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華 陳秀杰
【摘 要】 目的:對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進行討論與研究。方法:選取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60例,將其平均分別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遵循隨機分配的分組原則,每組患者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實驗組患者采用專門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結果:相比于對照組,實驗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下肢靜脈血栓、切口感染、實驗組肺部感染等癥狀的發生率較低,護理有效率較高。結論: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有效性,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護士干預;腸梗組;老年結腸癌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47-01
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是當前臨床醫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并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收益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腸梗阻的發病機理是患者腸內出現淋巴瘤堵塞、良惡性腫瘤、腸道內息肉、嵌頓、糞塊堵塞、膽石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腸壁缺血,甚至引發死亡。護理人員需要為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增加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60例,其中包含對照組患者30例,實驗組患者30例。實驗組患者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23例,年齡最大86歲,年齡最小64歲,平均年齡76.2±3.4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24例,年齡最大86歲,年齡最小65歲,平均年齡76.2±3.3歲。
1.2 病例選擇標準
本實驗所選取的60例實驗樣本中,經嚴格的臨床診斷,均確診為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不含有任何形式的腎、肝、心等器質性病變。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法,實驗組患者采用專門的護理干預方法。實驗組患者護理內容如下:
1.3.1 術前準備
建立靜脈通道,評估患者肝、腎、肺以及心等臟器。手術開始前患者須禁食12小時,具體手術時間需要與患者承受能力相適應,對于承受能力較差的患者,可以采取相應的手段對患者的體質進行調整,手術擇期進行。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需要向患者認真介紹灌腸的目的以及患者將會體驗到的不適,對患者各項體征進行實時的監測。
1.3.2 術后護理
所有30名患者均接受醫護人員所提供的結腸癌常規治療以及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醫護人員對新入院的患者進行主動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有關資料,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結合結腸癌護理干預的基本方法,通過圖譜結合的辦法,設計結腸癌健康教育的內容,其內容主要包括結腸癌疾病的預防方法、治療效果、治療方法、危害性、并發癥、臨床表現等方面的內容。結腸癌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講解由責任護士來完成,講解態度一定要溫和,講解過程有條不紊,保持微笑,對于患者不理解的部分要反復講解;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腸阻梗包含研修時期,分別為急性期、穩定期和恢復期。處理不同時期的患者無論是在行為表現上還是在心理狀態上都會有所不同。對于處于急性期的患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工作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為主;對于處于恢復期的患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工作以指導患者進行重復訓練為主。在包含健康方面,通過健康教育例患者充分了解科學包含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意義,督促患者家屬為患者準備低脂、低鹽且更加易于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直到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后才可以放寬飲食范圍,在接受護理的時期內,要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促進患者排便,待患者病情進一步穩定,可以讓患者在家人的協助下一些小幅度的運動,每日活動3~5次,每次20分鐘,對于情況較生的患者,需要定時改變患者的體位,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工作,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環;患者還需要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向患者耐心講解所服用藥物的作用以及治療原以及藥品的服用方法、服用劑量、副作用、治療作用、注意事項以及藥物名稱等。
1.4 觀察指標
計算兩組患者好轉率,好轉率=(治療前PASI總分-治療后 PASI 總分)/ 治療前PASI總分×100%。完成恢復胃腸功能,患者腸梗阻癥狀痊愈,記為痊愈;部分恢復胃腸功能,腸梗阻癥狀部分消失,記為顯效;胃腸功能得到初步恢復,腸梗阻癥狀有所緩解,記為有效;未恢復胃腸功能,未改善患者腸梗阻癥狀,記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本實所得出的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時,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用χ2檢驗來對功能和癥狀進行比較;±s用來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不良癥狀發生率對比結果
本實驗所選取的30例實驗組患者中出現粘連性腸梗阻2例,占總人數的6.67%,下肢靜脈血栓1例,占總人數的3.3%,切口感染1例,占總人數的3.3%,肺癌感染2例,占總人數的6.67%;
本實驗所選取的30例對照組患者中出現粘連性腸梗阻3例,占總人數的10.0%,下肢靜脈血栓3例,占總人數的6.67%,切口感染3例,占總人數的10.0%,肺癌感染5例,占總人數的16.7%。
兩組患者在黏連性腸梗阻、下肢靜脈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方面的指標差異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有效率對比結果
本實驗所選取的30例實驗組患者中,痊愈5例,顯效14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有效人數24例,總有效率80%;
本實驗所選取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痊愈3例,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13例,總有效人數17例,總有效率56.7%。
兩組患者在護理有效率指標對比方面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認識和了解疾病的程度提高,使患者的自我護理、自我保健以及自我防護意識。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7%,且相關知識知曉度高。臨床上將健康教育運用在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護理干預中,不僅可以使患者的遵醫行為和自我護理能力提高,還可以使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秀華.老年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6:13-14.
[2] 李利平.43例高齡結腸癌并發腸梗阻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療效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2,01: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