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豐 孫慶峰
摘 要:隨著民航業的高速發展,旅客對機場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大機場紛紛引進先進技術,提升自身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來獲得更多旅客的青睞,智慧機場已成為未來民航業發展的趨勢。該文對智慧機場的控制中樞進行探索,認為智慧機場應建設更加綜合的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同時分析并闡釋智慧機場建設控制中樞指標體系的意義、要求及內容等。
關鍵詞:智慧機場 控制中樞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a)-00-02
我國的機場建設經過了電子機場、數字機場及智能機場階段后,伴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融合,進入智慧機場的階段。“智慧機場”概念被提出的這幾年來,在民航業內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1]。個人認為,智慧機場是指通過智能化及數字化技術,以智能化基礎設施為依托,利用智慧化的運行和管理模式,形成以智慧機場為核心,多式聯運樞紐、智慧倉儲和臨空產業城為一體的智慧航空城。
智慧機場是為讓旅客享受更便捷的出行和更人性化的服務[2]。控制中樞作為整個機場的指揮中心,應直觀掌握機場的運行狀況并做合理處置,而不是依靠下屬部門上報機場運行狀況。智慧機場高效管理的基礎是對機場運行情況進行量化管理,故控制中樞指標體系應運而生。
1 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建設的意義
目前機場的管理部門主要有AOC(機場運行中心,Airport Operation Center)和TOC(航站樓運行中心,Terminal Operation Center)等。AOC作為機場運行控制中心和飛行區區域運行管理主體的地位,其管理范圍主要包括機場運行現場和飛行區安全運行管理[3]。故AOC傾向于航班業務的管理,沒有完成對整個機場情況的感知。TOC主要負責管轄航站樓的日常生產運行、服務質量監督、安全防范以及所有樓內系統、機電設備的運行、維護和火災的防范等。TOC傾向于航站樓內的管理,不涉及機場的飛行業務。只有在出現重大安全事故時,AOC才會進行全范圍的指揮協調。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將掌控整個機場的運作,不單是飛行業務、旅客服務還包括商業運作及機場自身的管理等業務。控制中樞指標體系是為增強控制中樞對整個機場的掌控能力,不再依靠各個部門的上報來掌握信息。
2 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建設要求
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必須具備全面、簡潔、可量化及可視化等特點。全面是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設立的前提;簡潔是為增強中樞控制屏的可操作性及實用性;可量化及可視化是突出控制中樞指標體系的智能化的特點。以上要求能夠使控制中樞更直觀地掌握機場的運作狀況,便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有利于提高機場的管理效率、減少應急事件的反應時間等。
2.1 全面
控制中樞指標體系的管理等級高于AOC和TOC等部門,所以指標體系需要對其進行融合管理。相比于AOC和TOC等,指標體系需要加入原先不具備的商業運作和機場的日常管理等業務。監控的全面性是對AOC和TOC等部門片面、單一的管理模式的融合,提高控制中樞指標體系的綜合性。因此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將獲取航班、旅客、商業及自身管理等機場的完整運行狀況。
2.2 簡潔
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在對AOC、TOC以及其他部門監控設備的融合過程中,需對部分冗余的監控設備進行合并或裁減。例如,TOC和其他安保部門對機場航站樓內商店的監控重復使用,在控制中樞指標體系由“商業運行”模塊來管理,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重復管理。
2.3 可量化
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對整個機場進行監控,所有監控拍攝的畫面都匯聚在此,增大其對異常情況的監測難度。為減輕不必要的工作負擔,需對監控呈現的內容進行量化處理。監控的內容在不調取的前提下,中樞屏幕上顯示的信息為數字化內容。例如,停機位的使用情況,在指標體系內量化為總停機位數、實時剩余停機位數及實時停機位利用率等。通過對監控內容的量化處理減輕控制中樞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強了控制中樞對機場管理的實時掌控能力。
2.4 可視化
控制中樞指標體系除了通過數字化的指標比率來監控機場外,還需通過現場的實時畫面來補充指揮層面的盲點。在數字化內容或機場某位置出現異常情況時,監控大屏可直接調取現場視頻。控制中樞指令下達后,也能通過監控大屏查看現場情況,以便修改或調整指令。相比現行的多核心運控模式:運行控制中心(AOC)需通過航站樓運行中心(TOC)或機坪控制中心(ACC)等部門的上報來掌握現場情況而言,其有效地避免了匯報內容不清楚、不詳細等問題。
3 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建設內容
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建設的初衷是在中央顯示器上展示整個機場的運營狀況。在滿足全面、簡潔、可量化及可視化的前提下,將指標體系的管理內容劃分為4個模塊:生產運行、旅客服務、商業運營和機場管理。這4個模塊主要圍繞飛機、旅客、商業及機場等方面,完全涵蓋現代機場的日常運營狀況。
控制中樞指標體系分為4個模塊后,再對其進行細化。生產運行分為航班信息、空域管理、地面管理、貨物運輸及安全安保等方面;旅客服務分為客流、值機、行李托運、特殊旅客、貴賓室、綜合交通、航班預測及大面積航延等方面;商業運營分為商戶招商、商戶管理、廣告招商、廣告管理、收銀管理及投訴等方面;機場管理分為經營分析、行政人資、基礎設施及工作人員等方面。
圖1為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的思維導圖。
通過控制中樞指標體系重新劃分機場控制中樞管理的區域,提高智慧機場的運行管理效率。在將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智慧機場應建立更加智能的智慧中樞來取代現行“集中指揮,分層管理”的多運控中心的機場管理模式,以實現高效的“大運控”管理模式。
4 結語
智慧機場將打造以機場為核心,集多式聯運樞紐、智慧倉儲和臨空產業城為一體的智慧航空城,由新興的數字化技術支撐智慧航空城、實現生態圈內的協同聯動和產業創新。智慧機場建設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民用航空領域的發展趨勢。新的運行管理模式下,智慧機場控制中樞指標體系也必會趨于完善并能夠在機場的運行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曉.淺談智慧機場的發展技術及其應用[J].空運商務,2018(5):16-19.
[2] 向怡.探索智慧機場,打造高質量旅客服務品牌[J].空運商務,2017(11):38-39.
[3] 梅廣明.基于區域管理的大型機場TOC運營模式[J].江蘇航空,2015(2):29-31.