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寶
摘 要:文章研究了工筆花鳥畫的定義、歷史發展及筆墨傳承,論述了意境的精神內涵及其在工筆花鳥畫中的體現。工筆畫是中國畫的分支,風格雖然工整、細致、寫實,但精神實質仍然是畫家的思想感情,同樣追求意境表現。最后分析了現代工筆花鳥畫意境的開拓途徑及創新表現。
關鍵詞:工筆花鳥畫;歷史傳承;意境
一、工筆花鳥畫的歷史傳承
(一)工筆花鳥畫的定義
工筆花鳥畫與寫意花鳥畫相對應,屬于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使用國畫顏料、毛筆在熟宣紙、礬絹上,利用精湛高超的技法嚴謹細膩地對花鳥畫進行創作。工筆花鳥畫歷史久遠,是中國藝術乃至世界藝術中絢麗奪目的明珠。其最大的特色是“精染細畫、艷而不俗、色澤典雅、求精于物象且意蘊橫生”。
(二)工筆花鳥畫的歷史發展
在歷史上,花鳥造型表現最初見于新石器時代的石器,漆器、陶瓷、青銅、玉石、畫像磚等物件上,都能看到花鳥形象,這些圖案只是作為裝飾用途而沒有形成審美價值。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出現了許多畫家卻沒有專門的工筆花鳥畫理論來指導藝術創作。
到了唐朝,出現張璪、畢宏這樣的書畫家,他們在創造作品的同時提出繪畫理論。這些理論對于工筆花鳥畫和整個國畫藝術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這個時期的工筆花鳥畫逐漸對主體進行深化,同時追求物象的“寫生”,開始融入煙云繚繞、霧氣朦朧的大自然奇觀,并對花鳥的神韻境界進行探究。
到了唐朝末期五代之始,繪畫理論不斷完善,工筆花鳥逐步開始從裝飾演變為“寫實”,畫家們在關注大自然的時候也開始關注生活,重視個性化發展,“細筆勾形”“點畫”“染墨”“賦彩”等技法讓工筆花鳥畫的意境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
兩宋時期可謂工筆花鳥畫發展的巔峰,這時候已經有了完善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技法并取得極高造詣,出現許多著名畫家比如崔白、黃荃等,他們的作品對于選題、構圖、線條、賦色都是一絲不茍精細至極。宋代花鳥畫更多地融入自然奇景與畫家的生活情懷,文人墨客們游山玩水,吟詩作畫,從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和人性的意義。畫中展現出的不僅是高超的技法,也有文人的傲骨、神韻與意境。
元朝時期的工筆花鳥畫多是對宋朝的沿襲,在創作理念上沒有更多的突破,但宣紙的出現促進了白描、墨色暈染這一畫風形成,也讓人們在傳承歷史的同時感到新意。清朝花鳥畫將歷史上的繪畫技法展現得淋漓盡致,材料的制作和工藝也十分完善,在技法上出現了“撞水”“撞粉”等方式,工筆畫家惲壽平首創“點花粉筆帶脂,點后復以粉筆足之”的方法,藝術家們百家爭鳴,標新立異,促進了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形式、意境的發展。
二、工筆花鳥畫的意境開拓
工筆花鳥畫中加入自身的思想感情,無論是怎樣的植物與花鳥蟲魚,都會被賦予人性和情懷,借由筆墨展現作者的心態,傳達作者的情感。觀看古人的工筆花鳥畫,你可在其中深深體會到中國傳統繪畫的構思、色彩、意境、格局甚至神韻。工筆花鳥畫的藝術語言中泛化出無盡的變化,借景思物,借物傳情,筆墨要求精到微妙,把握時代的脈搏。
(一)意境的定義和內涵
意境是美學的重要范疇,以心境映射萬物,受到傳統哲學、文學、美學思想的影響,可直接反映出藝術家們的審美高度、思想境界和修養水平。在精神內涵方面,意境源于道,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指出“道法自然”“大道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的思想與靈魂歸于自然的表現,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任憑意識行云流水,是超越一切束縛的最為本真的精神內涵。
(二)工筆花鳥畫意境的體現
1.計黑當白,虛實交融
工筆花鳥畫除了恰當取景、精細用線、細致染色之外,還應在畫面里表達藝術家道德情感與超越世俗的精神內涵。我們可以通以白當黑的方式給人們遐想的空間,如圖1是吳炳的傳世名作《出水芙蓉》,背景簡單,畫家以一朵蓮花的視角渲染出整個池塘的神韻,一朵花組合兩片葉子,帶有渾然天成、流暢簡約的神韻。蓮花周圍留白,花葉交錯,曲線的豐富變化貫穿畫面上方,主體物與畫面邊緣形成上整下破的格局,一花一世界是一種永恒的生命狀態,融入了作者悠遠廣闊的生命頓悟。
2.儒道精神的表達
