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蘭
【摘 要】 目的:分析基層預防接種門診醫療糾紛的原因,提出方法措施并探討其應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為對照時間段,以2018年1月至12月為觀察時間段,將上述時段內預防接種門診的資料收集起來,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階段,預防接種門診采取常規工作模式,觀察階段,分析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加以施行,對比不良反應及醫療糾紛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醫療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基層預防接種門診醫療糾紛的發生與工作人員、接種者及家長都有關,為了防范這一事件的發生,應該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及綜合素質培訓,并制定醫療糾紛處理方案。
【關鍵詞】 基層預防接種門診;醫療糾紛;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86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42-02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制度逐步健全,人們對于醫療保健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升,在醫療衛生機構的積極宣傳下,一般家長都會帶幼兒定期到各個為衛生站點接種疫苗。[1-2]但是,在基層預防接種門診,由于醫療人員在健康宣教上的不足,家長對于預防接種知識不了解,或者是醫療人員操作的不規范,導致幼兒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影響到預防接種效果,或者威脅到幼兒健康,引發醫療糾紛,威脅到社會的和諧。此次試驗旨在分析基層預防接種門診醫療糾紛的原因,提出方法措施并探討其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本資料
以2017年1月至12月為對照時間段,以2018年1月至12月為觀察時間段,將上述時段內預防接種門診的資料收集起來,進行回顧性分析。在此期間,門診醫務人員未發生變動,具有對比研究的價值。
1.2 方法
對照階段,采取常規工作模式,嚴格按照預防接種的工作流程,實施醫療及護理工作,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觀察階段,對以往基層預防接種門診發生的醫療糾紛進行探討,分析其發生原因,具體如下:①工作人員因素。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對待接種者及家屬態度比較差,專業知識水平過低,不能妥善解答其疑問,而且工作拖沓,操作不規范,引起接種者及家屬的不滿。而且,幼兒在接種過程中,常常哭鬧不止,如果不好好處理,會引起家長的不滿,而且,預防接種有發生發熱、頭痛、感冒、肺炎、穿刺部位紅腫、感染等不良反應的風險,如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薄弱,再加上未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行事,無法應用法律保護自己,影響基層醫院的形象;②接種者及家長因素。在預防接種時,有明確的接種禁忌癥,應該先了解接種者的具體信息、既往病史及過敏史,做好健康宣教后再行接種,而且接種期間最好不要掙扎,否則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也會增長。有時候接種者及家長沒有很好地配合進行預防接種工作,導致發生不良反應,情緒激動,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引發醫療糾紛。
根據醫療糾紛的發生原因分析結果,提出防范措施:①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培訓。加強在崗人員尤其是低年資護士的基礎護理培訓,確保護理人員能夠掌握預防接種的禁忌癥、給藥方式及注意事項,加強技術操作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穿刺技術,把握“快、準、狠”的穿刺準則,通過職業素養培訓,提升其服務意識及責任意識,在工作過程中,認真核對患者信息,交流預防接種信息,查驗預防接種證,憑證接種;②加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培訓。工作人員應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有效克服嘈雜門診環境、家長抱怨、患兒哭鬧的影響,專注于自身工作,加強與接種者及家長的溝通,獲得其配合,耐心認真地解答接種者及家長的疑問,解釋疫苗的名稱、作用、接種配合適宜及前后注意事項,確保接種者無接種禁忌癥后,嚴格按照流程接種,囑咐接種者及家長加強管理,比如說接種疫苗過后幾天,不宜劇烈運動,3天內不可洗澡,不可抓撓穿刺部位,近期內不可食用海鮮或辛辣刺激物質。一旦發生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③制定醫療糾紛處理方案。如若接種者及家長產生不滿,應該及時處理,其余工作人員應該及時介入,加以勸解,詢問接種者或家長不滿的原因,及時處理。工作人員應提升法律意識,在保證自身嚴格按照醫療規章制度行事的同時,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1.3 判定標準
在對照階段和觀察階段各選取500例接種者,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記錄發生不良反應及醫療糾紛的例數,計算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建立Microsoft Excel數據庫,應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
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現為百分率(%)的形式,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兩組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說明組間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醫療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基層預防接種門診中,所接待的人員本就龍魚混雜,再加上預防接種的確具有一定風險性,所以發生醫療糾紛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3]面對這一問題,門診工作人員首先應該進行反思,思考自身在規章制度執行、操作規范實施、護患溝通及法律維權上的不足之處,通過提升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及操作技能水平,來確保預防接種流程及操作的規范性,通過提升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及法律意識,來消除預防接種中存在的隱患,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通過提升社交能力,來加強與接種者及家長的交流,為其答疑解惑,提供人文關懷,提升其滿意度,通過制定醫療糾紛處理方案,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及時將醫療糾紛的火苗掐滅。
綜上所述:基層預防接種門診醫療糾紛的發生與工作人員、接種者及家長都有關,為了防范這一事件的發生,應該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及綜合素質培訓,并制定醫療糾紛處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潘彩珠,羅偉文,周世權,李梅英.深圳市龍華新區預防接種門診設置現狀[J]. 職業與健康. 2015,22(11):111
[2] 楊繼國.鄉級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09,33(01):66
[3] 楊繼國.鄉級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09,43(3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