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摘 要】
目的:對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急診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114例患者資料,將其隨機劃分為觀察組與對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采取無縫隙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而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是34.61分,SDS評分為41.28±8.1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是45.34分,SDS評分為48.71±8.24分,經過對比分析,發現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在相應的評分方面存有顯著的差異,可以體現基本的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的護理滿意度調查中,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4.74%(54/57),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78.95%(45/56) 具有極為明顯的差異,可體現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縫隙護理干預在運用至急診護理過程中,能夠凸顯出人文關懷的理念,使得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理狀態有所改善,促使醫患關系得到有效的緩和,穩步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無縫隙護理模式;常規護理;急診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80-01
急診室接收的患者多是危重癥或者是慢病急性發作患者,相關的患者接受了初步診斷之后,生命體征趨向于平穩,但是還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診治。護理作為臨床工作中的關鍵環節,需要多個群體聯合作用,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患者家屬還是患者自身,都需要進行有效的配合。無縫隙護理主要是從護理中分離出的全面管理護理模式,屬于較為新興的護理手段,凸顯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出人文主義精神,確?;颊咴谥委熀涂祻推陂g得到相對優質的服務, 保證臨床護理效果更佳[1]。為妥善的解決現階段急診護理中存在的部分問題,我院重點推行并實施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中重點將我院急診科在特定時間段內接收的114例患者視為調查對象,其中包含著66例男性患者以及48例女性患者,年齡在15到29歲,平均年齡為23.5歲。隨機將所選的患者合理分組,對照組患者為57例,觀察組患者為57例,分析其基本的信息資料,不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P>0.05),存在著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中的56例患者所實施的護理干預趨向常規化,在患者入院之后,相關的護理人員及時的為患者提供幫助,完成相對應的交接工作,主要是以口頭交接工作為主,不進行書面交接。觀察組患者重點落實無縫隙護理干預,主要是完成有效的排班、成立小組等,對患者給予科學化的護理干預和心理輔導。實際交接的時候應該提前半小時通知病房護士,使其詳細的了解患者的相關情況,如姓名性別等,騰出足夠的時間準備相關的醫用器械。急診住院患者應該填寫相應的交接記錄單,急診科護士人員應該全程陪同,與病房護士協調配合,在完成口頭交接和床邊交接工作之后,完成相應的簽字確認。交接的內容應該重視細節問題,包含著病情交接和用藥交接等[2]。交接記錄單一式兩份,各自保存以用于追溯。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SPSS18.0對獲取的數據信息展開統計,數據信息借助于(x±s)加以表示,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對比運用t值落實
檢驗,計數資料借助于x2檢驗,P<0.05證明了差異本身體現出的顯著性,反映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抑郁及焦慮評分對比 在觀察組的57例患者中,SAS以及SDS評分分別是34.61分、41.28±8.12分,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45.34分、48.71±8.24分來說,差異明顯,能體現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57例患者中,對于本次護理服務非常滿意的患者共計29例,對于本次護理服務滿意的患者共計23例,對于本次護理服務一般滿意的患者共計2例,護理總滿意度是94.74%(54/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95%(45/57) ,差異能反映出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無縫隙護理重點是依照患者病情的發展狀況,完成對相關護理人員班表的合理調整,構建起較為科學的彈性工作模式,若是急診科患者有所增多,護理人員應該適當的增加,護理的時間需要適當的延長?;颊呷羰菧p少或不多時, 應該督促護理人員及時的休息,但原來的搭配原則保持不變, 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實現有效監測[3]。
在術前需要及時的為患者排解心理矛盾, 落實科學化的引導,鼓勵患者戰勝恐懼心理。術后護理人員還需要進行細心的照料,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減輕其疼痛感, 讓患者及其家屬感受院方對他們的關懷, 緩和醫患關系, 雙方相互尊重[4]。
在此次研究中,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SDS與SAS評分,明確了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的差異(P<0.05)。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中合理的運用無縫式護理模式,適當的融合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夠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理狀態有所改善,促使醫患關系得到有效的緩和,穩步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欣怡. 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急診科應用的效果評價[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 8(4):273.
[2] 顧琴,張紅,黃華,等.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 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 4) : 109-110.
[3] 王歡. 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應用[J]. 健康之路, 2013(12):373-374.
[4] 張仲文. 淺談無縫隙護理模式對護理質量影響[J]. 健康大視野, 2016, 21(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