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 目的:觀察負壓吸引術在手顯微外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自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軟組織缺損、皮瓣缺失或難治性斷指患者68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選用傳統移植皮瓣方法。實驗組在臂叢麻醉下,行清創術、固定斷骨骨質,縫合組織、神經、肌腱、血管。在移植區用濕潤網眼紗布覆蓋,帶多側孔引流管的醫用泡沫材料覆蓋紗布上,用醫用透明粘貼膜包扎創面,接通引流管與負壓源,持續負壓維持在-12kPa持續吸引,每3天更換引流,兩周后去除引流,行皮瓣移植時保持創面干潔、肉芽新鮮,術后用醫用泡沫置于皮瓣周圍,術后繼續封閉負壓引流,6周后斷蒂成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指再植成活率,皮膚溫度、關節彎曲度情況及感染情況。結果:實驗組成活率97.1%,對照組82.3%,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再植肢體比健肢溫度平均高(1.3±0.8)℃,對照組高(2.5±1.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關節彎曲度平均為(60.3±5.9)°,對照組為(43.4±6.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過程中,實驗組無1例出現感染征象,對照組出現7例感染,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手顯微外科治療中,應用負壓吸引術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并降低感染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負壓吸引術;顯微外科
【中圖分類號】
R714.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192-02
斷指原因是移植成功與否的很重要一個因素,切割性斷指一般組織損傷較輕,再植成活率高,而撕裂傷、擠壓傷[1]、爆炸性組織損傷嚴重,斷面不整齊[2],再植后的成活率很低。傳統治療是對創面進行清潔、消毒,長期換藥待肉芽組織生長,進行皮瓣、肌腱移植[3]。換藥痛苦,用時長,整體治療費用偏高[4]。而創面面積很小的部位會因張力不均勻導致移植皮瓣不貼附生長[5],移植皮瓣下有空隙血液等無法排出[6],移植皮瓣無法成活。在手顯微外科,負壓吸引術可以擴張創面微血管,改善創面的血供,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而血管增生是促進肉芽組織增生的營養供給必備條件。顯微外科能在創面放大下直接觀察微創面血管、神經、肌腱及壞死組織等[7],肌腱修復發病率最高的就是肌腱粘連,顯微鏡下能盡可能減少纖維組織和肌腱的粘連。因此在我科室臨床工作中一直采用負壓封閉式引流術聯合顯微鏡治療難治性斷指。現為觀察負壓吸引術在手顯微外科中的應用效果,特進行本次實驗,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軟組織缺損、皮瓣缺失或難治性斷指患者68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選用傳統移植皮瓣方法,行臂叢麻醉,扎止血帶,在斷指末端予2%利多卡因麻醉后清創,在顯微鏡下先行一期、單一皮瓣覆蓋手指創面,二期行皮瓣修復術后并指分指術,三期進行游離肌腱移植及指伸肌功能重建。實驗組麻醉后在顯微鏡下行清創術、固定骨質復位,縫合組織、神經、肌腱、血管。在創面區用濕潤網眼紗布覆蓋,帶多側孔引流管的醫用泡沫材料覆蓋紗布上,用醫用透明粘貼膜包扎創面,接通引流管與負壓源,持續負壓維持在-12kPa持續吸引,每3天更換引流,兩周后去除引流,6周后斷蒂成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指再植成活率,皮膚溫度、關節彎曲度情況及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間比較用χ2值,用(n,%)表示;P<0.05為差距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1例壞死,33例成活,成活率97.1%;對照組6例壞死,28例成活,成活率82.3%。χ2=3.9813,P=0.046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實驗組再植肢體比健肢溫度平均高(1.3±0.8)℃,對照組高(2.5±1.1)℃,t=5.144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關節彎曲度平均為(60.3±5.9)°,對照組(43.4±6.8)°,t=10.9459,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治療過程中,實驗組無1例出現感染征象,對照組出現7例感染,經分析χ2=7.8033,P=0.005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負壓吸引可以擴張創面微血管,改善血供,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保持創面清潔,避免細菌感染。在本次實驗中,實驗組無1例出現感染征象,對照組7例感染。實驗組的成活率到達97.1%;而對照組的成活率僅為82.3%,對比明顯。術后恢復中實驗組再植肢體比健肢溫度平均高(1.3±0.8)℃,對照組再植肢體比健肢溫度平均高(2.5±1.1)℃,證實了負壓封閉引流術能提高創面的貼合,對血供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無論是從術中治療觀察還是術后斷指康復狀態,所有指標均證實實驗組的治療方法優于對照組,證實了我科室臨床中采用負壓封閉式引流聯合顯微鏡治療難治性斷指的優勢。
綜上所述,在手顯微外科治療中,應用負壓吸引術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并降低感染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侯春林,池征璘,鄒永根主編,顯微外科疑難手術病例精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8.
[2] 裴國獻,王澍寰等主編,顯微手外科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
[3] 顧玉東主編,臨床顯微外科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
[4] 裘華德主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02月第1版.
[5] 羅江蓉,岑瑛.負壓封閉引流裝置促進創面愈合的機制及在我國的臨床應用進展[J].四川醫學,2013,34(10):1599-1601.
[6] 姚元章,黃顯凱,麻曉林,等.創傷性軟組織缺損的負壓封閉治療[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2,16(6):388-389.
[7] 湯蘇陽,李春伶,羅曉英,等.負壓引流對人慢性創面愈合過程中細胞增生活性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5,9(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