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義
【摘 要】 目的:分析肩鎖關節脫位者臨床分別以鎖骨鉤鋼板、帶袢鋼板治療的有效性。方法:取2015.1~2017.5期間69例肩鎖關節脫位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內固定治療,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組,觀察1組共34例(以鎖骨鉤鋼板固定)、觀察2組共35例(以帶袢鋼板固定),觀察兩組手術情況,對患者隨訪15個月,評估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觀察2組手術時間長,P<0.05;觀察組治療率為97.1%高于對照組88.2%,P<0.05。結論:肩鎖關節脫位以帶袢鋼板治療,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好,但手術時間較長。
【關鍵詞】 肩鎖關節脫位;帶袢鋼板;固定;鎖骨鉤鋼板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55-02
肩鎖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常見的創傷性疾病,根據傷力、韌帶斷裂程度,可分為3級,其中Ⅰ型、Ⅱ型患者喙鎖韌帶無損,臨床一般主張保守治療,但對于Ⅲ型即肩鎖、喙鎖均撕裂,存在明顯關節脫位,這類患者往往表現為劇烈疼痛、上肢無力等情況,若不及時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鎖骨勾鋼板固定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但大量實踐表明治療效果有限,患者術后存在關節活動受限、疼痛等情況,近些年臨床發現以帶袢鋼板固定治療,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較好[1]。故本文通過觀察2015.1~2017.5期間69例患者分別以鎖骨鉤鋼板、帶袢鋼板治療的效果,旨在為今后疾病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5.1~2017.5期間69例肩鎖關節脫位者為研究對象,經檢查確診為Ⅲ型新鮮肩鎖關節脫位,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未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神經損傷,無手術禁忌癥,無言語、精神障礙,無其他部位骨折或脫位,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組,觀察1組共34例,患者年齡20-69歲,平均(37.1±4.8)歲,女13例、男21例;觀察2組共35例,患者年齡21-70歲,平均(37.6±4.5)歲,女14例,男21例,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1組:術中肩峰上沿鎖骨外1/3做弧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等,顯露肩鎖關節、肩峰、鎖骨外段,對破碎軟骨盤進行清理,后根據患者脫位情況適當預彎鋼板鉤,將鉤端自肩鎖關節后方插入肩峰下,而鋼板置于鎖骨外段上緣處,利用杠桿力下壓鎖骨,使肩鎖關節復位,同時以螺釘將鋼板固定在鎖骨上,采用不可吸收縫線修補肩鎖關節囊、韌帶,最后閉合切口。
觀察2組:術中橫跨肩鎖關節向喙突做佩刀式切口,顯露肩鎖關節、喙突,部分切斷三角肌,清理破碎關節盤,于喙突彎曲連接處表面的中心鉆孔,后在距,鎖骨遠端 20、40 mm 處鉆 2 個骨孔,將5 號線穿過開口,并環繞帶袢鋼板,后將鋼板穿過喙突骨孔,翻轉鋼板。再使5 號線兩端通過鎖骨的2 個骨孔,并逐個穿過每個鋼板,拉緊、打結,來縮短喙突、鎖骨間距,使肩鎖關節復位,最后對錐狀、斜方韌帶及關節囊等進行修復,閉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情況,對患者隨訪15個月,評估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本次手術情況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本次肩關節功能評估[2],優:X線顯示肩鎖關節復位或間隙5cm以下,患者上肢肌力正常,無痛,肩關節活動無受限;良:經檢查肩鎖關節間隙5-10mm,關節活動輕度受限,肌力良好,微痛;差:肩鎖關節脫位,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肌力不佳,存在明顯疼痛且夜間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統計學結果采用SPSS19.0系統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n(%)、(x±s)表示,采用χ2、t檢驗,以P<0.05表明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手術情況觀察 觀察2組手術時間長,P<0.05,見表1。
表1 手術情況(x±s)
組別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
觀察1組(n=34)102.1±13.541.6±5.7
觀察2組(n=35)99.6±10.460.5±8.3
t0.8630.995
PP<0.05P>0.05
2.2 關節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率為97.1%高于對照組88.2%,P<0.05。
3 討論
肩鎖關節在人體上肢運動中起到支點作用,是上肢上舉、外展及肩關節前后屈伸運動的重要關節之一,因此對肩鎖關節脫位者及時有效復位是尤為必要的。臨床認為肩鎖關節穩定主要依靠關節囊、喙鎖韌帶及三角肌、肩鎖韌帶3 部分維持,其中喙鎖韌帶是維持關節完整性最為重要部分。因此在對肩鎖關節復位時,應該注重喙鎖韌帶的恢復,同時由于肩鎖關節為平面關節,可各方向微動,因此臨床最為理想固定方式為間接固定。
本次觀察1組治療率為88.2%,結果表明以鎖骨勾鋼板固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其固定牢靠,能有效維持肩鎖關節穩定,但鎖骨勾鋼板使肩鎖關節微動被剛性固定替代,加之鋼板占據患者肩峰部分空間,后期患者肩關節活動會刺激岡上肌,造成疼痛、關節活動受限[3]。本次觀察2組治療率為97.1%高于觀察1組,觀察2組手術時間長于觀察1組,P<0.05,提示帶袢鋼板固定效果理想,但手術操作較為耗時。帶袢鋼板固定能解剖重建斜方、錐狀韌帶,維持鎖骨、喙突間距及肩鎖關節的對位,有效肩鎖關節力學平衡、解剖關系。其最大優勢便是不會剛性地固定肩鎖關節,保留關節微動,避免術后患者關節活動受限,同時帶袢鋼板對肩袖無干擾,能避免骨質被切割,減少肩痛誘發因素,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較好[4]。
綜上所述,肩鎖關節脫位以帶袢鋼板治療,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好,但手術時間較長。
參考文獻
[1] 朱義用,崔恒燕,蔣盤強,汪建良.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脫位的并發癥分析[J]. 中國骨傷,2013,26(11):927-931.
[2] 盧啟貴,李長樹,黃東紅,李政,沈云龍,鄭英慧,陸文杰. 關節鏡下Endobutton鋼板內固定治療肩鎖關節脫位[J]. 中醫正骨,2015,27(05):23-26.
[3] 諸力,楊賀杰,趙萬軍,楊武民,周輝. Endobutton袢鋼板和鎖骨鉤鋼板治療新鮮肩鎖關節脫位的病例對照研究[J]. 中國骨傷,2012,25(02):120-123.
[4] 許福生,李桓毅,劉方剛,黃超,付宇翀,桂忠山. 三重帶袢紐扣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治療急性肩鎖關節脫位的療效比較[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08):7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