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外,政要中喜愛讀書者為數不少。讀書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而領導人看的書往往隱含著一些特殊的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窺探和研究。中國既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大國,也是新興崛起國家的代表,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也由此成為難以回避的話題。那么,有哪些外國政要愛讀“中國書”,他們都讀什么“中國書”?
總統“中國書單”有真有假
“奧巴馬也是他的書迷!”2016年12月18日德國出版的《明鏡》周刊稱,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為近幾年最精彩的中國翻譯書籍之一。
德媒所言不虛。奧巴馬是暢銷小說愛好者,當年他度假時隨身攜帶四本書,其中一本正是《三體》。奧巴馬讀的和中國有關的書還有《紐約客》、前駐華記者歐逸文的《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和BBC記者比爾·海登的《南海:亞洲的權力與斗爭》。美國政治家中讀過中國書的有很多。尼克松撰寫《不戰而勝》,在有關表述中坦言“借鑒過《孫子兵法》的思想”。他還聲稱讀過《論語》,訪華時曾引用毛澤東詩詞中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他的國務卿基辛格讀過許多關于中國的書,并且寫了《論中國》。
有說法稱,布什父子都喜歡讀《孫子兵法》。這不奇怪,《孫子兵法》是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古代書籍。里根也曾在演講中引述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金句。
至于特朗普,據2011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和《國際財經時報》報道,特朗普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稱:“幾十年來,我讀過上百本關于中國的書。”他一口氣列出20本,涵蓋范圍甚廣。如果報道可信,特朗普或許是讀過涉及中國書最多的美國總統。但最近有人求證稱,根本就沒有“特朗普曬書單”的采訪,有關報道原始出處是一個給錢就發新聞的新聞公關網站。
老輩讀歷史,少壯看“入門”
日本政客很喜歡“以中國歷史為鑒”。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項羽和劉邦(上中下)》是日本人事部公務員研修所的推薦書籍。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曾建議日本首相和政客去讀中國元朝散曲家張養浩所著的《三事忠告》(日譯《為政三部書》)。
熟悉中國文化的日本首相很多,昭和時代的首相多有很高的漢學素養。吉田茂因熟讀中國古典而成為“中國通”,大平正芳、細川護熙等以通曉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學著稱。1972年田中角榮和大平正芳(時任外相)訪華時,毛澤東特意從藏書中拿出《楚辭集注》和懷素草書字帖相贈。
相比起來,后來的日本首相多出于“現實需要”而讀與中國有關的書,包括日本學者和媒體人撰寫的書,在“原汁原味”方面“打了折扣”。小泉純一郎、菅直人等曾被看到購買與中國相關的書,多是日本人寫的有關中國的入門書。
看古典文獻,也看莫言小說
《論語》《禮記》《道德經》等中國古典文獻,詞句簡單,外國人喜歡翻譯和閱讀。
兩德統一前,東德曾將《孫子兵法》作為軍事院校教學材料,政府官員幾乎人人讀過。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對《道德經》愛不釋手,曾在一次電視采訪中提到《道德經》,并建議每個家庭買一本看看。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愛看中國書是出了名的。2014年,他談到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感想:“一直令我遺憾的是,中國高層領導對西方的了解總是多于西方對中國的了解。習主席的新作面世是改變這個現狀的一個有益嘗試。”因為愛讀中國書,施密特才寫出《與中國為鄰》。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對中國文化也很有感情。他對中國詩詞情有獨鐘,對中國歷史非常熟悉,對中國青銅器頗有研究。希拉克稱,他被亞洲文化的智慧和微妙所吸引,而亞洲文化主要起源于公元5世紀前中國的那些偉大思想家。希拉克的夫人曾透露,希拉克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每晚睡覺前要讀關于中國考古的雜志。
德國總理默克爾沒被報道讀過什么中國書。但中國官方多次贈書給她,比如《中國改革開放全記錄(1978—2012)》等。多名接近默克爾的基民盟議員透露,總理讀的中國書也不少,比如莫言幾本小說的德文版。
(據《新湘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