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
【摘 要】 消化內科疾病已逐漸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且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而出現增加趨勢。通過對消化內科疾病臨床常見問題的分析,探究其發病原因,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和預防措施,以提高消化內科疾病的質量管理水平。
【關鍵詞】 消化內科疾病;臨床常見問題;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61-01
1 引言
消化內科疾病是發生在食管、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的相關疾病,種類多樣,有急慢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等。部分消化內科疾病的看診難度較大,而且經常伴發吐血、咳血、便血、腹瀉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帶來較大威脅。而且因為越來越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的影響,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生越來越多。據此,我們探討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病誘因,并據此制定相應的人性化預防措施,以便提高消化內科疾病內科質量和管理水平,降低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 誘發原因、人性化及預防措施
2.1 誘發原因
根據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的分析,發現消化內科疾病的引發因素有很多,種類復雜,傳染性高,治療恢復速度較慢,復發率也比較高,一般表現出慢性和反復性。具體誘發因素包括激素、氣候突變、不合理、上呼吸道感染、勞累、情緒不良、其他系統性疾病等,都可能導致消化內科疾病的出現。
2.2 人性化干預措施
我縣對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89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并根據患者病情,做好基礎護理和治療工作。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了人性化的針對性的護理工作,包括基礎知識宣教、心理護理、環境護理、病情護理、用藥護理等。尤其是對于患者的心理,因為患者的心緒影響著對治療疾病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影響著患者的依從性,因此要特別關注,及時掌握患者的心情變化,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
①健康知識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屬全面灌輸有關消化內科疾病的病理知識,包括病因、癥狀、患病部位、并發癥等,以及采取的有效的治療手段,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疾病認知,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病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心態,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讓患者促進疾病康復。
②病情護理:注意對患者的病情監測,避免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并發其他疾病或出現突發性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刻作出緊急處理措施。監測和記錄患者的臨床表現、用藥情況等,在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處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尿量、意識等指標,及時糾正體內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另一方面,針對特殊的疾病類型做好特殊的護理,比如上消化道出血要給患者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及時補充有效血容量,防止患者休克;對于需要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導尿管的放置和更換,避免脫落,并及時處理尿袋。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巡視,并隨時詢問患者的感覺,避免出現異常而患者不知道找醫生。
③環境護理:指導護理人員給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保持良好的通風、溫濕度、光照,定期清理垃圾,保證環境衛生整潔、干凈,做好防滑措施,設置安全扶手,防止患者出現跌倒、摔傷等情況。
2.3 預防措施
對于消化內科疾病的預防,主要是進行飲食管理、運動管理和藥物管理。向患者宣傳飲食護理對于預防消化內科疾病的重要意義,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自覺配合工作開展。根據患者病情指導患者進行飲食,做到規律性進食,少食多餐,禁煙禁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嚴格使用藥物,盡量避免食用對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對于不同的消化內科疾病要合理使用不同的藥物。避免患者私自服用藥物、停用藥物、改變藥量等。需要注意的是,治療藥物的選擇一定要在疾病確診之后進行,因為消化內科疾病很多癥狀都類似,很容易出現誤診情況,如果錯誤用藥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督促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慢跑、快走、瑜伽等運動。
3 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人性化的臨床干預措施和預防措施,提高了患者對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降低了疾病復發率,提高了疾病預后效果,同時也構建了和諧的醫患關系。
4 探討
消化內科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種類,一般表現出急性腹痛、腹水、消化道出血以及功能性便秘等癥狀。近年來,由于不良生活習慣、生活壓力的增加、社會環境變化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生有上升趨勢。氣候的突變和運動量不足也是誘發消化內科疾病的因素之一。在消化內科疾病治療過程中,強化管理素質和水平也關系到疾病的恢復和治療情況。
因此醫生需要重視對消化內科疾病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出人性化的干預措施以及有效的預防措施,采取多樣化的治療方案,從飲食、運動、藥物、環境等多個方面入手,干預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治療和預后。醫生需要針對患者情況進行辯證診治,安排適合的治療規劃,并指導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這樣可提高消化內科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在進行疾病治療和護理時要充分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醫德和責任意識,認真落實醫院規定的各項制度,與護理人員合作,從患者的疾病癥狀、心理需求、舒適度等方面入手,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干預措施。有研究證明,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規組進行常規護理,對干預組進行內科護理,通過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舒適度護理、飲食護理以及病情護理等措施,干預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5 結語
消化內科疾病比較常見,而且疾病種類很多,環境、飲食、衛生習慣、健康行為等都有可能誘發該類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治療時要注意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對疾病的確診,及時對患者實施針對性治療,并實施人性化和預防措施進行干預,以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水平,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 王爽,劉曉,蘇彬,等.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常見問題及預防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