儒家的“仁義、德行”都建立在“中庸”的平和上,工筆花鳥畫用筆嚴謹細致,畫家內心平和而穩定,所畫之物帶有自然之性,隨世間萬物之變而變,也隨人心所異而改。古人借工筆畫得其自嘆,皆因繪世俗之事表其心懷。儒道精神表達了自然合一、渾然融合的秩序感,營造了天人一色、水天相接、了無分別的渾然自在之境。
(三)工筆花鳥畫意境的開拓方式
1.題材的選擇營造意境
自然植物、風花雪月、花鳥蟲魚等都可以成為工筆花鳥畫題材。選擇一個好的題材,采用夸張、想象、比擬、寫實、寓意等手法可以表達出書畫家的思想情感從而營造意境。在藝術世界化的格局下,現代工筆花鳥畫家不再受到傳統工筆畫中常見題材的束縛,而是更加注重創新與自身情懷的傳達,藝術家會靜下心來思考人類共同的精神特質與情感。當代藝術家劉新華曾經說過:“藝術題材決定了繪畫高度,一定要尋找生動而具有當代特色的題材。”
2.空間、用線及色彩展現意境
工筆花鳥畫講求構圖與空間安排。構圖講求緩急、疏密、主次安排得當,計黑當白,留白處皆成意境。“馬一角,夏半邊”的構圖是表達意境的常用形式,取畫面一角,其余部分留白,或是暈染一抹云彩、一片煙霧,讓觀畫者展開無限遐想。傳統工筆畫用線細膩清晰,當代工筆花鳥畫逐漸弱化了線條形式感,融合西方水彩暈染藝術,虛化邊線,而在色彩上,傳統工筆花鳥畫的顏色傾向于固有色,在明暗、色調、光影的表達上較弱,當代工筆花鳥畫,結合了西方色彩的科學規律,打破傳統標新立異。
(四)寓情于畫,反映時代現狀
某一時期藝術的興旺與衰退,都和其所在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經濟態勢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以宋朝為例,南宋的文化、文學與藝術,都飄蕩著憂愁和感懷的情緒,工筆花鳥畫更是浸透著這樣一種愁緒。
北宋時期高川巨壑樣式的山水畫風格,到了南宋時期幾乎就不復存在了。南宋山水畫的代表是馬遠和夏圭,他們的畫,有著共同且明顯的特征,不再將自然風景的全面繪入畫中,而是僅僅將其中一個局部作為畫面構圖的主體,將局部花鳥、蟲魚作為構圖要素,用工筆畫細膩生動地描繪出來。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理解這一時期的繪畫風格變化,可以感受到與南宋王朝的亡國之恨、失地之痛是有關系的,國家形勢的變化、心理情景的差異,潛移默化地轉化到了畫作的表達之中。從更深層次的理解來審視作者心理環境的轉變,這一時代的畫家,已經失去北宋時那對廣大山水無限暢游向往的情懷興致,現實的環境與內心的傷痛使得他們的注意力從山高水遠、云霧深處縮放到咫尺的、局部的、舉目可見的細膩工筆花鳥畫范圍中來,那些遠大的風景、抱負、使命,似乎讓他們感覺到有些無力。這便是寓情于畫,將時代現狀反映到畫作中的意境體現。
三、當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新意境
當代工筆花鳥畫,在創新路上不斷向前。除了在創作技法中添加時代氣息,還總結出不少新的技法,比如做舊法、蠟染法、滲透法等。滲透法會使用兩張折疊宣紙,顏料在宣紙上自然滲透造就特殊紋理,其畫面自然隨意,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繪畫技法豐富了工筆花鳥畫的表現方式。如圖2是當代藝術家高茜的作品《想飛的魚》,既運用了工筆畫技法,又弱化線條的束縛,還增加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讓幻想中的一條魚飛上天,生機盎然靈活多變,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當代工筆花鳥畫所描繪的圖景與藝術家的思想融為一體,意中有情,情中有意,這靈動之境構成了工筆花鳥畫的新意境。時代發展,傳統意境結合現代思潮,中西融合,畫家們的思想發生轉變,工筆花鳥畫技法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與突破,在繼承傳統文化與中國美學思想的同時,加入時代特色與創新精神,呈現嶄新的格局。
四、結語
意境是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靈魂,“計黑當白,以心映物,以物寄情”都可以體現出工筆畫的自然之道和作者心中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畫家吸收繼承了傳統審美理念,并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的現狀,融入西方美學思潮,開拓了新時代的工筆花鳥畫意境。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曹玉宇.工筆畫意境的表現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4.
作者單位: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