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
照比人工智能,電子化不算時髦,煙都電子化了,還有什么不能電子化呢?比如一些學校推行的電子書包。其實這玩意就是裝載了學習軟件和資源的平板電腦。《南方周末》報道:對此,杭州一老師稱好,“智慧教育是個方向。”有家長抱怨,“收費2500元,服務費360元,太貴了!”
擱下“智慧教育”和“貴”兩個話題不聊,先說說這玩意對孩子眼睛有多大傷害。從科學角度看,人眼適合接收反射光,不適合接收入射光。
啥叫入射光?文詞兒是指照射到發生反射或折射臨界面上的光線;用大白話說就是直接照進人眼的光,比如太陽光。你不敢跟太陽對眼兒,就是這個道理。那啥叫反射光呢?是指入射光射到物體表面時,物體反射出來的光。你能在陽光和燈下看清書上的字,就是人眼接受了反射光的緣故。
入射光還包括電視機、手機、電腦等發出的光,這些光雖然沒太陽光那般強烈,但長時間接收,人眼還是受不了的。據最新“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初中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我國4.3億近視患者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那些給孩子傳授知識,經常囑咐學生要愛護視力的教育工作者們知道不知道?如果知道,那推行電子書包對本就成效不大的青少年愛護視力的努力,不就是很大程度的瓦解嗎?如果不知道,那推行電子書包前,教育部門為何不多方面咨詢一下?
假如從今起在學校普及這種智慧教育,那若干年后,孩子們的視力也進一步下降了,是不是挺滑稽?當年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說,大學非謂有大樓也。不是有大樓就是大學了。同理,不是有了電子書包就有教育了,更不等于有了智慧教育。在這方面,推行者考慮到孩子們的視力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