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軼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討為冠心病病患臨床護理工作中建立并應用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將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4例冠心病病患作為本研究對象,隨機分57例為接受傳統健康教育護理的參照組,以及接受新型健康教育護理的觀察組57例,分析比較兩組病患的健康教育效果以及病患滿意度等臨床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病患對冠心病疾病知識的掌握達標率為96.49%(55/57),和參照組病患的78.95%(45/57)相比顯著較高(P<0.05);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為98.25%(56/57),和參照組病患的82.46%(47/57)相比顯著較高(P<0.05)。結論:在冠心病病患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建立并使用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患對冠心病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且顯著提升病患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根據病患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推行的新型健康教育護理工作應用效果較好,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關鍵詞】 冠心病;臨床護理模式;健康教育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23-02
前言:
冠心病即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現已成為多見于男性的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通常是冠狀動脈出現血管粥樣硬化而造成血管阻塞或狹窄,進而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若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臨床救治則很易造成病患死亡。而吸煙、高齡、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都是冠心病發生的高危因素,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心前區發作性壓榨或絞痛痛感。而對于可改變的冠心病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可有效防治冠心病,對此,有效的健康教育對冠心病病患的治護工作意義重大。本研究將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4例冠心病病患作為本研究對象,來分析探討分析探討為冠心病病患臨床護理工作中建立并應用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4例冠心病病患作為本研究對象,隨機分57例為參照組,余下57例為觀察組。所有病患的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均符合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無其他重大臟器或重要系統的嚴重疾病。
其中參照組男33例,女24例,年齡為37~69歲,平均年齡為(53.58±5.48)歲,其中文盲3例,小學文化8例,初中及以上46例;觀察組男32例,女25例,年齡為38~68歲,平均年齡為(54.57±5.18)歲,其中文盲2例,小學文化10例,初中及以上45例。兩組病患在性別、年齡以及學歷等基礎資料上不存在顯著數據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病患均自愿參加,病患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為參照組病患進行傳統健康教育護理,主要是由責任護理人員為病患開展健康知識宣教工作。
為觀察組病患進行新型健康教育護理,具體內容為: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及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健康教育小組,主要負責對健康宣教形式、內容的確定,護理人員健康宣教知識及技能的培訓以及健康宣教護理模式的優化工作。②設置健康宣教內容:對國內外的相關冠心病宣教材料以及冠心病健康知識資料進行匯總,并對病患冠心病知識的掌握情況開展調查,結合臨床科室冠心病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健康宣教的內容。③開展護理人員培訓:以制定的冠心病健康宣教內容為依據為護理人員開展健康知識培訓,在教授健康宣教內容的同時講解健康宣教工作重要性。④新型健康教育護理內容:組織專業醫師為病患授課;開展并宣傳“健康教育班”及相關知識講座;制作簡單、生動、易懂的健康宣教資料冊,發放給各個病患及其家屬;由護理人員對病患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強化教育,對病情不同的病患予以針對性的健康運動及飲食方案及單獨指導;對病患日常所需急救知識和注意事項制定成宣傳小卡片,進行分發宣教;積極與病患溝通,消除其不良情緒,建立其治護信心,提高依從性。
1.3 臨床觀察指標
同時利用自制問卷分別調查病患對冠心病疾病知識的掌握度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分均為100分;健康知識得分>70分為達標,≤70分為不達標;護理滿意評分大于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小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軟件SPSS 20.0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平均年齡等計量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健康知識達標率等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卡方(x2)檢驗,當檢驗值小于0.05時,說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病患對冠心病疾病知識的掌握達標率為96.49%,和參照組病患的78.95%相比顯著較高(P<0.05)
觀察組病患的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8.25%,和參照組病患的82.46%相比顯著較高(P<0.05)
3 討論
健康宣教工作是護理人員和病患及其家屬開展的一種互動工作,其對提升病患對疾病認識度,進而養成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最終實現病患健康有重要作用。而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護理人員的宣教內容、宣教方式以及宣教內容有很大關聯。本研究對57例觀察組冠心病病患開展了新型健康教育護理,對健康教育護理內容進行優化,選擇多種教育方式并對護理人員的宣教知識及宣教態度進行進一步要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患對冠心病疾病知識的掌握達標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49%、98.25%,和參照組病患相比均顯著較高(P<0.05)。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病患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建立并使用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患對冠心病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且顯著提升病患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根據病患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推行的新型健康教育護理工作應用效果較好,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余桂霞.探討在冠心病護理中采用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和醫療價值[J].智慧健康,2018,4(27):29-30.
[2] 李紅霞,李雁.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在冠心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36):3451-3452.
[3] 王珺.健康教育聯合有氧運動在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2):48-50.
[4] 李曉琴,王志梅,占秀娟,張麗敏.冠心病臨床護理中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1):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