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歐洲乃至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設,阿姆斯特丹是繞不過的典型樣本。同時,阿姆斯特丹還是世界上最早建設的“循環城市”之一。
自荷蘭黃金時代起就享譽世界的“北方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城市,也是金融商貿之都。進入21世紀以來,在信息社會浪潮的推動下,歐洲的“智慧城市”建設逐步興起,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建設成績得到廣泛認可,放眼歐洲乃至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設,阿姆斯特丹是繞不過的典型樣本。
基于大數據的城市管理
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第一批聯通互聯網的城市,也是第一批擴大使用光纖的城市,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交換點”——阿姆斯特丹互聯網交換點(AMS-IX)。在雄厚技術基礎的支撐下,阿姆斯特丹的數字城市建設步伐很快。其中,始于2015年的“城市數據”(City Data)項目不可不提。該項目對城市運行中產生的大量交通、環境、市政和商業等各領域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并將一些數據創新性地實時公開在公共平臺,可以直觀反映城市運行信息,解決諸如交通及流動量問題,提高出行效率和出行安全等。
循環起來的城市
作為世界上最早建設的“循環城市”之一,阿姆斯特丹的目標是重新設計20條產品鏈或材料鏈。例如,阿姆斯特丹電力公司通過將廢物轉化為電力、城市供熱和建筑材料,每1000公斤廢物可產生900度電,75%的污水系統被分離成廢水和雨水,廢水處理后留下的淤泥被轉化生產天然氣。阿姆斯特丹還發起了一項名為“城市循環掃描”的項目,目標是找出阿姆斯特丹地區在實現循環經濟方面最重要的、有形的進展,確定循環業務模型在什么領域可以應用,從而提供關于如何改變城市價值鏈的指導,以刺激既有和新興部門的創新、商業機會和創造就業。
技術與人才基礎
荷蘭在經合組織最新發布的幸福指數排名中表現突出,尤其在工作—生活平衡、平均收入和財富以及就業方面均位列榜首。阿姆斯特丹作為荷蘭首都,成為歐洲乃至全球主要科技企業青睞的集中地。2015年普華永道“機遇城市”排名中,阿姆斯特丹在“人才資源與創新能力”項目上高居第三。會聚了人才,也就開掘了創新之源。除了在科學和工業等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性外,阿姆斯特丹在民眾溝通、平臺搭建、提出并應用自我發明的解決方案的機制創新等方面都獨樹一幟。
“政府—市場—社會”協同參與
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阿姆斯特丹特別注重“政府—市場—社會”的多主體協同參與,調動“自下而上”的創造力源泉。打造智慧城市計劃的試點項目包括房屋翻新、居家和車輛的能量儲存等,都是面向各類主體開放征集的,所有具有創新想法的主體都可以通過“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的網絡輕松連接,讓包括個人在內的用戶更多地參與到城市公共服務產品的決策和生產全過程,包括公共服務產品的設計、生產和提供,成為服務創新的主體。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市民,注重公私合作將帶來更具創造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這種“自下而上”的動力機制得到了廣泛的高度評價,使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綠色智慧城市的代表。
(據《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