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基于國畫山水中色彩的運用簡述,對國畫山水畫色彩應用的發展歷程進行簡單的敘述,對國畫山水畫色彩運用的文化影響因素,圍繞兩點進行分析:道家思想的影響,佛家思想的影響。同時,對國畫山水中色彩的運用及色彩在國畫山水中的應用創新進行探究,希望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國畫;山水畫;色彩
國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對我國繪畫文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國畫中,有描述人的,有寫風景的,其種類較多。國畫山水畫,以大自然為描述的主體,以高山流水為載體,將色彩作為渲染,為人們呈現出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本文就國畫山水中色彩的運用進行分析。
一、國畫山水畫色彩應用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繪畫歷史中,色彩最初被應用在動物的骨頭上,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在陶瓷、房檐、壁畫上被廣泛使用[1]。在歷史的發展中,我們發現西周時期色彩在飾品上應用較多,到戰國時期則是在棉帛上繪畫使用,在漢代開始,中國繪畫得到廣泛重視,陶瓷器上的彩色繪畫與巖畫中色彩,促進我國繪畫的發展。從此以后,我國繪畫藝術不斷完善,直到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色彩趨于成熟。國畫中的山水畫在唐代時期得到發展,青綠山水在國畫中的占比逐漸提升,其畫工精巧,風格宏偉,色彩明顯。在中唐時期,墨的應用較多,出現水墨山水與青綠山水兩種不同風景。在兩宋時期,色彩的應用更加豐富,水墨山水逐漸成為山水畫的主體,而各種色彩在主流畫中的應用也越發成熟,并成為宋代獨具特色的代表。到了元朝,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對淺色系的喜愛增加,色彩濃厚的山水畫逐漸回歸到以黑、白為主色調。元朝時代的文人墨客,對名利的追求較少,這直接影響了山水畫的創作,在填色的過程中,畫家更加重視淺色的應用,以此來烘托自身淡泊名利的品質。現代生活中,我們在欣賞傳統山水畫時,可以通過色彩的變化,來分析當時朝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了解不同時期的繪畫文化。
二、國畫山水畫色彩運用的文化影響因素
(一)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的思想中主張萬物以道,在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發現有道家的思想。有的畫家認為山水畫是對道的另一種闡述、對道真諦的追求,以山水畫家顧愷之為例,他認為在山水畫繪畫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道家的痕跡,將道家的精髓體現出來,實現天人合一。山水畫在用色的過程中,可以將道家無為的思想呈現出來,實現道家中所描述的“無色而五色成”。其認為無色就是有色,因此其作品多以無色為主,繪畫內容比較樸素,用白色來容納所有的顏色。道家講究陰陽調和,因此用黑白兩色來表達觀念。正是因為此,黑白兩色已經成為中國畫的一個代表,其中以《蝦》、《富春山居圖》為代表。
(二)佛家思想的影響
在我國古代中,佛家發展十分繁榮。其將中國思想文化融入在中國的發展之中,形成的社會意識對山水畫畫家產生很大影響。我國國畫山水畫有很多受佛家思想影響,如敦煌壁畫,其在繪畫的過程中,主要利用五個色彩進行繪畫,將黑、白、青、黃、赤作為主要繪畫顏色[2]。其繪畫內容比較豐富,不僅有佛家的內容,同時可以包含不同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其利用五種色彩對內容進行描述,使人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體會到繪畫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同時可以體會到其中寧靜的意境,給人視覺豐富的體驗。
三、國畫山水中色彩的運用
(一)青綠山水中色彩應用
青綠山水畫,主要是以石青和石綠為主色,這兩種色彩都是礦物質,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將山水畫的色彩描繪得十分鮮艷。青綠山水畫中,用色較重,綠色作為裝飾性較強的顏色,在水墨畫中進行點綴,可以將畫中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在傳統用色中,綠色并沒有成為主色,而是在水墨淡彩基礎上采用青綠進行描繪。隨著時間的發展,綠色逐漸成為主流色,在多種色彩中被區分出來,成為獨立的畫色。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青綠山水畫。青綠山水畫在這兩種顏色的襯托下,將不同的風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出來,將繪畫藝術完美呈現出來。
在初期,青綠山水畫中主要應用青色,以《游春圖》為例,在繪畫的過程中,用較重的藍綠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將其他顏色的作為輔助,襯托作品的內容。在宋朝時期,將水墨與青綠結合在一起,由于受當時文人思想的影響,青綠山水畫并沒有迅速發展起來。在明清之后,青綠山水畫的主流色發生變化,主要以水墨為主,以青綠為輔,代表的是畫家的一種情懷。
青綠山水畫是國畫山水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繪畫的過程中,主要應用石青和石綠兩色,這兩個顏色在應用的過程中易保存,不易褪色,可以將山水以雄偉的方式呈現出來,將整個作品完美呈現出來。第一,山水畫中,利用墨色將山水畫中內容勾勒出來,用赭石打底,當畫中顏料吹干之后,則是在山的頂端用花青和汁綠點綴,這樣可以保證畫的層次感,給人以空間感[3]。第二,當完成以上步驟內容時,利用青綠石色再次上色。第三,這時需要畫出青石的顏色,利用青色進行罩染,可以使畫的顏色有層次性。當整體畫的染料干后,可以通過二青、三青的方式提亮底部。第四,利用罩染頭綠畫綠石,染料干后,用二綠、三綠提亮整體的顏色。這一畫法在唐代應用較多,通過金色渲染,對畫的整體進行反復上色,以此呈現出完美的作品。多次上色可以保證顏色的層次性,將畫的布局完美呈現出來。
