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鴻
【摘 要】 目的:探究全面護理管理在血庫獻血服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840例來本站獻血者,其中420例(觀察組)獻血者接受全面護理管理,420例(對照組)獻血者接受傳統管理。結果:實驗組報廢血量為15U,合格血量為765U;對照組報廢血量為31U,合格血量為697U。實驗組報廢率(1.92%)與對照組報廢率(4.26%)對比明顯較低;實驗組明顯發生率為1.67%,一般反應發生率為0.71%,無不良反應率為97.86%;對照組明顯發生率為2.86%,一般反應發生率為2.14%,無不良反應率為95.0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兩組對比差異明顯。討論:全面護理管理可有效控制采血報廢率及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采血質量和血液質量。
【關鍵詞】 全面護理管理;血庫;獻血服務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65-01
前言
血庫為血液采集、儲存并無償提供給臨床用血的機構,該機構因其公益性而顯得更加特別,其在臨床手術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血液質量的保證尤為重要??茖W有效的采血管理對供血量和血液質量的保證有著重要的作用[1]。全面護理管理可有效控制血液報廢率及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從而有效提高血液質量與患者獻血滿意度[2]。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840例來本站獻血者,其中420例(觀察組)獻血者接受全面護理管理,420例(對照組)獻血者接受傳統管理。根據獻血者身體情況獻血量選擇200mL或400mL。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獻血者接受傳統服務管理,觀察組接受全面護理管理。全面護理管理內容如下:①獻血前準備。血庫采血對象應為低危人群,以此保證血液質量。獻血者獻血前對其進行健康征詢,并進行血液檢測和基本檢查。對獻血者進行健康宣傳,使獻血者對獻血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獻血者充分重視自身體質,保證獻血指標,由此從根源上保證血液采集質量,有效控制血液報廢率[3]。②獻血前篩選。根據獻血前檢查結果,將不符合獻血要求的獻血者篩選出來,并將不符合的理由告知獻血者,由此保證獻血者健康安全,有效降低報廢率。③全面護理。獻血者在獻血前、獻血過程中及獻血完成后均接受全程護理。接受獻血前對獻血者的既往獻血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對獻血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評估。通過獻血者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對獻血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如有不適采血的情況,應果斷暫停對其采血。對其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使其充分放松下來,繼續進行采血。在采血過程中多與獻血者進行交流,注意獻血者精神狀態。完成獻血后,應保持對獻血者精神狀態的觀察,如有意外情況及時進行處理[4]。觀察針眼無異常情況下,對獻血者的獻血行為表示感謝。
1.3 治療效果評定
首先通過相關調查表對獻血者基本情況進行詢問并記錄,對獻血者身體情況進行評估,符合獻血標準后進行獻血前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對符合要求的獻血進行采血。對采集的血液進行相關檢驗,統計兩組獻血者血液報廢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數據處理軟件對兩組獻血者相關指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用x±s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獻血報廢情況如表一所示,實驗組報廢血量為15U,合格血量為765U;對照組報廢血量為31U,合格血量為697U。實驗組報廢率(1.92%)與對照組報廢率(4.26%)對比明顯較低。
兩組獻血者獻血后不良反應情況對比結果如表二所示,實驗組明顯發生率為1.67%,一般反應發生率為0.71%,無不良反應率為97.86%;對照組明顯發生率為2.86%,一般反應發生率為2.14%,無不良反應率為95.0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兩組對比差異明顯。
3 討論
保證血液質量是血庫的核心工作。全面護理管理在采血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使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的獻血者安全和血液質量得到有效保證。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報廢率(1.92%)與對照組報廢率(4.26%)對比明顯較低,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兩組對比差異明顯。由此得出,全面護理管理在血庫獻血服務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控制采血報廢率及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采血質量和血液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琴.全面護理管理在無償獻血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2(23):15-16.
[2] 林國信. 臺灣血液事業之發展 臺灣的無償獻血工作[A]. 《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國際輸血協會第十一屆西太地區大會論文專輯[C].《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2014:4.
[3] 陳錦艷. 廣州市高校無償獻血工作5個轉變的實踐與體會[A]. 中國輸血協會.中國輸血協會第六屆輸血大會論文專輯(報告篇)[C].中國輸血協會:《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2012:4.
[4] 孫淑君. 心理咨詢方法在獻血庫獻血咨詢工作中的應用[A]. 中國輸血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中國輸血協會第五屆輸血大會論文專集(摘要篇)[C].中國輸血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