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麗 王淑花 楊靖
【摘 要】 目的:觀察危急病癥患者院內轉運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危急重癥患者,采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給予對照組患者以常規的方式進行院內轉運,觀察組則予以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院內轉運。比較兩組患者院內轉運效果。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同時接收科室滿意率比較,觀察組為91.1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0.59%。比較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討論:關于在院內轉運危急重癥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也有助于接收科室滿意度的提升,具有廣泛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重癥;護理干預;院內轉運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64-02
作為醫院在對各類急危重癥患者首診的科室,在急診科診治過程中通常會由于診斷或進一步治療進行院內的轉運。但同時受到各種條件的影響極易造成諸多不良事件的發生。依據相應文獻調查顯示,目前約有71%的轉運患者會在其轉運期間發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意外事件,其途中發生病死的比例也可最高達到9.6%[1]。對此,關于急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安全的保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而在此期間將急診科與其它科室轉運的無縫連接則發揮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8例危急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危急重癥患者,采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13例,年齡為21-74歲,平均年齡為(47.85
SymbolqB@ 3.69)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10例,年齡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48.25
SymbolqB@ 4.21)歲。兩組患者均予以院內的轉運,其中包括:25例需進行相應手術的治療、18例患者需進行轉至其它專科進行治療、以及25例需進行B超、X線以及CT影像學進行病癥檢查確診。其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主要以常規的方法進行院內的轉運,其具體方法是由護士以平車將患者護送,并予以相應靜脈滴注檢測或氧氣袋吸氧等措施的實施[2]。觀察組則予以積極的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首先應積極做好院內轉運相應的準備工作,并不斷對現有轉運規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同時應提前對患者的病癥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并對可能發生在轉運途中的意外事件進行合理的評估,從而有助于提前完成相應的準備工作與應急措施。;
2護理人員應事先與接收科室取得聯系后以獲得接收科室的有效配合,并極力縮短在院內轉運的所需時間。并向相關接收科室轉交患者具體病癥的資料信息,并詳細告知患者抵達接收的時間;
3對于轉運期間若出現突發的意外事件,首先應在予以及時處理的同時并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或在必要情況下向患者告知可能發生的不良狀況,使其具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并在盡最大可能保障患者的安全以消除患者緊張或焦慮情緒的發生;
4在轉運期間舒適體位的護理,對于昏迷或存在嘔吐現象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協助其以平臥位,頭部偏于一側的體外狀態,從而避免其發生誤吸的線性;而對于胸部遭受損傷的患者則以側臥位或半臥位進行院內轉運。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對轉運期間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密切的觀察,實施助于患者面色、瞳孔及意識等方面生命體征的變化狀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院內轉運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接受科室的滿意度。其中不良事件主要擴擴:墜床、脫管、病情惡化與供氧中斷等;同時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接收科室的滿意度進行隨訪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以x2檢驗。比較結果存在可比性(P<0.05)。
2 結果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詳見下(表1);同時接收科室滿意率比較,觀察組為31例(91.18%)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的24例(70.59%)。比較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作為急危重癥患者到院的第一站,在急診科中的緊急救治不僅要對醫務人員救治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應對院內轉運期間安全性的保障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視[3]。對此,關于轉運危重患者安全性的保障也是醫院急診科救治水平的重要體現。
由于涉及到危急重癥患者的急救治療期間具有諸多的不確定性,此次研究主要以患者院內轉運期間積極的護理干預,以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加強,做好轉運前相應的準備工作。同時在第一時間與相關接收科室建立有效的聯系,盡最大程度縮短院內轉運的所需時間。并以對患者病情狀況的觀察,護理人員可依據以往臨床護理的經驗,對最可能發生的不良意外時間進行評估,并及時做好相應的預防處理工作。
另一方面,也可在患者轉運期間相應體位舒適度的干預,以及呼吸道暢通性的保障,避免臨床常見如誤吸,墜床等意外時間的發生。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3%,同時接收科室滿意率比較,觀察組為91.1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0.59%。比較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知,關于在院內轉運危急重癥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也有助于接收科室滿意度的提升,具由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明.護理干預在危急重癥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系統醫學, 2017, 2(2):137-139.
[2] 王飛. 危急重癥患者院內轉運中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J]. 今日健康, 2016,19(27):110-111.
[3] 邰金萍. 護理干預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應用效果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2(16):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