯預選賽中帶領中國隊進入決賽圈。楊晨以球場上的拼勁和血性,給球迷留下深刻印象。
我爸籃球打得特別好,而且有一種拼命三郎的感覺。我五六歲的時候看了他的一場球賽,第一節他被打得滿臉都是血,大家問他怎么樣,都覺得他必須下場了,可是他說:“沒事,碰了一下,這么著,你們先打,我去一下醫院。”他拿紗布一捂眼角,就單手扶車把,騎車去醫院了。差不多第三節的時候他騎自行車回來了,第四節就上場。上場之后他獲得三個罰球,全部罰中,場下的掌聲無比熱烈。比賽結束后,我又吃驚又激動,可他和平常一樣,把我放在車后座上,一手扶把手,一手扶我就騎回家了。他告訴我,打球的時候受傷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分。我覺得父親特別高大,我特別崇拜他,從此就想,我將來應該從事體育。
“父親完全把精力放在我身上。”
我之所以踢球是受父親的影響,他唯一沒有做成的事就是足球,可他喜歡這個項目。他讓我跟樓道里的大孩子一起踢足球。大孩子們用身體擋住我,我根本搶不到球,他們輕輕一撞我就飛了。我趴在地上看父親,他好像有意不看我。回家后我挺生氣,飯也不吃了,還說我不踢了。父親說:“他們比你大,你和他們踢了以后再跟同年齡的人踢,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聽明白了,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我就堅持跟他們踢,感覺那段時間不是把球技練好了,而是把膽量練出來了。我心里只想著比賽、進球,不想什么受傷和不公平。我從區里踢到北京,又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后來進入國家隊打比賽,又到德國踢球。區域不斷擴大,我的自信不斷增強,我的膽量也在長,這就是我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父親是否在身邊,他的影響一直都在。尤其在我剛開始踢球的時候,父親完全把精力放在我身上。我家在南苑,踢球場地在三里屯。父親每周兩三次騎車來看我訓練,也不跟我說話,看完訓練就騎車回去了。我的隊友告訴我,看見我爸來了,我說不可能,這么遠他不可能來。周末回家問我媽,我媽說他不只是去了,還去了兩次。我當時就覺得我更得好好踢了,我爸這么付出,我要把對他的感恩轉化成動力。
“我特別害怕,一宿沒睡。”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德國踢球。一下出去八千多公里,父母不在身邊,周圍沒有朋友,國外的足球水平高,這些都讓當時的我心里特別恐慌。我媽說注意吃飯穿衣,我爸叫我好好學習。第一天,在一個陌生的酒店,當一切安靜下來,我特別害怕,一宿沒怎么睡,行李都沒有拆開,準備第二天拿著行李回國。
那時候的通信不像現在這么發達,打電話特別貴。我爸媽有一個朋友打來電話,第一次因為我正在訓練沒有接到,第二次打通了,一聽到中國人說話,我的眼淚就下來了——終于有人跟我說話了。
三個月試訓期間,我最快樂的事是訓練。因為沒別的事可干,語言又不通,足球是我唯一的快樂,在球場上過他們我感到特別快樂。當時我說狂到什么地步了呢?跟著一隊練完之后,我主動向教練提出跟預備隊再練。教練說,這個新人的熱情太高了。那三個月我慢慢地融入了他們,踢得好他們就喜歡、就崇拜,隊友會主動開車送我回酒店,我就這樣交了很多朋友,自信心上來了,膽量也上來了。我在德國能站住腳,跟這三個月的訓練大有關系。之后,法蘭克福足球俱樂部請我去踢球,簽了一年的合同。我心里特別開心,這算是完成任務了。去德國之前我爸特別堅定地對我說:“去,好好向人家學學足球,這樣你的水平才能提高。”我爸還讓我學學德國人怎么做人:“德國人特別務實,特別直接,你向他們學一學。”
“右側的肺部被同伴的膝關節頂裂了。”
2001年5月13日,中國隊在昆明拓東體育場對陣世界杯預選賽小組賽對手印度尼西亞隊。上半場印度尼西亞隊先攻入一球,形勢對中國隊不利。突然,我在頭球沖頂時直接從空中撞到門柱上,肩膀斷裂。米盧教練挺緊張,問我下半場行不行。那場球如果沒有拿下來,出線的希望會大受影響,團隊、教練員都會受到指責。我覺得這時候不能離開大家,就說“沒有問題。”當時我的一條胳膊抬不起來了,隊醫簡單地固定了一下,我只能用另一條胳膊擺動。下半場我攻入一球,中國隊士氣大振,最終以5:1拿下比賽。現在想起來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足球運動員,乃至所有體育運動員都會碰到這個情況,也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對于體育運動員,傷病是常事,我在國外訓練的時候,右側的肺部被同伴的膝關節頂裂了,我自己開著手動擋車去醫院拍片,打完石膏再開車回來。這比我爸當年強多了,至少我是開車,他是騎自行車,我想,體育精神就是堅韌不拔,永不服輸。
“媽媽從來沒有看過我的比賽。”
歷史常常驚人地相似。我在德國踢球時,有一次眼眶讓人撞開了,跟我父親當年似的。醫生拿訂書器似的儀器按了三個醫用圖釘幫我止血,中場休息時再給我縫針。我的翻譯提前給我爸打電話說:“楊晨受傷了,他頭部撞開了。”我父親說:“行,放心吧,沒事,”我滿腦袋纏著繃帶,頭發上還有血渣子。回到家我想,壞了,我媽肯定要痛哭流涕。誰知媽媽只看了一眼,就輕輕地說:“拿水稍微洗一下,趕緊吃飯吧。”原來是我爸跟我媽做了很多工作,說不能給我任何壓力,所以我媽第一次裝成那樣。我看著她心里特別難受。
一般觀眾可能更關心結果,更關心成績,只有家里人看球,無時無刻不把心提到嗓子眼兒。我從事足球運動那么多年,我媽媽從來沒有看過我的比賽。每次哨聲一響,她就找個理由進屋了,90分鐘一結束,她就從屋里出來了,第一句問我爸的話就是:“他受傷了嗎?”大概我足球生涯結束的時候,才是我媽真正放心的時候。
我想對我的兒子球球說:爸爸會給爺爺點個贊,因為你爺爺是個好父親,他把我培養成才。我希望你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我今天給你的第一個寄語是孝順。在中國,孝字為先,這是根本,這是好品德。第二個寄語是快樂。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你快樂了,人家也快樂了。第三個寄語是擔當。你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遇到困難,遇到問題,遇到錯誤,你都要有擔當。
李雪源據央視《謝謝了,我的家》節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