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升安
【摘 要】 目的:探究肺部CT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診斷價值。方法:將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兒科實行X線診斷的5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劃分為對照組,將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兒科實行肺部CT診斷的5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劃分為觀察組;對比2組患兒的診斷準確性,全面分析肺部CT診斷的影像學表現,便于總結CT診斷價值。結果:對比診斷結果發現,對照組確診率為74.55%遠遠低于觀察組94.55%二者相比差異較為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經CT確診的51例患者中單側病變21例、雙側病變30例、單側病變合并雙側病變1例。其中,淋巴腫大6例、胸腔積液8例、支氣管壁增厚34例、空洞征象2例、條索陰影11例、磨玻璃陰影15例、斑片陰影37例、斑點陰影7例及肺部紋理增多12例。結論: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實行肺部CT診斷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診斷準確性清晰顯示支氣管病變程度,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有利于盡早確診開展后續治療。
【關鍵詞】 肺部CT;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49-02
肺炎支原體肺炎作為臨床常見的兒科疾病之一,疾病演變發展期間存在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直接影響患兒身心健康及生長發育,并且支原體感染是造成兒童重度肺炎的主要因素,一旦錯失最佳治療實際則嚴重損害機體器官及其他組織系統。[1-2]由此可見,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對于制定治療方案保證治療效果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同時,傳統X線診斷準確性往往較低,極易出現漏診或誤診等風險事件,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反而不利于制定后期治療方案。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肺部CT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診斷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將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兒科實行X線診斷的5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劃分為對照組,將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兒科實行肺部CT診斷的5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劃分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5例患兒中男女比例為29:26,年齡最高者12歲、年齡最低者2歲、平均年齡為(8.4±2.1)歲;觀察組55例患兒中男女比例為28:27,年齡最高者12歲、年齡最低者3歲、平均年齡為(8.5±2.2)歲。根據具體資料可知,2組患兒性別及年齡等基本信息不存在明顯差異性,換而言之2組患兒具備納入對比研究的價值,所有患兒家屬均提前簽署實驗同意書,意味著基本明確實驗內容了解實驗流程,該實驗得到本地倫理協會審查批準。
1.2 診斷方法
對照組實行X線診斷,即:使用GE公司所生產的DR-F醫用X射線攝影診斷系統,拍攝所有患兒胸部正面側位片,結合患兒身體厚度調整曝光參數,盡可能于患兒安靜時完成拍攝,嚴格控制射線計量,控制靶片距不得低于100厘米不得高于150厘米。觀察組實行肺部CT診斷,即:使用西門子公司所生產的Emotion6層螺旋CT儀器進行診斷,以肺尖至肺底為主要掃描部位,控制層距及層厚不得超過5毫米,控制電流及電壓分別不得超過100毫安及110千伏,并且其掃描時間為1秒,分別設置縱膈窗及肺創為L45/W450及L2500/W1000,便于組建病灶區域矢狀面及冠狀面;持續強化掃描,保持所有參數不變,選擇碘海醇為造影劑,以每秒2毫升的輸注速度完成注入后進行掃描,得到病灶邊緣及內部CT結果,針對配合度較差的患兒可口服3%濃度的水合氯醛,有助于區分胸腔積液及病灶區域等情況。
1.3 判定標準
持續出現咳嗽癥狀且經X胸片診斷出現明顯肺炎表現為X線確診標準;病變范圍廣泛且累及多個器官出現單側或雙側病變為CT確診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該實驗選擇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收集及數據處理,將(%)視為計數資料的表現形式且選擇χ2為檢驗標準進行研究,將(x±s)視為計量資料的表現形式且選擇T為檢驗標準進行研究,一旦P值小于0.05則意味著2組研究數據出現明顯差異性具備統計研究的最終價值。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準確性對比
對照組確診41例、確診率為74.55%;觀察組確診52例、確診率為94.55%。對比診斷結果發現,對照組確診率為74.55%遠遠低于觀察組94.55%二者相比差異較為明顯,2組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2 CT診斷影像表現
經CT確診的51例患者中單側病變21例、雙側病變30例、單側病變合并雙側病變1例。其中,淋巴腫大6例、胸腔積液8例、支氣管壁增厚34例、空洞征象2例、條索陰影11例、磨玻璃陰影15例、斑片陰影37例、斑點陰影7例及肺部紋理增多12例。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以2歲至12歲小兒為好發人群,普遍發生于春秋交替之際,以咳嗽、咽喉疼痛、體溫上升及頭痛為典型臨床癥狀,并且經痰液等分泌物四散傳播,一定程度上擴大支原體病毒的傳染范圍,甚至存在出現致死病例的可能性。[3-4]目前臨床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以X線及CT等影像學方式為主要診斷方法,但是X線診斷清晰程度較低,無法明確顯示具體病變位置。同時,與X線診斷相比,CT診斷具備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不止能清晰顯示患兒肺部病變位置,更能診斷出支氣管炎及混合型病變等具體情況,并且CT診斷不存在放射性,使用期間不損害患兒機體健康。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實行肺部CT診斷的效果顯著,能明顯提高診斷準確性清晰顯示支氣管病變程度,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有利于盡早確診開展后續治療。
參考文獻
[1] 劉永平.支原體肺炎并發心血管損害126例的臨床分析研究[J].中外醫療.2010,33(28):111
[2] 黃雁,楊偉紅.64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2,31(09):33-34
[3] 陽愛梅,宋建輝,黃榕,金世杰,楊萍.1026例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及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31(07):188
[4] 孫詩煒,趙長江,宋錦萍,唐雪驍.4246例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流行特征[J].安徽醫學.2016,34(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