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娟
【摘 要】 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對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指導意義。方法:選取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間我院收治的支原體肺炎小兒57例作為實驗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小兒57例作為對照組,全部患兒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對比檢驗結果。結果:實驗組患兒的IgM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細胞免疫情況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CD3+、CD4+、CD8+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導致免疫力低下,通過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可對患者的治療起到指導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肺炎支原體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054-02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的特點,發病初期患兒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干咳、頭痛等,若患兒未得到有效治療,可導致患兒的肺部等其他器官出現衰竭,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及生命安全[1]。近年來,相關報道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患兒的免疫功能會發生變化,在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過程中應注重抗菌治療,改善患者免疫力,促進治療效果。因此,本文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對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指導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間接診的57例支原體肺炎小兒例作為實驗組,另選取同期57例健康體檢小兒57名。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28例,女性患者為29例,患者的年齡為1-9歲,平均年齡為(5.34±1.02)歲,病程為2-7d,平均病程為(4.21±0.91)d,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27例,女性患者為30例,患者的年齡為1-10歲,平均年齡為(5.95±1.22)歲,病程為2-8d,平均病程為(4.69±0.84)d,實驗組患者的病程、年齡、性別等數據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部小兒均取清晨、空腹血作為血液標本,采集劑量為5ml,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采用免疫比濁試劑盒檢查,使用儀器為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器,型號為7170,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使用流式細胞儀器,型號為EPICS XL。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行SPSS17.0軟件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結果,行t檢驗,當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血清免疫球蛋白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IgM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紅細胞免疫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的紅細胞免疫情況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CD3+、CD4+、CD8+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由于受到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生率逐漸呈上升趨勢發展,臨床中將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致病菌稱為支原體,確診小兒患有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應及時給予針對性治療,否則將會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若長期治療不到位,則可導致患兒的免疫系統受到影響[2]。
經過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患兒體內的炎癥因子會顯著升高,可影響免疫功能,應將患兒的機體免疫狀況作為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的關鍵性因素[3]。從本文探究中可以發現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反應以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等指標均存在較高的敏感性。其中,IgM、3b受體花環率、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率、免疫粘附促進因子、免疫粘附抑制分子、CD3+、CD4+、CD8+敏感度極高[4]。
、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結果可作為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關鍵性因素,可促進患兒康復。
參考文獻
[1] 孫奇真. 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對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指導意義[J].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7,25(3)23-24.
[2] 吳寧, 樊黎. 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驗對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指導意義評價[J]. 保健文匯, 2016,26(12)112-113.
[3] 樓蘭芳, 李小兵, 張蘭青.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紅細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情況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3)36-37.
[4] 楊清廣, 鐘勇勛.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免疫功能的變化規律及其臨床意義[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4, 14(24):202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