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淑芳;出生年月:1981年7月;性別:女;籍貫:臨沂市;職稱:主管中藥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中藥學。
【摘 要】 目的:探究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小兒上感后咳嗽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02例上感后咳嗽患兒納入研究對象范疇,利用雙盲法將所有患兒劃分為各組51例的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患兒實行氨溴索口服液治療,觀察組患兒實行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對比2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對比治療結果發現,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47%與觀察組94.12%相比二者差異較為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治療結果發現,對照組喘息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痰消失時間與觀察組相比二者差異較為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上感后咳嗽實行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小兒上感后咳嗽;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85.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047-02
受環境污染持續加劇的影響,小兒咳嗽發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作為臨床常見兒童呼吸系統疾病之一,上感后咳嗽普遍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具有治療難度及病程綿長等鮮明特點,并且其致病因素及發病機制相對復雜,促使其臨床癥狀出現明顯差異性,存在出現漏診及誤診等問題的可能性,直接影響患兒日常生活及生長發育。[1]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小兒上感后咳嗽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將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02例上感后咳嗽患兒納入研究對象范疇,利用雙盲法將所有患兒劃分為各組51例的對照組及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1例患兒中男女比例為27:24,平均年齡為(5.3±0.2)歲,平均病程為(1.2±0.3)月;觀察組51例患兒中男女比例為28:23,平均年齡為(5.2±0.3)歲,平均病程為(1.1±0.2)月。根據具體資料可知,2組患兒性別及年齡等基本信息不存在明顯差異性,換而言之2組患兒具備納入對比研究的價值,所有患兒及其家屬均提前簽署實驗同意書,意味著基本明確實驗內容了解實驗流程,該實驗得到本地倫理協會審查批準。
1.2 治療方法
2組患兒均持續實行抗病毒及抗菌治療。對照組患兒實行氨溴索口服液治療,即:針對不足2歲的患兒每日2次每次2.5毫升口服氨溴索口服液,針對2歲至5歲患兒每日3次每次2.5毫升口服氨溴索口服液。觀察組患兒實行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即:針對不足1歲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5.0毫升口服消積止咳口服液,針對1歲至2歲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口服消積止咳口服液,針對3歲至4歲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15毫升口服消積止咳口服液,針對5歲以上的患兒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口服消積止咳口服液。同時,2組患兒治療期間不得食用辛辣刺激及油炸油膩食品,持續治療30日對比其治療效果。
1.3 判定標準
臨床癥狀消失且血常規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且血常規指標趨向正常為有效、臨床癥狀及血常規指標均無任何變化為無效。同時,統計2組患兒喘息、咳嗽、啰音及咳痰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該實驗選擇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收集及數據處理,將(%)視為計數資料的表現形式且選擇χ2為檢驗標準進行研究,將(x±s)視為計量資料的表現形式且選擇T為檢驗標準進行研究,一旦P值小于0.05則意味著2組研究數據出現明顯差異性具備統計研究的最終價值。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47%,該組顯效18例、有效21例及無效12例;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12%,該組顯效25例、有效23例及無效3例。對比治療結果發現,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6.47%與觀察組94.12%相比二者差異較為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指標對比
對比治療結果發現,對照組喘息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痰消失時間與觀察組相比二者差異較為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有研究資料顯示,上感后咳嗽屬于防御性反射運動的范疇,能預防支氣管大量聚集分泌物或異物導致呼吸道組織出現繼發性感染情況。[2-3]由于咳嗽致病因素往往較為復雜,一旦尚未明確病因后進行診治則存在干擾患兒機體生理平衡的可能性,甚至病情久治不愈出現遷移問題,不止大大加劇患兒機體痛苦,更加重患兒家庭負擔。目前我國臨床治療上感后咳嗽患兒以口服抗生素、支氣管擴張藥物及化痰止咳藥物為主要方法[4],例如:氨溴索口服液等。即便口服藥物能明顯緩解患兒病情,但是無法徹底根治極易引發用藥不良反應。從中醫角度來看,上感后咳嗽以健脾利肺固腎為治療重點,而消積止咳口服液屬于中成藥,包含檳榔、蟬蛻、瓜蔞、桔梗、連翹、枳實、枇杷葉及山楂等成分,山楂檳榔能消食導滯、連翹枇杷葉瓜蔞能化痰清肺、枳實及蟬蛻能行氣消痰,桔梗能除散廢棄,彼此間聯合應用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經本次研究發現,納入2組上感后咳嗽患兒分別實行氨溴索口服液治療及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有效率遠遠高于觀察組,說明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上感后咳嗽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小兒上感后咳嗽實行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閆秀華.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肺炎154例觀察[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23(02):23
[2] 李培國,劉平輝,牛秀艷.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肺炎臨床體會[J].山東中醫雜志.2008,33(06):44
[3] 張慶橋,王偉.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輔助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80例[J].中外醫療.2016,23(02):88
[4] 侯小瑞.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小兒咳嗽的療效[J].臨床醫學.2015,43(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