(二)水墨山水畫中色彩的應用
在中國國畫中,水墨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山水畫的重點部位。在我國山水畫中,水墨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動著中國畫的發展。水墨是山水畫中的主流色,推動我國文人畫的發展,在宋朝時期發展得最為繁華。水墨山水畫中,墨色是主要顏色,以淺色為輔助顏色。其與青綠山水畫不同,主要應用道家的理論,“無色而五色成”,希望通過墨色來表達多種不同的色彩,表達自身的情感,利用墨色對山水進行描述,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在實際繪畫中,利用畫筆和水墨,勾勒出一幅風景圖,給人以無色似有色的意境,以此表達作者的情感與心情。不僅是色彩應用,在水墨的運用方法上也與道家相似,利用黑白兩個顏色表達情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家對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影響。
在水墨畫發展中,吳道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是水墨山水畫的發起人,推動了水墨山水畫的發展。在王維時期,張璨的作品十分著名,曾被稱贊為“中遺巧飾,外若渾成”,能夠將山水畫的精髓描繪出來[4]。通過此,可以看出其作品效果非常理想,使繪畫效果完美呈現出來。到了宋朝,水墨山水畫的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其中米芾對山水畫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改變了傳統的山水畫的畫法,將水墨以渲染的方式呈現在畫中,體現山水畫的朦朧美,將傳統中刻板的山水畫變得更加柔軟動人,正因如此,我國山水畫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生重大變化,山水畫的結構也更加豐富,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色彩在國畫山水中的應用創新
隨著時代發展進步,國畫山水畫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獨特的色彩觀念。隨著文化全球化發展,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與途徑逐漸增多,西方文化的傳入對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造成一些影響,豐富了國畫山水畫的內容和色彩,推動國畫更好地發展。西方繪畫文化中蘊含著很多我國傳統畫中不具備的內容,如變形、構圖及肌理,在發展中國畫的同時,可以借鑒西方繪畫的特點,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提升中國畫的發展空間。此外,中西方繪畫中的色彩觀念也不同,在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差異,我國國畫發展中,可以將西方文化融入其中,豐富中國畫的色彩。中國畫主要以墨色為主,對線條和光線的變化并沒有過多解釋。而西方畫則是利用多種不同的色彩,將所要表達的內容烘托出來。西方畫正在逐漸被人們接受,也是未來發展趨勢。在現代發展中,我們生活中一些繪畫也會借鑒國外的繪畫方式和描寫手法,采用多種不同的色彩進行描述。這種方式不僅升華我國國畫的內容,也是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表現方式。在現代生活中,西方繪畫技巧及表現方式應用較多,形成與國畫不同的審美觀念。在國畫發展的過程中,應學習好的西方文化,保留中華文化的精髓,將多種色彩與墨色結合一起,以此促進我國傳統國畫文化的發展,促進山水畫更好地發展進步[5]。現代繪畫與傳統繪畫相比,色彩的應用更加大膽,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未來發展中,應該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完善,將現代文化中的內容融入其中,豐富傳統文化的內容,以此促進中國國畫山水畫的發展與進步,提高國家軟實力,促進中國畫走向全世界。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中,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流色彩,由此我們可以分析不同時代人們對顏色的認識。在國畫山水畫中,應結合其技藝、色彩、材料等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了解繪畫的主題,體會作者情感。在山水畫中,色彩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傳遞情感的重要措施。我們應重視山水畫色彩的發展與創新,以此推動國家傳統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強.國畫元素在現代家用紡織品設計的應用探討[J].西部皮革,2018,(24):9.
[2]李政.中國畫色彩傳承與創新性探索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8,(12):20-21.
[3]劉庚凡.線條下色彩空間的抽象表達:李克寶繪畫藝術淺評[J].藝術教育,2018,(17):223-224.
[4]楊春玲.色彩在國畫山水中的應用探討[J].藝術科技,2017,(7):217.
[5]王林.試論國畫山水中色彩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7,(3):146-147.
作者單位:
菏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